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9|商朝没有小孩子继位

 where5 2023-07-03 发布于四川

历史不枯燥,可以搞搞笑。

很多古词没用了,其实还在用。

譬如帝王死了,叫“”。

“山陵不崩,川谷不塞”(《汉书·五帝纪》),崩就是山倒塌。把你一枪崩了,你这座山就倒塌了Image

诸侯死了,叫“”。

薨是一群蚊虫乱飞的声音,嗡嗡嗡。

你嫌我太老,说我“老薨了”,苍蝇都围着余音绕梁,我还活着哩

中国是“礼仪之邦”。这话挺荣耀Image

但“礼”是等级的意思,“讲礼”就是讲等级。

同样翻白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礼记》)这就是西周文化。等级沟坎到处是,说话都费劲。

Image

好,开始正题。

王侯崩了或薨了,谁来继位,这是商朝与后世王朝的又一大不同。

凭感觉,“父死子继”是常态。

但商朝好像不是。

从汤到纣,17世31王,实传29王。

兄➠弟13王,父➠子12王,叔➠侄4王。

传统解释“殷尚质兄死传弟周尚文父死传子”,字句很浅显,逻辑却不容易懂。

Image

这是给后人挖坑啊。

哪怕王国维,也据此认为商朝传位是“兄终弟及”为主,“父死子继”为辅(《殷周制度论》1917)

仅按人性,就好像不靠谱。

哪怕动物,对弟弟再亲,也亲不过儿子。

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

这个谬种,流传至今。

我们抵触较真,拒绝思考,稀里糊涂跟着辱骂殷商,脑残似的认贼作父讴歌西周。

即便今天,我老实读书,推介一些学者教授们的观点翻新,也一再挨骂,骂我数典忘祖、颠覆历史。其来有自。

殷商首尾都是

清末民初,西方史观向东一路碾压。

顾颉刚式的质疑精神昙花一现,很多陌生的名词却留了下来。后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又一度成了圭臬。到我上学时还在将那些名词与一片迷蒙的上古中国生硬配对。

兄终弟及,即为一例。

苏格兰(843-1290)、日本(710-784)、英格兰(至1066)等很多地方,也都有兄终弟及。但很显然,与遥远的殷商,区别迥然。

把中国演进硬归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靠不住的,中国压根就没有奴隶社会,所谓“封建社会”与真正的“封土建国”也恰恰时序颠倒。

主流们依然认为,“兄终弟及”是母系氏族的孑遗,它比“父死子继”要原始很多,所以,殷商脱离原始社会就没有多久。

哎哟,每次听,都想撞墙——

①.既然坚信《史记》真实可信,司马迁写得清清楚楚了:从,全是“父死子继”。

兄终弟及,的儿子们才开始。

开始很先进,突然原始又倒回母系去了?

②.晚商“父死子继”,按主流说法,进步了,却仅传4代,灭国了,进步性呢?

要学会区分,我们讨论的殷商“兄终弟及”,不是指人类历史泛象,而是指商汤建国后,突然冒出的特有现象。

光有知识不够,还要讲逻辑

李学勤说,兄终弟及,是因为“政治需要”而产生的(《论殷代亲族制度》载《文史哲》1957.11)

但这个“政治需要”是什么呢?

前文已讲商汤建国,是联合王国。

是专制王朝

伊尹保衡伊陟巫咸等等外族人,殷商对他们毕恭毕敬,还像先王一样祭祀他们,因为他们不是后世以为的贤相良臣,而是合伙人,是二股东、三股东、四股东……

商汤开启的方国联盟迅猛发展的时期,正是兄终弟及最集中的时期。

从有明确世系记载的上甲算起,商代23世37王,兄终弟及(包括传位兄之子)18王,16王集中在商汤至小辛时期。

从商汤到盘庚,20王,15王是兄终弟及。

方国联盟兄终弟及,相始相终。

那个“政治需要”,就是方国联盟。

将殷商“兄终弟及”与普那路亚婚制以及匈奴收继婚混为一谈,草率了。

殷商“兄终弟及”不因为古老落后,而是他们与时俱进,应对“国际风云”的革新,并由此掀开早期中国波澜壮阔的一页。

到晚商,尤其是祖甲宗教改革后,王权战胜神权,殷商势力远超方国,在联盟一言九鼎,就忘乎所以,兄终弟及就少考虑了。

康丁开始“父死子继”,传4代,商亡。

商王个个都是猛男

今天给你推介的教授,叫郑宏卫,浙江台州党校副校长。他有篇专论,题为《商代王位继承之实质——立壮(载《殷都学刊》1991.4)

好教授都这样,一个标题,就可以帮你穿越层层迷雾,看到亘古不变的基本人性。

郑教授在另一文中说——

读史不能人云亦云,“需要思维上做一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有一种质的飞跃”。

能以“科学态度对具体历史现象作解释,思维从具象升到抽象,它就不是离开真理而是接近真理(《历史真实度的系统观》载《学术研究》1990.4)

方国联盟一方面民主平等,对觊觎盟主,也有明争暗斗,与盟主“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王国维《殷周制度论》)伊尹摄政和有莘氏时叛时服,就是明显例子。

让内外都服帖,你必须“”,上马能征战,下马能理政,领驭八方,经略天下

上古战争,都是统帅冲在最前面。以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后汉书》)。你像诸葛亮那样在后面摇鹅毛扇、闭眼捋胡须,是不行的。

为什么说项羽是“最后的贵族”?

