分享

多子女家庭如何照顾好父母的晚年生活?明白以下6个道理,会让你的生活更和谐

 自由的柒月 2023-06-30 发布于山东

多子女的家庭如何照顾父母的晚年生活?以下几个道理现实而又扎心。

1、养老的时候,谁心软谁就多出力

面对日益衰老的父母,无论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需要子女的照顾和慰藉,这时候为人子女的,谁的心肠软看不得父母受罪,谁就是家里最出力的那个。

而你一旦做得多了,父母会越来越依赖你,其他的兄弟姐妹也会越来越觉得这是你应该做的。

尤其是儿女双全的家庭, 父母本应该过得最幸福的,却偏偏会因为父母的偏心,导致子女不和、父母晚年生活困难。

面对儿女,有的老人很偏心,分配家产的时候心里只有儿子,养老的时候却说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

51岁的张然还有一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父母对弟弟一直就很宠爱,从小就要求张然要一切都让着弟弟。

母亲原本一直是想要跟着弟弟生活的,但是弟弟两口子没退休,弟妹也不肯接受母亲。母亲就一直一个人生活。张然退休后就把母亲接到自己家养老,

母亲78岁那年,母亲摔了一跤后造成髋关节骨折要做髋关节置换,医生就嘱咐母亲要静养,万一再次摔倒后造成骨折就麻烦。

张然就叮嘱母亲一定要遵医嘱,结果母亲却好话、赖话听不进去的折腾。

母亲非要一个人要去卫生间大小便,张然自己根本扶不动母亲,又担心她摔跤,结果母亲就骂她是嫌弃自己麻烦,不肯好好伺候自己。

母亲一晚上不住口的指责张然不孝,说她弟弟来了就会让她去卫生间方便,张然说自己弟弟185的个头又有力气,自己不过155的身高还没有母亲高,弄不动母亲。

母亲就说张然没用,没有儿子靠谱,张然生气地怼母亲说:你儿子靠谱,也不来伺候你,我不靠谱你还不是天天靠我伺候。

母亲又要责骂张然,张然狠心地说:你看不好我,我也别在你面前讨嫌了。你出院的时候直接就去养老院吧。

母亲这才不再指责女儿了,只是依然没有个好脸色。张然也无可奈何,毕竟自己的母亲,自己不管还能咋办呢?

2、出力最多的孩子,却是最不得父母喜欢的

出力最多的,就是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时间最长的那个孩子,“远香近臭”,这个是人和人相处的铁律,即使是父母子女之间亦如此。

刘大妈老伴是婆婆最小的儿子,原本老话都说“父母爱幺儿”,但是老伴却不得父母的欢心,只因为大伯哥生意做得极好,是父母的骄傲,老伴是一个普通员工,每个月的收入也不过是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父母年纪大了后,提出和刘大妈两口子生活,说是大儿子生意太忙,小儿子朝九晚五有时间伺候他们。

老伴本是个老实人,就把父母接到家里照顾,时间久了两代人之间总会有出现矛盾的时候。

公婆身体越来越差,经常要去跑医院,老伴就要经常请假次数多了老伴也就慢慢地有了怨言,有时候也会抱怨哥哥不来替自己,公婆就说老伴不孝顺,不体谅大儿子的辛苦,说大儿子的生意那么忙,老伴一个月不过几千块钱的工资, 没格局。

大伯哥一个月甚至半年才来一次的,每次来了就会提两箱牛奶或者一点水果,来了以后也不问公婆身体如何,只管一边看手机一边心不在焉地听公婆说话,公婆说啥都敷衍的表示同意。

