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货第十七⑫-⑬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虚空济 2023-07-03 发布于山东

  

孔夫子这里首先讲了一个人内外不一的一种状态。接下来又举了一个例子,打了一个比方,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表里不一的人是什么样的状态。

子曰:色厉而内荏。色,指的是脸色、面色。也就是外表,表面上的。荏,是怯懦软弱。说有一种人,外表很严厉称为色厉,而内在是很怯懦的。由此出现了一个成语,外厉内荏。形容一个人表里不一,表面上很严厉、很厉害的样子,可是那个是装出来的,其实内在是软弱的、怯懦的。

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如果用一个比喻来比方,他就好比是一种人。窬,是洞的意思。穿窬,就是穿洞翻墙,也就是小偷,偷盗之人。说一个人如果外内荏,如果用一个比喻去讲就好像是一个穿墙打洞的盗贼是一样的!既然是用他来比喻,看看两者的共通点都有哪些?首先盗贼,他是没有但是又想要,就想要去偷了;外厉内荏也是一样的道理。我自己没有,内在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可是又想要就只能装出来那个样子,就像一个盗贼一样。

举个例子,一个人明明没有学识,怎么办呢?我装出来有学识的样子,这就是偷世盗名,是隐瞒别人的是欺骗的。再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人明明不是富贵之人,但是我又想在别人心中是富贵的样子,这个时候不会自己付出努力而装成那个样子。比如说一个人明明没有修为,但是我又想让自己成为有修为的样子,他不懂得去努力向内求,而是装成那个样子,这也叫外厉内荏。所以在生活当中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我们要懂得去观察,这里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也就显而易见了。我们把他做一个对比,我们看看什么叫做君子?君子先难而后获,先事而后得。说我想要让自己变得更有学识,我懂的先难而后获,我刻苦地努力,让自己表里如一。我真的让自己的内在有学识,我表现出来的自然就是有学识的。

比如说一个君子我喜欢财富没有什么问题,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会懂得先事而后得,我去努力地做事情,通过我自己的奋斗最后有所获得,表里如一的。一个人我想让自己有智慧,我通过学习、通过体悟、通过修身,让自己内在是有智慧 ,表现出来的自然就是有智慧的。而小人则恰恰相反,小人会装作那个样子,会选择偷的方式。比如说想要财富怎么办呢?我不想自己去努力,我也不会先难而后获,我就会去偷,去拿别人的或者欺骗。无论是偷还是欺骗,还是侵占,都是在拿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这样的人都称之为小人。

我们通过这些例子,再来看这句话它就变得很好理解了。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有学识,你不要装作有学识的样子,你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先难而后获,先事而后得,去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果我们想让自己变得有财富,没有什么问题,我们要懂得先事而后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奋斗,让自己内外是一致的。我想让自己变得有学识有知识,这是好的,但是你不要装作有知识的样子,而是真的要刻苦的努力。

外厉而内荏,和偷盗者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内心的忐忑。我们可以去体会,当一个偷盗者去偷东西的时候,去窃取,他内心是不是忐忑的,是不是提心吊胆的,是不是担忧害怕的。比如说一个人在做欺骗他人的事情,内心是不是提心吊胆的、担忧害怕的。当你去侵占他人的财物,侵占他人的所得,你内心是不是害怕的,是不是担忧的。

外厉内荏之人不是同样的吗?明明没有财富,我装成有财富的样子,和偷盗者的心理是一样的,你担心被识破,你担心别人追问。再比如说一个人没有读过那么多书,而你装成好读了很多书的样子,这个时候你是担忧的,担忧别人追问,担忧别人真的向你请教具体的内容,你就开始变得提心吊胆。因为它是假的,小人长戚戚。你每天都是担忧的、都是害怕的,怕别人发现。而君子则坦荡荡,我内外是一致的,我表现出来的样子,我内心真的有这样的学识,我内在真的有这样的实力。事情我是经过自己的验证的,我是实践过的,所以你就会变得内心坦荡。

无论面对什么事情你都是坦然的,就像我们看到的孔夫子一样,无论他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哪怕是生命的危机,依然是君子固穷。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守正道,都是内心坦然的,这就是表里如一所能带给我们的力量。我们在生活当中,要懂得这个道理,通常我们喜欢伪装自己、包装自己,可是它却让我们内心变得忐忑不安,我们总是要不停地去圆我们所说过那个谎。而往往一个人学习了圣贤文化,懂得修身以后会明白一个道理,真实的才最有力量。我们讲出去的话铿锵有力,我们面对别人的时候坦然自若,心里永远是坦荡的状态,任何一件事情不怕被人知晓,所以我们就会变的义正严辞、变得心胸坦荡。

