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因纤溶现象而被纤溶酶分解的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的产物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参考范围:<5ug/ml 图:FDP的产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某些严重疾病的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小血管损伤,形成以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继而纤维蛋白亢进溶解,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DIC是一种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中严重的获得性临床血栓-出血综合征。在DIC诊断上,FDP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实验检查指标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 ①血小板<100x10^9/L或进行性下降。 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或>4g/L。 ③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APTT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 ④血浆FDP>20mg/L或D-Dimer水平升高或阳性,或3P实验阳性。 ⑤AT含量和活性降低。 D-Dimer和FDP联合检测是DIC诊断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凝血指标对DIC诊断评价 DIC发病特点
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鉴别 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被纤溶酶分解的过程,简称纤溶,纤溶活性异常增强,即称为纤溶亢进。纤溶亢进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纤溶亢进时,纤溶酶原被激活,大量纤溶酶生成,从而纤维蛋白原被降解,导致FDP显著增高,D-Dimer为阴性或轻微升高。 继发性纤溶亢进时,如血栓性疾病、DIC等,凝血系统激活,交联纤维蛋白大量生成,从而引起纤溶亢进,FDP和D-Dimer均为阳性或显著升高。 FDP与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FDP干扰物质的影响 FDP与D-Dimer联合检测的必要性
D-Dimer作为VTE排除的重要指标,就必须保证高灵敏度和阴性预测率。 当出现D-Dimer高于FDP时,排除FDP钩状效应后,可考虑嗜异性抗体等其他自身抗体的干扰造成的D-Dimer假阳性,可以通过FDP的联合检测进行鉴别。 当D-Dimer阴性,FDP高出很多的时候,排除原发纤溶亢进后,可考虑是否因为钩状效应导致的D-Dimer假阴性,可以通过FDP的联合检测进行鉴别 D-Dimer的假阴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