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八仙社”的故事(故事) ||作者:张辰罡

 文化新媒 2023-07-05 发布于四川

网 络 文 

“八仙社”的故事

作者/张辰罡

编辑/天美五星

“八仙社”的故事

作者/张辰罡

2021年4月22日

  华豫宝丰旧有“八仙社”,这是古代自发的民间组织,旨在相互交往,互通有无,是时代孕育的文化产物。“八仙社”的活动,相应促进了人与人之间信息物质和精神的交流,在某些方面亦肩负着特定的历史使命,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而且推动了社会优风良俗正气的完善和发展。“八仙社”形成于是北宋初年,民间文化在社会各阶层渐渐兴盛,映衬出社会状况相对稳定,百姓乐业,百业繁荣。

  话说北宋末年初夏时节,宝丰城东王家庄村,二更亥时月暗风高,静夜里忽闻侧门敲击的“密码”声,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夜半读书的王子孟心犯嘀咕,谁会深更半夜敲门?且肯定是咫亲秘友,不然这敲门“密码”外人不知。随急忙披衣前往开门,借月光蓦然认出是弟弟希孟,甚喜、激动,恍若梦境。惊言道:“你是人还是鬼?京城传信说你被皇上处斩时隐遁了,知你冤屈,回来魂归家园到祠堂见祖宗先人去吧。”希孟情知会惊吓兄长,手指掐了子孟说:“哥哥莫怕,我是希孟不是冤魂,进屋说话吧。”

  一年前京城传信称王希孟惹祸身亡,家人知悉后隐瞒消息,当家人王子孟主事,携子侄近亲给其立个衣冠冢。把他在家用过的什物旧衣,收拾放置棺材内,用丈余白布撮土为骨,包裹后写上逝者姓名及生辰,夜送莹地下葬立坟,逢节烧纸秘密供奉,唯恐“逆君之事”传扬招灾。王家墓地在老庄旧址虎岗,为避讳立冢时未置祖茔,在岗南里余另设独丘。未曾想希孟夜归故里,让已逾不惑之年的王子孟陡然觉得其弟不是凡俗之身,感其身心隐蕴无穷能量,非常人所知所识也。当夜,希孟到祠堂谒祖后拜见爷爷王学孔,让耄耋之年的老人激动不已,本已垂暮之心瞬间萌发生机。为安妥之故希孟不可在家久留,务需在天亮前离开,生怕他人见之节外生枝。短暂之夜爷爷把“八宝密钥”传给了王希孟,嘱其谨守秘规,逍遥遁世,预约时日寺寮畅谈,并将“八仙社”之众友一一详告,望其慎重交往,循礼不可僭越。

  王学孔陡然间精神百倍,脑清智醒,珍时向希孟传授云游处世的秘籍。故先追问道:“还记得给你讲过的'八仙’故事吗?”希孟一口气讲述起十年前在赴约途中爷爷告知的“八仙”之由来。

  民间传说的八仙即:首仙铁拐李,二仙钟离权,三仙蓝采和,四仙张果老,五仙何仙姑,六仙吕洞宾,七仙韩湘子,八仙曹国舅。这八仙占据着八卦方位:吕洞宾属于“乾金之象”,乾卦纯阳,故称纯阳老祖,所用宝剑亦曰“纯阳剑”;铁拐李属于兑金之象,以铁拐为足,铁属金,足在下属阴,表示“柔金之象”,以别于乾刚之金;何仙姑属于“坤土之象”,她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为柔土;曹国舅属于“艮土之象”,传说其兄长地下的灵魂附于其身而为恶,将其本人的灵魂囚禁于地下,地下乃土之位,复其灵明,皆刚之象;张果老属于“震木之象”,位列正东,因其于月宫砍梭椤树,树本为刚木,以别于柔木;蓝采和属于“巽木之象”,手拿兰草,草本皆为柔木;韩湘子属于“坎水之象”。小说中有民间大旱,韩湘子为民众吹箫降雨一节;钟离权属于“离火之象”,他性情猛悍,宝扇一扇则出火,火烧龙宫等皆钟离权所为。

  “八仙”与道教其他神仙不同均来自人间,而且都有多彩多姿的凡间故事,与一般仙圣庄严的形象截然相对,所以深受民众喜爱。八仙中有勇猛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且都有些缺点,如汉钟离袒胸露乳、吕洞宾个性轻佻、铁拐李酗酒成性等等。八仙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一般道教宫观都有供奉八仙之处,或是专门建个八仙殿,神明庙会也有“八仙”装扮者出现。“八仙”也常出现在年画、刺绣、瓷器、花灯及戏剧中,相传“八仙”定期赴西天王母蟠桃大会祝寿,所以“八仙祝寿”也成为民间艺术常见的祝寿题材。民间酬神时,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的“八仙戏”。