上古中国全是项羽,全都硬碰硬,铮铮傲骨站着死,没有刘邦那样偷奸耍滑的氛围。

项羽-刘邦,是中国贵族精神地痞无赖最后一道分水岭。

经验+力量,只有壮年猛男兼具。

那么,接替商王的只能是商王的弟辈,子辈们远不如二叔三叔(晁福林《从方国联盟发展看殷都屡迁》)

你抱个小孩子去当盟主,不会有人屌你。

嫡长制是一种倒退

我常想,如果商文化未灭,延续至今,汉字很多都不会是现在的写法。

譬如,“”。

孔子:“一贯三,谓之王”。

董仲舒跟着:“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

许慎曰:“王,天下所归往也”(《说文》)

这样的想象衍播四海,天时、地利、人和,你能串起来、统起来、管起来,你就是

但查史考,不是这样。

Image

王的字源,不是三横一竖。

学者多认为“源于(吴昊《王字缘何取斧形》)

沈阳学者赵毅颖认为,“”是的古字,“王”又减笔会意衍化为

为什么偏旁”不叫“王旁”而叫“斜玉旁”,就是这个原因(《“玉”字考》载《华夏文化》2016.12)

Image

西南大学邹帮平说,皇≠白+王,=日+土;匡≠匚+王,=之+土(土是社的古字);“全”是指纯粹的玉(《偏旁“王”说》载《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10.5)……

甲骨文4500多个,只认得1500,还有3000怎么都认不出来,我觉得就因为文明阻隔。

总之,“王”出于信仰、征战。

不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

那么继承“王”位,就不会是世俗的尊享。

全人类的历史进程,都是一步步奔向世俗的演绎。中国太快了。

估计你也认为,嫡长子继承制是正统。

不,直到战国嫡长制才确立。

你知道,周文王的爷爷叫公亶父,他是西周的奠基人。他的长子叫泰伯,次子叫仲雍,老三叫季历。老大老二“奔荆蛮”了,继位的是老三。

周文王是季历的二儿子。

周武王是周文王的二儿

是吧,都不是嫡长制。

了解西周,最好读鲁国《春秋》。

因为西周直到晚期“共和行政”才有史可查,而鲁国在西周初年就已有年可考了。

鲁国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未曾间断,诸侯中也只有鲁国才有一部《春秋》传世。

鲁国的继位形式分三步——

①.伯禽-懿公(-11世纪初至-807)

周公的长子叫伯禽,却没让他继位,封山东去了;在家里接周公班的,是幼子君陈

鲁国继位是“子继+弟及”并行。

这叫“一继一及”,是殷商的延续。

但商代传弟不限次数,鲁国只传一次。

爹传你,你传弟,弟传弟儿子,弟儿子再传他兄弟,兄弟再传自己的儿子……

这仍不是嫡长制。

麻烦是你兄弟10个只传1次,会乱呀。

②.伯御-定公(-808至-495)

这一段,从一继一及向嫡长制过渡。

发生了4次纷争:伯御争立、庆父之难、襄仲杀嫡立庶、为如何实施嫡长制有过大纷争。

③.哀公-顷公被楚灭(-494至-249)

这时已到战国时代了,全是嫡长子。再没人为继位争吵了;问题是,国亡了。

鲁国是西周文化的标兵。

先秦典籍中,找不到任何鲁国不遵奉周礼的指责。所以这种继位方式,不是特殊现象,其他诸侯国包括周王室,大都也是这个样子(王恩田《从鲁国继承制度看嫡长制的形成》)

专家们说,嫡长制是一次伟大进步。

我反对,这是大倒退

专家们替王侯操心。

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

这样,统治者就有了稳定的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能维护周王室统治。

我是替人性操心。

把身份等级固化了,出身决定一切,世代相传不可更改,人的命运,先天注定。

把曾经的“任人唯贤”固化为“任人唯亲”,有才干的庶子,如齐桓公等等,不会甘心于这种不平等,他们会拼死突破。

细捋脉络,你会发现——

嫡长制不是古已有之,是在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的亲情氛围里孕育而成。

周武王和周公以为亲情常在,王室和诸侯都搞嫡长制,这样的江山可保千秋永固。

殊不知,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认识了。诸侯国先以兄弟相称,几代过后就春秋争霸、战国兼并了,最终,嫡周庶秦扫灭。

也是一次“以庶代嫡”的过程啊。

嫡长制是个糟糕的顶层设计。

因为它不光在宫中实施,民间也效仿。

东西方的最大差别:契约vs身份。

古希腊的梭伦改革,使古希腊慢慢走出氏族情结,奔向“契约社会”。

殷商祖甲改革比梭伦早好几百年,也有解放个人的动因,但嫡长制把我们又拉回氏族氛围。

直到今天,还是“身份社会”。

一个从一开始就被反抗的文化,却仍执拗地颂扬千年,这是我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最大不解。

写此文时,黄永玉先生不禄了。

我幼年摹过他的画。

录句他的名言——

怜悯这个世界做这么蠢这么残忍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