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楼春秋(24)天津西站主楼

 糊涂书屋 2023-07-04 发布于天津

万鲁建

IMG_256

IMG_257

(本专栏图片由《小楼春秋》摄制组提供)

扫此二维码,观看本期节目视频。

  天津西站,作为京沪高速铁路的五大始发站之一,大量南来北往的旅客都在这儿上下车。而在这座新扩建的西站不远处,则有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德式新古典主义建筑,它就是具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天津西站主楼旧址。它曾经是津浦铁路的始发站,也是当时津浦铁路最大的车站。

  说起天津西站旧址,就不能不提津浦铁路。津浦铁路最初叫津镇铁路。早在1886年,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曾提议沿运河修建由北京至镇江的铁路,但是由于此时清政府内部对修筑铁路多有反对之声,此议落空。1898年,时任江苏候补道容闳向总理衙门提出由自己组建公司,借外债修建天津至镇江的铁路,获得准许。但因德国不允许铁路经过其势力范围山东,再加上又遭到获得芦汉铁路贷款权的俄、法两国的强烈抗议,此计划也化为泡影。同时,英国由于在争夺芦汉铁路贷款权中失利,联合德国共同向清政府索要津镇铁路的贷款权。同年,清政府委派工部左侍郎许景澄为津镇铁路督办大臣,张翼为帮办大臣,与英、德两国展开借款谈判。18995月,清政府与英、德两国签订《津镇铁路借款草合同》,正式开始筹建津镇铁路。然而此后不久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相继发生,借款正式合约一时难以签订。

  直到1903年,双方才又就借款问题继续展开谈判。此时,清政府改派直隶总督袁世凯为督办津镇铁路大臣,但因英、德两国索价太高,迟迟没有结果。恰于此时,中国各地又兴起了回收利权运动,尤其是19058月中国成功收回粤汉铁路权,使得津镇铁路也成为焦点问题。直隶、山东、江苏三省的绅民认为津镇一路,北接畿甸,南贯江淮,扼江海之咽喉,握三省之命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求废除津镇借款草约,自行筹款修建铁路,使得双方的谈判再次陷入僵局。至19073月,清政府任命张之洞会同袁世凯办理津镇铁路。张、袁二人认为废约自办不切实际,难以实行,只有借款自办才是出路,遂决定再次与英、德两国举行谈判。最终于1908113日,清廷外务部右侍郎梁敦彦代表中方与上海德华银行、伦敦华中铁路有限公司签订了《天津浦口铁路借款合同》。借款合同上之所以将津镇铁路改为津浦铁路,乃是因为此时沪宁铁路通车在即,再加上浦口至信阳的铁路也正在拟议之中,决定将津镇铁路的终点改为浦口。该条约的主要内容为中方借款500万英镑,年息5厘,以30年为期。同时以山东境内的峄县韩庄为界,分为南北两段,设立南北两个总局,同时进行修建。

  19083月,津浦铁路北段总局在天津成立,督办为吕海寰,帮督办为孙宝琦,总办为李德顺。津浦铁路北段全长1051华里。铺轨路基均经德籍工程师勘测选定。全线测定后,李德顺便会同德籍总工程师德浦弥勒研究北段总站地点问题。1908528日,天津市谦祥益等26家商号联合上书天津商会请求将津浦铁路的起始点放在天津城西南隅的南开地方,认为:查旧南门外海光寺土墙内外均系中国地界,空地尚多,其地东邻德、英、法、日各国租界,北接城厢商业殷繁之地,西通京奉铁路与衔接,无须绕越,实有六便。然而,北段总局调查员于19094月经过调查后认为,河北赵家场后土墙外之空地二顷有余,地势平坦,既无庐舍,又无坟墓,堪为建设总站之用。该地相连迤西,尚有空地甚多,堪为建造车房及货栈之用,并详细论证了在此建设总站的有利之处。其认为在南开设站多有不便之处,查总站以靠近河流,接近市场为利便。南开地方既与河流渺不相涉,又与市场隔绝太远,如因该处设立总站,而在其附近地方重辟新市街,无论旷日持久,骤难成为繁盛之市场。即或果能收效,则北门外一带之旧市场,必将被其牵掣,而生机因之以促。兴一隅而败全局,智者所不为也。此后,关于天津总站选址问题,多有纷争。而督办大臣吕海寰因对铁路诸事务不熟悉,受总办李德顺的蒙蔽,在津浦铁路开工一年有余仍无法确定天津总站的选址,引起各方不满。为此,清廷于19096月派遣那桐进行调查,根据其意见,决定开去吕海寰督办津浦铁路大臣之职,改派徐世昌督办津浦铁路事务,并以沈云沛为帮办。徐世昌经过调查,认为天津市场均在东北部,将车站设在城西北隅的赵家场比较合适。尽管翰林院侍读荣光仍旧奏请津浦铁路总站设在南开为好,但徐世昌认为津浦铁路必须与京奉铁路接轨,南开地区与京奉铁路接轨,必须渡过运河,向南取线尤多梗阻,并不适宜。最终才决定将津浦铁路总站设在河北赵家场。

  津浦铁路天津总站于19098月开工兴建,191012月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最早连接中国南北干线铁路的车站和国际通关口岸站。此后,在津浦铁路的带动下,天津西站附近人流日益密集,商业蜂拥而至,赵家场再次迅速繁荣起来。天津西站主楼旧址由德国建筑师设计,建筑材料也是从海外运送而来,为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顶部为红瓦坡顶并设有钟楼,具有典型的德国乡村建筑风格。

  如今,这座老建筑,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站立在日益繁忙的新西站旁边,望着川流不息的旅客,仿佛一边在回忆昔日的荣光与人来人往,一边惊叹于天津日新月异的变化。

  《小楼春秋》解说词:

  天津西站,纵贯中国南北铁路动脉的交通枢纽。从空中俯瞰,在这座现代感、科技感十足的建筑旁,有一座砖红色的小楼,安静地凝望着远方,犹如一场与历史的隔空对话,带我们访寻从前的记忆。

  这个建筑具有非常典型的德国乡村的建筑风格,主要体现在屋顶部分。我们从建筑学上来讲,它外文的名称翻译过来叫复折式屋面,也就是说它折了两次,复折。屋顶的瓦是用陶的,红色的牛舌瓦,接近檐口这部分,它是有一点点的凹曲线的效果,这种处理也是为了加快排水,或者是排雪。主站楼的后边有一个弧形的区域,这个弧形区域的里面就是当年候车室的位置。当时的乘客坐火车从站房的正面上了弧形的楼梯进站之后,就可以走出候车室登车,不需要再下坡了。(节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