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快又狠——美军探索远程轰炸机的“敏捷作战运用”

 九湾十八坂 2023-07-01 发布于北京

2022.4.7

Vol. 488

美军的“轰炸机敏捷战斗运用”概念在2021年完成标准化运用,使其远程轰炸机部队可实现持续地快速即时部署,大幅提升机动与生存能力,增强战略优势。

本文已刊登在《国际航空》2022年第3期

美国空军在2015年首次提出敏捷作战概念,并将其作为未来作战概念的核心。2017年,美国太平洋空军首先验证“敏捷战斗运用”概念,并进行推广。在“敏捷战斗运用”概念开始推广后,美国空军全球打击司令部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实验该概念,并从2020年春季开始将其综合到作战行动中。2021年1月,该司令部颁布文件,对“轰炸机敏捷战斗运用”(Bomber ACE,BACE)概念予以标准化确认,即远程轰炸机部队可依托全球网络化基地,运用提前预置的空军人员和设备网络,实现持续快速即时部署,提升机动能力和生存能力,增强远程轰炸机带来的战略优势。

图片

01

美国现役远程轰炸机服役近况

根据美国空军2020财年年鉴,现役的B-1B、B-52H和B-2三型轰炸机共计158架,包括全球打击司令部135架,装备司令部5架,美预备役司令部18架。其中,美国空军装备司令部的5架轰炸机涵盖全部三型,主要用于试验任务。

B-52H“同温层堡垒”轰炸机现役数量76架。B-1B“枪骑兵”轰炸机现役数量62架,从2021年2月至9月,全球打击司令部陆续退役了17架B-1B。B-2“幽灵”轰炸机现役数量20架。

目前有5架B-21“空袭者”隐身轰炸机验证机在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的诺格工厂中处于最后制造阶段。美国空军在加速研制B-21的同时,还不断对现役三型轰炸机进行现代化升级和维护,以维持其全球打击能力,并且在现代化升级及维护过程中更加注重数字工程的运用。在B-21服役前,美国空军只能通过不断拓展现役三型轰炸机的武器载荷能力,维持其大国竞争的战略需求。

美国空军现役76架B-52H进行了“商用发动机替换计划”(CERP),每架装备的8台普惠TF33发动机将更换为罗罗F130发动机。有40架B-52H保留了战略核打击能力,但在执行核打击任务时只携载AGM-86B空射核巡航导弹,不再使用核航弹。该机正在集成高超声速武器,在2019—2021年间搭载AGM-183A高超声速导弹进行了多次测试。

B-1B进行“一体化作战工作站”(IBS)升级改造,进一步增强了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并能更快速地完成攻防任务转换。另外,还开始建立数字孪生模型,对应实际飞机的全生命周期维护档案。该机集成防区外精确打击武器,内置弹舱目前可挂载24枚“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JASSM)级别的武器,未来计划结合启用外挂点增加至40枚。另外,未来或将集成AGM-158B-2、AGM-158D“超远程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JASSM-XR)等防区外精确打击武器。

B-2A已获得批准集成B61-12核航弹,是美国现役三型轰炸机中唯一可携带核航弹的轰炸机。按计划,B61-12的批量生产将在2022年正式启动。

图片

B-52H在执行核打击任务时只携载AGM-86B空射核巡航导弹。

图片

B-52H进行了商用发动机替换计划,罗罗F130发动机方案最后中标。

图片

B-2A获准使用B61-12核弹,该核弹预计从2022年开始量产。

02

动态敏捷的部署模式

美国国防部在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和《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首次提出“动态兵力运用”(DFE)概念。为支撑和发展该作战概念,美国空军于2019年1月首次使用B-2A在夏威夷州进行试验,从2020年4月开始全面推广。美国空军轰炸机部队,是实现兵力动态敏捷运用的重要支撑。

部署方式活,突出动态

自2004年以来,美国空军一直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部署现役三型轰炸机,以执行“持续轰炸机存在”(CBP)任务。到2020年4月该任务结束后,取而代之的是常态化的“轰炸机特遣部队”(BTF)任务。

美国空军轰炸机部队在印太地区执行CBP任务之前,BTF任务主要针对欧洲,部署基地相对固定。在CBP任务之后,BTF成为在印太地区部署的主要方式。与之前轮换部署相比,近期美国远程轰炸机部队在部署时间、集结时间和作战航线方面都呈现较大变化。

美国空军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其远程轰炸机在本土外部署的时间,与CBP任务最长9个月的时间相比,BTF任务时间通常在三周至一个月。轰炸机部队主要实施“从本土到本土”的作战模式,不在海外基地停留。集结方式上,不再将轰炸机统一部署至前沿基地后再执行任务,而是从本土基地或多个预置基地起飞,按照不同作战航线抵达预定集结空域编队,而后执行作战或演训任务。轰炸机将根据任务需求灵活选择作战航线,包括本土基地-任务区域-本土基地,本土基地-前沿基地-任务区域-前沿基地,本土基地+前沿基地-任务区域-本土基地+前沿基地。这些举措在增加轰炸机任务效率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其遭受打击的风险。

