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知道的天安门广场,从封闭到开放的历史变迁

 新用户8926AVU2 2023-07-02 发布于北京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广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它因位于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南门“天安门”外而得名。天安门广场上历来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相当影响力的历史事件。

文章图片1

明清时期天安门城楼

但你知道吗?在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并不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而是一个封闭的宫廷广场,只有皇帝和朝臣才能进入。普通百姓是严禁入内的,甚至连看都不敢看一眼。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始建于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当时是紫禁城正门承天门(今天安门)外面“T”字形的封闭宫廷广场,用宫墙围起来,不让百姓通行。T字那一横叫“天街”,天街东西两端各建长安左门、长安右门,长安左门又叫“龙门”。四象之中,东方属青龙,主生,所以叫龙门。还有一种说法是,在古代,最高等级的考试——殿试,考中的名单——“金榜”,会张贴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起的龙亭内。金榜题名者犹如鱼跃龙门,顿时身价百倍。所以把长安左门称为“龙门”。

文章图片2

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平面图

长安右门又称为“虎门”。因为它处于白虎位,主杀,所以叫虎门。广场南端建大明门。T字那一竖叫“千步廊”,千步廊是一条东西向的长廊,内有廊房供皇帝休息和办公。千步廊南端为大明门(清朝称大清门,民国至今称中华门,1958年扩建天安门广场时将此门拆除,1976年,在此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中华门南隔“棋盘街”与北京内城正阳门城楼相对。这个广场是明清皇帝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例如颁布诏令、祭旗、祭路、秋审、金殿传胪等。这些仪式都要求庄严肃穆,不容外人打扰。

文章图片3

未改造时的天安门广场

文章图片4

长安街左门

在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既是封建王朝的礼法之地,也是“衙署林立、府部对列”的皇家禁地。普通百姓只能在远处仰望天安门城楼上的牌匾和悬挂的龙旗,感受到皇权的威严和神秘。

文章图片5

天安门前,金水桥

天安门广场的开放与变化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由此拉开了序幕。1912年12月,北洋政府将长安左、右门的汉白玉门槛拆除;1913年1月1日长安街正式通行。1914年,拆除千步廊。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了可自由穿行和逗留的开放空间。

文章图片6

天安门城楼上远眺。1914年,北洋政府曾拆除天安门广场两侧的千步廊等建筑

文章图片7

五四运动,学生在天安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检阅了人民解放军和各界群众的游行队伍。这是天安门广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也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标志。为筹备开国大典,有关部门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第一次整修。整修工程包括开辟一个大广场,清理广场地区多年遗留的渣土和障碍物,修缮天安门城楼,粉刷城楼和广场四面红墙,修建升国旗的设施,修补天安门前的路面。

开国大典

文章图片9

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多次改建和扩建,1958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天安门广场地区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拆迁,中华门、棋盘街、广场上的红墙,以及数十条胡同相继被拆除。新建了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并对外开放,天安门广场也就成为了举行国庆阅兵、升旗仪式、人民集会、纪念表彰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天安门广场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中国社会从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的历史变迁,也承载了中国人民对于祖国和未来的热爱和憧憬。今天的天安门广场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欢迎来自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友人来此参观和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