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棣夺天下很顺利?这几人多次击败朱棣,还差点要了他的命

 新用户36578gXR 2023-07-01 发布于四川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旋即展开了削藩,多名藩王不是死就是流放。面对这样的情况,燕王朱棣决心反叛。

公元1399年,建文帝元年七月,朱棣以计擒杀了朝廷在北平的统帅张昺和谢贵,占据北平城,正式开始了反叛之路,史称靖难之役

朱棣的夺权,通常被看着是很顺利的,毕竟他久经沙场,而他的对手朱允炆只是个毛头小子。但实际上,朱棣在四年的战争中绝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险象环生,就连他本人都几次差点丢了性命。

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让朱棣付出惨痛代价的这些将领。

朱棣和姚广孝

1、平安败朱棣

平安原本是朱棣的义子,但现在为朝廷效力。

朝廷军的总指挥李景隆以平安为先锋,与朱棣作战。

平安曾经跟随朱棣作战多年,对朱棣的作战方法很熟悉。他料想朱棣多半会轻视自己,所以就在朱棣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伏兵。朱棣果然对这个曾经的部下没放在眼里,让部下房宽、陈亨二人冲锋。平安采取长矛阵,燕军的冲锋全部冲在了长矛上,燕军二将被击败。

朱棣没想到小小的平安居然能阻击自己,大怒,亲率大军冲击。平安稳住阵脚,依旧使用自己的长矛阵,朱棣大军到来之后,双方厮杀成一团。平安认得朱棣,持长矛出击,差一点就刺中了朱棣。朱棣的儿子朱高煦见势不妙,赶紧来救,这才让朱棣逃过一劫。

平安的初战告捷,利用的就是朱棣的轻敌大意,所以取得了战绩。

2、铁铉守济南

朱棣在击败狄炳文和李景隆之后,军力大增,遂兵进济南。

济南城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打下了济南城,即便不能攻下南京,也有了割据半壁江山的本钱。所以,朱棣这次带着主力,势在必得。

济南的守将是铁铉,面对士气正盛的燕军,他采取闭门不战的策略。

朱棣也是经验丰富,不强攻,直接挖开河渠,用水灌城。

铁铉见这样下去指定完蛋,于是决定诈降,撤去了城防,派一千多人到朱棣营中投降。朱棣这样的沙场老手这个时候也上了当,带兵入城。

铁铉准备了一个大铁板,等朱棣过的时候,用铁板砸下,哪知道只砸到了马,没有砸中朱棣。这很可能还是朱允炆的圣旨起了作用,军士们不敢直接砸死朱棣。朱棣惊吓之余,赶紧逃走。

盛怒的朱棣连续攻城,但济南城坚,三个月都没有效果。

朱棣又调来大炮,对城池进行轰击,城池的损失很大。

铁铉又出了应对之策,写了朱元璋的神牌,挂在城墙上,燕军傻眼了,还可以这样玩,但也不敢炮击了。

连续攻击,拿不下济南城,朱棣也只好带军撤回了北平。

靖难之役地图

3、盛庸东昌大败朱棣

公元1400年,建文帝二年。

朱棣和朝廷军为了争夺山东,发生了一场大决战。

盛庸作为主将,在聊城脚下布好营阵,在军中大量布置火枪和毒弩,静待朱棣。

朱棣看了盛庸的阵型,觉得有些棘手,没有派部将出击,自己亲率大军攻击。朱棣首先选择攻左翼,盛庸准备的火枪和毒弩发挥了作用,朱棣没有占到便宜。

于是,朱棣变更主攻方向,向中军冲击。盛庸早就料到了朱棣这一招,让中军散开道路,待到朱棣冲进来,然后堵住口子,朱棣就这样被盛庸合围。主帅被围,在外面的燕军将领张能、朱玉全力营救,战斗中血肉横飞,十分激烈。

最终张玉战死,才把朱棣从重围中救出。张玉是朱棣的心腹将领,当初入卫北平800人,就是由张玉和朱能带领的。

这一战,朱棣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完全是因为朱允炆有不能伤害朱棣的圣旨,所以诸将不敢对朱棣本人攻击,导致其逃脱。

朱棣打败之后,只能北逃回北平。朝廷军从后攻击,但朱棣亲自断后,因为朱允炆的圣旨,朝廷军拿他毫无办法。

最终朱棣得以顺利逃回北京。

后记

靖难之役打了四年,大小战斗近百次,应该来说,朱棣的胜率要高一些。但是朝廷军也多次取得了胜利,而且取得过大胜。

朱允炆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他那个不要伤害朱棣的圣旨。

所以战场上出现了神一般的剧情:朱棣单骑为大军断后;燕军军旗被射成刺猬,朱棣却毫发无伤;朱棣居然带着十多骑兵在朝廷军营外露营等等。

但是,说朱允炆手下无人,也是片面的。平安、盛庸、铁铉等将领都堪称良将,如果朱允炆指挥得当,是完全有机会打败朱棣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