部署地点多,突出分散

根据美国2018年《国防战略报告》提出的战略可预测性和战术不可预测性目标,美国空军开始转变兵力运用模式,使远程轰炸机能够从更广泛的海外基地和本土基地起飞执行作战任务,具有更强的作战弹性。

为此,美国空军首先拓展基地群。在目前的基础上正逐步启用盟友或伙伴国的军事基地,以拓展其前沿基地群,以此增大其作战准备区域的不确定性。

其次是构建基地网,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构建前沿基地网,以基地群内的骨干基地为核心,以点带面向外辐射,发展更多的预置点实施分散部署,构建集成化的机场网络。骨干基地将发挥枢纽作用,而较小的军用机场、民用机场甚至临时机场作为预备基地预先配置,并能够独立维持。

最后是建设预置点,围绕骨干基地配置预置点,重点加强预置点关键保障装备“基于区域的集群预置工具包”(RBCP)即应急工具包的建设。该工具包是一套模块化、轻量化、通用化的航空保障装备,包括必要的通信、电源、检测、加油等设备以及快速跑道修复材料。

部署转换快,突出敏捷

美国空军在轰炸机敏捷战斗运用概念下,进行了多种演练,包括从本土基地部署至单个陌生地域或多个陌生地域。

图片

在轰炸机敏捷战斗运用概念下,美国空军多次演练从本土基地部署至单个或多个陌生地域。

03

敏捷战斗运用概念下的演训模式变化

美国远程轰炸机远离本土执行演训任务主要是双边或多边联合训练,同时在印太及欧洲地区与美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联合训练。

战术及技能训练

战术及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战区熟悉训练,二是单兵技能训练。

战区熟悉训练主要针对轰炸机机组成员。轰炸机敏捷战斗运用概念需要强大的基地网络支撑,战区熟悉训练主要是让机组人员及空勤人员熟悉各战斗司令部责任区的前沿基地、备用基地及空域等,包括远距离编队飞行、任务规划、通信及数据信息共享、空中加油、空中集结编队、与盟友或伙伴国军机互操作训练等,注重检验其在飞行期间的通信和指挥能力,特别是机动作战中心试验,为其战时灵活部署远程轰炸机提供了保证。

单兵技能训练不仅针对空军地勤人员,还包括飞行员,旨在培养全能型飞行员人才,不断强化单兵战斗技能,为敏捷战斗运用提供保障。

作战航线演练及空中加油

战区熟悉训练中,远程轰炸机可针对任务需求选择作战航线,并在作战航线中设置相对固定的空中动态加油区。

印太地区主要由驻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第5航空联队909空中加油中队提供空中加油,从日本东北向西南方向排列的三泽空军基地、横田空军基地、岩国空军基地及普天间机场均可起降加油机。欧洲地区主要由驻英国皇家空军米尔登霍尔基地的美国空军第100空中加油联队为其提供空中加油。

模拟打击训练

模拟打击训练主要演练远程轰炸机在防区外使用精确制导武器打击陆上或海上目标的能力。美国远程轰炸机通过作战航线演练到达指定目标区域后,演练占领发射阵位、实施模拟攻击及脱离发射阵位等一系列战术动作。

此外,海上打击战术还包括使用常规弹药对海上目标实施打击、布撒水雷以及与航母舰载机的集成等,配合水面舰艇编队模拟对水面舰艇进行饱和攻击,或是对岸上目标进行定点打击。对地打击还包括盟友或伙伴国为其提供目标指引,模拟对地轰炸、支援地面作战部队等,并从不同的作战地点实现动态兵力使用目标。

热(温)加油训练

美国远程轰炸机在进行空中加油训练的同时,兼顾热加油或温加油演练,以缩短在地面暴露时间,降低被攻击的机率。而且,美国空军开始使用多功能集成伙伴加油设备(VIPER),提高其作战准备效率并降低经济成本。到2021年底,美国驻欧洲空军按计划应在整个欧洲和太平洋地区部署20多套VIPER系统。

图片

多功能集成伙伴加油设备是一种通用燃油适配器,能够使用机场所在国的加油设施为任何不同类型的美军飞机加油。

检验战备状态

轰炸机敏捷作战运用概念要求机组人员部署在陌生机场,并与盟国和合作伙伴集成演练,以提高战备状态。目前,检验战备状态最典型的任务是美国空军组织的“盟军天空”联合演习。该演习是2018年以来美国空军在欧洲战区轰炸机特遣部队任务的最新迭代,旨在进一步增强北约各国在通信、指挥和联合作战方面的互操作能力,提升战备水平。

(康国卫,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马  边 远

监制:王亚林

审核:彭 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