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大博物馆藏高古玉精品(上)

 寂寞红山 2023-07-04 发布于北京

1.天津博物馆

宋 青玉龙首饰

此件青玉龙首饰为传世孤品,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有同类型器物出土或其他传世品,因此对其功能的考释尚无定论,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该器是帝王天子车辇端首的玉饰。二是认为该器是帝王御用权杖顶端的装饰物。从该龙首神奇威武的气势上推测,很可能是天子专享的权杖,象征了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庄重威严。

西汉 白玉刚卯严卯

汉 青玉谷纹双螭璧

璧作为玉器器型之一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国玉器历史的长河之中,早期的玉璧作为礼仪祭祀器,只有部族最高权力者才可使用,玉璧陪葬是财富及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汉代盛行厚葬之风,认为用玉陪葬可使尸体不朽。汉代帝王贵族的墓葬中墓主周身排满玉璧以求达到尸体不朽、灵魂不灭的美好期望。汉代开始大量出现出廓造型玉璧,且出廓部多以龙螭纹饰中夹有求福祈祥的祝语相伴:“长乐”、“延年万寿”、“宜子孙”等,而此件东汉青玉双螭谷纹璧的出廓部不但没有文字,且与汉代时期高大的出廓造型相比又较狭长低矮,因此极为独特珍贵。

玉璧表面雕琢的乳钉纹是谷纹的一种简化形式。谷纹是春秋、战国及汉代玉璧上雕琢最多的一种装饰纹饰。它运用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玉器表面琢磨出许多凸起的弧形圆点,这些圆点按序排列,经打磨抛光后更显油润发亮,像谷粒一样充实饱满。谷纹产生的社会背景是农业文化发展的直接表现,也是先民祈求粮谷满仓、丰衣足食美好愿望的真实写照。人们盼望粮食生产的兴旺,因而在用作礼仪祭祀的玉璧上琢满谷纹纹饰,反映出历史上的中国玉文化和古代先民对现实生活希冀祈盼的紧密结合。

红山文化 黄玉猪龙形珮

远古时期的玉器是在神话与宗教观念下创作的。在当时已进入农业社会的初期,猪已经是家畜。猪有喜水的习性,龙是祈雨之神,二者相结合反映出了红山人的宗教信仰。该器背部正中有一对钻孔,可用丝绳穿系。由此推测,玉猪龙可能是悬挂在某处,用作红山文化先民求龙祈雨的神灵崇拜物。玉猪龙形象的艺术特点是:体格威武雄壮,气势咄咄逼人,正是猪借龙以发威,龙借猪以雄浑。体现了红山先民高度的艺术创造智慧。

西汉 墨玉蒲纹兽面纹璧

商 青玉龙形玦

龙山文化 青玉鹰攫人面珮

在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中,山东龙山文化应属鸟崇拜的氏族部落,此玉饰有可能是山东龙山文化先民借鹰的凶猛矫健之力来降服敌族,并作为图腾崇拜的“族徽”之用。此玉饰不仅是山东龙山文化的玉器珍品,也是山东东夷族鸟图腾崇拜的物证。

商 黄玉螳螂形珮

战国 青玉“行气铭”文饰

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的发掘,其中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中两幅以杖行气图推知,这个圆柱状物体当为专用手杖之类,而此器则应是杖首的玉饰。“行气”铭玉杖首,是迄今所见战国时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它不仅有精湛的制作技巧,而且那俊秀挺健的篆书文字以及优美流畅的文体,也都是历代古玉文中首屈一指的。铭文记述了行气的要领,这是我国古代关于气功修炼养生的最早记录,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字学价值。

2.虢国博物馆

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占地10万平方米,基本陈列《周风虢韵——虢国历史文化陈列》分为虢旗猎猎、吉金灿灿、美玉灼灼、奇珍熠熠、车马辚辚、古墓秩秩六个部分。

虢国墓地是一处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保存完好的两周时期大型邦国公墓,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和研究价值。其中虢季和虢仲两座国君大墓分别被评为1990、199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4月,虢国墓地入选“中国二十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

虢国墓地出土珍贵文物多达1万多件。其中两座国君墓出土了许多国宝级文物,如有“中华第一剑”之称的玉柄铜芯铁剑,精美华丽的多璜组玉佩,体现高超制玉水平的人龙合纹玉璋等。出土的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工艺之精,玉质之好,在周代极为罕见。大部分为新疆和阗玉,有白玉、黄玉、碧玉等多个品种;从制作工艺来看,多为精绝之作。

龙纹玉环

玉牛

玉兔

玉虎

玉鹿

龙纹玉人

凤鸟柄形器

凤鸟佩饰

玉琮

玉鹿

圆雕玉牛

鸟形佩

柄形器

圆雕玉鹅

玉蜻蜓

龙纹玉璧

玉戚

龙纹璜

咬尾龙佩

3.青州博物馆

战国玉剑璏

 2004年出土于青州西辛战国墓。玉质黄色,局部有黑沁,正面布满勾连涡汶,背面有一长方形穿。玉剑首和玉剑璏是玉具剑的重要组成部分,玉具剑是指在剑体和剑鞘上装饰了首、镡、璏、摽几部分玉件的宝剑。玉具剑一词始见于汉代典籍,两汉时期盛行玉具剑,成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东汉蟠螭纹玉璧

1982年出土于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玉料呈深绿色,圆形,体扁平。两侧纹饰相同,均以阴线由外至内饰三层纹图。其最外层饰有八组形式相同的蟠螭纹,向里依次为绳索纹、谷纹各一圈。该玉璧色泽浑厚温润,碾琢精美考究。

战国玉人

玉质为青黄色,晶莹细腻,有光泽。共八个,均为裸体,分两个陶盒盛放,各四件,为两男两女。该玉人除两女一男正面略有土沁外,其余五件皆保存完好。女性发丝清晰可数,无发饰,披发散置腰际。男性头戴平顶型发饰,有带系于颌下,带子两端交叉搭于胸前。玉人面部丰腴,身体肥胖。男、女的生殖器刻画明显,但第二特征不明显,呈儿童状。这组裸体玉人,应为祭祀用具,用于祈祷神灵,多子多福,传宗接代。

战国玉剑珌

2004年底青州东高镇西辛战国古墓出土。雕琢精细,使用了线刻、浅浮雕、高浮雕等几种技术。玉剑首顶部的鸟已近圆雕。线条流畅,刻画逼真,是玉剑饰中难得的精品。

东汉“宜子孙”玉璧

1982年出土于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东汉墓。白玉质,间有墨色,玉质温润,玉材罕见。圆形,出廓。玉壁内区饰有158个乳丁,外区饰蟠螭纹,出廓上方两边透雕双龙纹钮,钮中间透雕篆书“宜子孙”三字,乃“子子孙孙宜室宜家”之吉祥用语。玉匠巧妙利用该玉璧白色玉质上云状墨玉部分的特点,因材施艺,艺尽其材,碾琢成一对活灵活现的双龙,出没于祥云之中。二龙造型均有中国风格,浓郁的中国气派的S形构图技巧,充满着动态艺术的韵律美。该玉璧保持了和谐统一的美感,是汉代玉器的上乘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