这里孔夫子给我们举的例子,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警醒,不要做色厉而内荏者,他就像一个偷盗之人,获取了我们不该拿的东西,会导致我们自己内心的忐忑不安。每天活在忧虑当中,长此以往心不安自然也就不会长久。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乡,指的乡党,乡里乡亲。原,是通愿望的愿。我们把乡原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它是什么意思呢?别人都会觉得你是一个很好的人,也就是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用到的词,老好人。我们说乡原者,就是别人看上去这个人是个老好人,但是他却是一个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的老好人。乡原,德之贼也。孔夫子说,这种人是德的贼,他是道德的败坏者。为什么要这么讲呢?我们来举个例子,就很好理解了。比如说在一个企业当中,一个做中层领导的人,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乡原的影子。

比如说面对领导老板的时候,他会讲员工的不好,因为他怕得罪老板。可是面对员工的时候,又去吐槽老板的苛刻,因为他怕他不能服众,这就是老好人。他没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他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而什么事情不该做,不懂得是非分明,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没有自己内心的正义感,没有自己的原则性。比如说我们去读历史,更可以看到这样的人,一个为官者,他面对上级领导开始阿谀奉承,面对下级又开始讲自己的难处,讲自己在这件事情当中有多难办,讲上级领导的不好,所以这种人都称之为乡原。

再比如说在一个家庭中也是一样的,比如说婆媳关系,如果家里的这个男人是一个乡原老好人,就会让家庭环境和氛围变得非常不好。因为他什么事情都不管,他也不管谁对谁错,他总是在中间没有所作为,就变成了乡原。所以在一个家庭当中这个男子,在一个企业当中的中层领导,或者我们读历史当中一个中间的为官者,要是没有自己的是非曲直,不懂得去分善恶,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正确的,哪些事情是不正确的,没有自己的立场,都称之为乡原。

乡原,德之贼也。这种人是道德的败坏者,为什么要这么讲的呢?我们再来延伸,当家庭当中的这个男子,如果他不懂得去说谁对谁错,就会让好人寒心,让本身正确的那个人以后开始变得偏激不再正确。如果一个企业的中层领导,你不去管是非对错,有正确的事情你不去鼓励和赞美,而错误的事情你完全去包庇,这个时候就变成了道德的败坏者,你会让好人寒心。

真正做事情多那些人开始变得无所作为,而不去做事情不去努力的人,开始变得肆无忌惮。就是因为乡原,总是患得患失害怕,一会儿怕得罪上级,一会儿怕得罪下级。在家庭当中,你怕得罪母亲怕得罪爱人,所以你就不懂得是非曲直,永远不会义正严辞地去做事情。所以儒家是教我们讲原则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正确的事一定要去纠正,而正确的一定要去懂得鼓励和赞美。所以不要去做一个没有原则的老好人,表面上看似是好的,实则内在,无论是自己的道德还是对他人道德上的影响,都是极其有损害的,故而叫德之贼也。

我们再来回顾这一讲的内容,我们上一节讲礼乐,告诉我们不要停留在礼乐的形式上。玉帛难道就是礼吗?钟鼓之器难道就是乐吗?它还要有核心的内在,礼的根本是敬,乐的根本是和。今天这一讲,孔夫子用了两种人,又给我们举例子,一种人是色厉而内荏,相当于偷盗者,他表里是不一的。另外一种人乡原,德之贼也,表面上看上去是很好的。但是非不分的人,他是德的贼。同样告诉我们不要去看表面,不是一个人色厉他就一定好,不是一个人乡原他就一定好。我们还要看他的内在,是否和他表现出来的是如一的。他做的事情是不是符合于德的。否则就是一个偷盗者,或者有损德识的人。

在生活当中,我们就要学会这个道理,做人可以不计较但是要有原则。如果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你要靠自己的努力。我们想要获得他人的尊重,我们想要获得好的名声,都不要去包装和伪装自己。我们要通过提升自己的内在,先难而后获,先事而后得,就会成为一个表里如一的君子。让我们内心坦荡地生活工作,和打造我们自己的事业,经营我们的家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