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瑜伽 - 练习者饮食中的瑜伽原则

 四木公子A 2023-07-02 发布于黑龙江

练习瑜伽的都会主张要吃健康的食物,但是即使是健康的东西吃太多了的话也会不利于身心。昨天的文章(没看点这里跳转)介绍了阿汤掌门人的瑜伽饮食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少吃;为什么? 今天的文章为大家揭示这个饮食中体现瑜伽八支原则yama中的aparigraha - 不贪。

我记得有一个老师曾经说:“不用担心你饮食需要怎样的变化,瑜伽会自动改变你的饮食”;很多练习者会随着瑜伽练习的精进自动淘汰不健康的食物,而是越来越喜欢健康的食物;我个人的经历也是这样,开始的时候口味会变清淡,然后会开始厌恶制造食品比如很多工业化生产的食物,比如零食或快餐;在练习六七年之后开始转吃素食...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很多练习者说因为一些不健康的食品会影响体位练习,但我感觉这是一个更内在的转变,就像苏菲诗人鲁米说的:你找寻的也在找寻你。瑜伽,让我们被悦性和健康的东西吸引。

随着练习的深入,身体层面的体位法练习也自然而然地带来了更深入探索瑜伽究竟的欲望;练习者要在生活中实践yama和niyama; 饮食,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饮食中实践yama&niyama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素食,很大程度上和ahimsa(非暴力)有关,因为现代化工业养殖充满了对生灵的暴力,让我知道真相后就再无法作为消费者参与这个过程;还有一个重要的yama 原则就是今天要讲的aparigraha - 不贪。 Aparigraha从概念上理解没有那么困难:就是不要自己不需要的,不囤货,不取超过自己所需和可用的..... 不贪的原则反映在体位法练习中就是不比较,不因为社交媒体上的瑜伽照片和视频而自己起心动念,也就是不贪恋其他人的体位。

前几个月,因为疫情封控在很多地区产生了“囤货”现象,人们在家里囤积大量的食品。我不否认在一些地方存在着供应链受影响和商品短缺的问题,囤积食品的确帮了一些人的大忙;但是大多数囤货的地区和人,比如我在北京所观察到的,都是囤了个寂寞 ...不,囤了个大大的浪费。

为什么囤货的心态特别容易影响人具有传染性?因为人的内在总是感觉到贫困。这也是为什么要修炼瑜伽,要持Aparigraha, 因为这个修炼让人内心富足。

“贪婪来自于内心的贫瘠”, 我在一本书中看到这句话。 一个内在贫瘠的灵魂总是感觉自己所有的还不够,总是会尝试要更多,无论是食物,衣服,包,赞美,关注...任何一种东西。 内在和外在有的时候并不一致,这就是说为什么一个有着巨大财富的人仍然可以是内在贫瘠;比如以前穷忽然爆富的人需要拥有很多他人可见的东西来“炫”富,但是长期物质和福利条件比较高的社会比如北欧一些国家,人们生活却很普通。还有一个因素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广告和社交媒体比如小红书等,总是洗脑让人去拥有更多,而Aparigraha则是对抗整个营销行业逆水行船。

为什么我们瑜伽练习者要在生活中,特别是饮食上也要修Aparigraha - 不贪呢?因为从阿育吠陀的理论来看,对食品的放纵本身就是毒素。

《博伽梵歌》中有一节写到:即使是甘露,吃多了也会变为毒药。阿育吠陀系统把消化看作是人健康的核心,身体的健康和强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完美地消化所吃的全部食物。 而如果吃多,即使是好东西,健康食品,也会在身体中制造出ama - 根据阿育吠陀理论,Ama是体内未消化食物的残留物,存在于器官内部和身体的精微通道。Ama被认为是黄白色粘稠糊状,有种腐败的气味。 当身体的消化能力降低时, 或摄入过多食物时,不能消化或部分消化的食物停留在身体中,就会导致Ama的形成; 而最初在肠道中形成的Ama,也会渗透和转移到其他身体组织;这种代谢的毒素就会干扰人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关于这一段阿育吠陀的消化理论和瑜伽饮食的关系,可以花几分钟看看我以前翻译的一个小卡通片:

那么怎样就是合适的饮食量呢?少和多的界限在哪里呢?阿育吠陀理论说一顿饭,胃里面要大致50%是固体的食物,这个量是大概一只手掌抓取能够握下的量;然后是25%的液体,另外25%的空气。就是俗话中说的吃七八成饱的样子吧;留下25%空间给空气对消化过程很重要。其实以上的信息只是做一个参考,最重要的不是每次张嘴要吃之前都要做量化的算计,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吃的过程中也开发和应用觉知,带着觉知来饮食 - 这不就是在生活中练习瑜伽嘛? 以前我们可能是看到好吃的就放开了吃,练习瑜伽要求我们开发自己对自己内在消化系统状态的觉知,鲜明地感知自己的饱腹感。

这种觉知的开发和专注力的应用就本身就是瑜伽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人知道自己需要节制饮食(减肥)于是就改变吃饭的习惯,比如不吃晚饭等;但是瑜伽练习者要做的是对于自己吃饭和吃饭之后身体的感受和对身体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敏感;我们需要让身体感觉半饱,也要让大脑感到满足。 这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大多数的over eating大吃特吃,都不是来自真正的身体需要,而是不满足不稳定的大脑在喧嚣着渴求。

瑜伽人食谱,饮食指导,经验分享,营养学理论等等可能会有帮助,但是最最重要,最最瑜伽的,是觉知;在体位法中是感受身体,在吃饭的时候同样也要感受身体;就像我们通过练习知道体位中用力过猛的背后是小我的野心,同样在吃饭的时候我们也练习感觉自己再多吃一口也只不过是为了让渴求的大脑安心。 所以“怎样才算吃够?怎样就多?” 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有觉知,答案在每一个合适的时刻当下出现。

如果你喜欢整词儿的话, 我可以说这样有觉知的吃饭叫做:mindful eating - 正念饮食。这是我们要练习的,通过练习, 正念饮食让我们开发内在的感觉,让我们面前的餐盘真正滋养我们的身体。

毕竟,吃饭,也是瑜伽练习的一部分。(文章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