偏偏公婆觉得大伯哥听话、懂事、很顺自己的心意。还经常让老伴学习大伯哥的心胸和格局。

3、谁老实父母就跟谁过,并不是因为喜欢他

父母老了,选择跟哪个孩子生活的时候通常是选择孩子中最老实最听话的那个,而不是最喜欢的孩子。

因为孩子老实,没有太多的心思,就会替父母考虑得多,因为老实就不会有太多的花言巧语,甚是说实话而不受父母的待见。

张大妈的母亲因为血脂高,医生要求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的饮食。

张大妈就尽量给父母做青菜类吃,但是父母却喜欢吃肉,尤其是五花肉、猪头肉,都是父母最喜欢吃的。

但是张大妈却严格控制父母吃肉的频次和数量,父母因此对她非常不满意。

哥哥却每次回家就给父母买肉,还说偶尔吃一顿没关系,结果母亲说哥哥孝顺,女儿不孝顺、抠门,连口肉都不舍得给自己吃。

母亲还经常和邻居们说她拿着父母的退休工资不舍得他们吃喝,其实就是为了贪图父母的养老金并不是真孝顺。

张大妈因此被亲戚和邻居们指指点点,说她不孝顺贪财,张大妈气的经常偷偷抹眼泪。

有一次张大妈狠心把父母送到哥哥家,却没过半个月就被嫂子送回来了,说父母就喜欢跟张大妈一起生活。其实是因为父母太能作,在哥哥家中总想要做主,对嫂子指手画脚,嫂子直接二话不说给送回了张大妈家。

4、多子女家庭养父母的,提前要立好规矩

当你自己一个人抚养父母时,就要把“丑话”说前面,立好规矩,免得出力不讨好。

立规矩不是冷漠,而是要给父母和兄弟姐妹间设好边界,既孝顺了父母也维护好了自己的小家庭。

李大妈老伴把婆婆接到自己家生活的时候,李大妈就和婆婆说好,在家生活她会好吃好喝的照顾婆婆,但是婆婆不能在自己家指手画脚,不能干涉他们老两口的生活;

李大妈也告诉老伴家的兄弟姐妹,婆婆在自己家生活,兄弟姐可以随时来探视,但是不能对自己如何照顾婆婆说三到四。

因为李大妈提前把原则和家里人沟通好了,因此兄弟姐妹对她也很客气,每次来看望婆婆也会帮着她照顾婆婆,一家人相处得还算很和谐。

5、再孝顺也不建议一个人独自承担抚养父母的责任

按照道理来讲,父母养大了儿女,所有的儿女都有照顾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生活中并不是完全依靠道理来解决问题的,尤其是养老的问题。

有句老话说:一个娘能养十个儿,十个儿养不了一个娘。很扎心却很现实。儿女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思想和认知也出现差异,虽然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但是树大会分叉,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会不同。

赵大妈的母亲没有退休金,因此赵大妈在照顾母亲之初就和兄弟姐妹定好了原则。

母亲的生活费由所有的姊妹均摊,每个月500块钱,如果有结余就算作母亲的养老费,如果不够就由姊妹们补齐。

母亲一旦生病住院,所有的费用姊妹均摊,住院的时候每人先交给她5000块钱交住院押金,等母亲出院后再据实结算费用。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因为事先约好了母亲养老费用的原则,因此在母亲的养老中,赵大妈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各项费用遇到难题。

6、 如果子女年纪大了,老人卧床不能自理的时候,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

很多人觉得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就是不孝顺,有的老人也很排斥养老院,但是让70多岁的儿女照顾90多岁不能自理的父母,真的是一种折磨。

68岁的王大妈,母亲已经90多岁了,哥哥姐姐也已经70多岁,其中姐姐因为脑梗身体偏瘫,完全无法帮忙照顾母亲,哥哥也有心无力。

王大妈照顾母亲3年后,也是身心俱疲。母亲有点老年痴呆,每天晚上经常不停地走来走去,白天就愿意出去玩,但是必须有人陪着,否则很容易走丢了。

王大妈因为睡眠不好,自己又有高血压,后来实在坚持不下去,就和哥哥姐姐商量把老母亲送到医养结合的养老院。

王大妈和哥哥轮流每天去陪母亲,王大妈说不是自己不想照顾母亲,她也担心自己一旦倒下不但不能照顾母亲还要拖累自己的女儿。因为女儿要上班还要照顾外孙,实在没精力照顾自己。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需要自己一定要切身经历过后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以前的很多不明白的事情,等到自己年过50岁,经历了太多生活的挫折和磨砺,才深深地明白其中的道理。

有人说: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就是南墙。这句大白话简单直白却说尽了生活的道理。

村上春树说:“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遇到问题我们可以心怀期待,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一切终将美好。

尤其是,在父母年迈需要我们养老的时候,我们只要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计较、不攀比、竭尽我们的孝心,就会让父母的晚年生活幸福,父母的幸福也会成为一种回力回报我们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