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听动脉的解剖

 潇湘2023 2023-07-02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内耳的血液主要由内听动脉(Intermal Auditory Artery ,IAA)供应,间有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分支分布于半规管。IAA又称迷路动脉,其来源变异较大,通常认为它来自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基底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以来自小脑下前动脉或基底动脉为多。

1843Theile第一次对IAA做了描述,随后有众多国外学者对IAA的起源做了解剖学的研究和报告。

Stopford 1917年发现60%以上的IAA来自小脑下前动脉,不足40%IAA来自基底动脉。

Lelli1939年首次发现小脑下前动脉先在内耳门附近形成血管袢,然后由血管袢再发出IAA;血管袢先走行在听神经的上面,然后垂直穿过听神经走行在听神经的下面;在55.5%的新生儿有2IAA,在85%的成人只有1IAA

Smalino等在1971年提出迷路-小脑动脉系统的概念,他们发现97%IAA来自迷路-小脑动脉系统,其中87%迷路小脑动脉系统由小脑下前动脉形成,10%由基底动脉形成;而3%IAA直接来自基底动脉。

国内的众多学者也做了类似的研究和报道。

研究中尽管结果不尽相同,但是在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IAA来自小脑下前动脉。 

1.2 IAA的胚胎发生

在胚胎发育的第5周开始神经管周围的的毛细血管形成2支纵行的动脉,即纵长神经动脉。纵长神经动脉发出血管分支供应脑泡,随着胚胎的发育,这2支纵长神经动脉合并形成基底动脉。其中1支血管分支从纵长神经动脉发出后沿着展神经向颅侧走行,另1支血管分支发出后沿着展神经向尾端走行,同时沿着展神经走行的另--条血管将这上述2个分支连接起来,最终形成1个血管环。

随着胚胎的发育,血管环的各段依次发生退化。

如果血管环的两侧部分萎缩闭塞,那么IAA和小脑下前动脉均独立起自基底动脉;

如果血管环的两侧部分没有萎缩闭塞,那么IAA则由两个动脉汇合而成比如小脑下前动脉和小脑上动脉或者小脑下后动脉和小脑-上动脉;

如果血管环的头侧部分萎缩闭塞,那么LAA来自小脑下前动脉;

如果血管环的尾侧部分萎缩闭塞,那么IAA来自与小脑动脉。

图片

1.3IAA的行程和分支

IAA发出后,先在小脑桥脑池中走行,在接近内耳门附近,与第Ⅶ、Ⅷ对脑神经一起经过内耳道进入内耳,在内听道内IAA走行于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之间,在其中部分为耳蜗总动脉和前庭前动脉。

曾经有学者以内耳门为界将IAA分为管内段和管外段即池段,将通过小脑桥脑池的IAA称为管外段,将通过内耳道的I从称为管内段。

前庭前动脉走行于前庭上神经的额面,进入内耳耳囊发出分支至球囊、椭圆囊及上、外半规管的感觉上皮。

耳蜗总动脉发出耳蜗主动脉和前庭蜗动脉,

其中前庭蜗动脉先走行于前庭七、下神经之间,继而在前庭下神经的侧面,然后在前庭下神经的后下方,最后进入内耳耳囊后,分为前庭支和耳蜗支,分别供应后半规管的壶腹、球囊斑及耳蜗的底周。

耳蜗主动脉是耳蜗的唯一供血动脉,它走行于耳蜗神经的前下方,然后进入蜗轴形成蜗轴螺旋动脉,发出分支供应鼓阶骨壁、螺旋神经节、骨螺旋板、基底膜和螺旋韧带。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前庭前动脉、前庭蜗动脉和耳蜗主动脉的特点,第二是内耳道的解剖特点。

首先前庭前动脉、前庭蜗动脉和耳蜗主动脉皆为终末支,无侧支循环,因此发生阻塞时。不能由其他动脉的供血加以补偿。

其次内耳道是位于颞骨岩锥内的骨性管道,内含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和迷路动静脉;

内耳门是内听道的内口,不仅是耳蜗、前庭神经、面神经及小脑前下动脉进入内听道的门户,同时也是听神经瘤由管部经内耳门向小脑脑桥角扩展的门户,是进行小脑脑桥角和内听道病变手术治疗的重要部位;

因此内听道口周围是血管、神经相对集中的区域,了解内听道口周围的解剖结构,对手术和避免术后并发症来讲,甚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手术中,要密切注意各神经所在的位置,避免损伤,小脑下前动脉多形成血管袢,就在内听道口周围,同时发出数目不等纤细的内听动脉,故操作时也应避免损伤,特别是有的血管袢走行于面神经和听神经之间,分离时要小心,避免大量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


信息来源:

              万方数据  解剖与临床2010年4月第15卷第2期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


本公众号整理文章均以分享交流医学专业知识为目的,且明确标注作者及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