  听聪慧的希孟讲起“八仙”如数家珍,背诵如流,爷爷喜颜万方。随言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仙皆有法宝,处世皆有方略,但都是在行善利世,救护百姓。你年幼失母,跟随爷爷生活,三四岁就随我周游各地,游走名山大川,拜见'八仙阁老’,见识各处风情,熟知古今典经。我给你讲一讲'八仙社’的由来,并告知你云游江湖的秘诀暗语。从今天起你要独行江湖,以塑像为生,以寺庵庙观游居为家,仨儿由你哥抚养,你孑然一身不可再婚惹事,只能隐名埋姓遁世逍遥,可循时庙会约见,为家族免祸你永远不可再登家门。俗话说'富贵莫进三地,灾难莫近两人’,'三地’即赌场、风花雪月之地和故乡,'两人’即亲密之人和落井下石之人。”

  原来,民间“八仙社”的起因与传说中的八仙有关。北宋初年,王家的烧造瓷窑在带来无穷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与世间士农工商者的不断交往,自然而然与各地乡绅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四面八方的豪绅大户,皆离不开生活的必须品——瓷器,且年年岁岁有新的器型诞生,优质的用品总能给权贵者带来生活和精神上的享受。常言“盛世瓷器玉石玛瑙,乱世黄金宝马粮䓍”,因而,做瓷器最为知名的王家自然贵朋富友众多。俗话说:“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特别是古人最喜欢的是赶庙会,一是走亲串友,二是增长卓识,三是购置需物,四是消遣怡情。更重要的是在相互交流中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让互益互惠的人们对“八仙社”更加睛睐。

  岁至孟月冬闲时节,邑西五十里的清凉寺,正月初七拜火神的庙会特别热闹,这一天也是四面八方新朋旧友到王氏王继业家约定相聚的日子。近客当日到,远宾提前来,这规矩自然而然约定俗成。宾客中有滍阳街的孔夷、白集镇的翟方、高皇庙的丁贵礼、马渡街的张锡文、仆射镇的兰文钦、白龟镇的赵堂启、县城里的李德贤。孔夷,北宋哲宗年间(1086-1160)的著名词人、书法家。字方平,号三楼,学者孔旼之子,隐名鲁逸仲,受父影响终生不求仕进,唯以诗酒自娱,潜居滍阳,其书法尤佳,善草、楷、行各体。翟方,邑东白集镇人,世代以酿醋为业,日常推车挑担游乡贩醋,虽识字不多,但社会见闻阅历丰富,善谈能言交友广泛,乡邻红白大事皆邀其当“值客”,招应客人安排礼程。丁贵礼,居于渔米之乡的汝河南岸,田广地阔,家丁兴旺,是邑北最大的绅士,嗜爱结交君子,亦与悍匪通融,黑白两道皆尊其为“及时雨”,遇大小事求其时皆可助力摆平。张锡文,地主家庭,邑南十五里马渡街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仗义疏财,解困施贫,乡邻有难必趋至施援。特别是每岁正月十三的说书大会,他更是跋前踕后,张罗四面八方回来的艺人,安排食宿,对接写单,迎来送往,受人尊敬,众贤推举为书会会首。兰文钦,官宦之后,唐代朝廷兰仆射之后裔,家大业大,“琴、棋、书、画、诗、酒、茶、花”之雅趣皆超俗众,总是摆出谦谦君子之态,显著特点是嗜古究墨,诗文书画四绝,常被官绅邀撰墓表礼贴,且有请必往,受人尊敬。赵堂启,邑东六十里白龟镇人,大户人家,酷爱交流,饮酒必晕,且醉而不迷,借酒之力促谈各种交易,事事皆成,互益互利,豪放而有节制,彪悍而讲仪礼。李德贤,世居县城东大街,有油坊、酒观、商行等生意,独占宝邑地利,四方乡绅进城皆可食宿其家,如同串亲戚般无拘无束。其依聪慧头脑,与乡绅交易各类买卖,是商界阁老、县衙参事,下可通民众,上可达官府,是通天扯地之人物。王继业,王家第六世掌门人,全族五百余口各肆其业,有窑口五座作坊八处,良田千余亩田庄十几个,瓷器优良做人厚道,扶贫济困获誉“旷世楷模”称号。

  各路君友贤朋,相互间因生意往来相识,或是姻亲关系相知,交往数年彼此悉知。借酒宴酣畅淋漓兴致浓聚,有人提议“换贴拜八字”,有人建议成立“互帮团”。借其势王继业说:“咱们挚友八人,不如仿'八仙’成立'八仙社’吧。制定'社规礼程’,便于大家相互交流,相互走动。”此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可后,就以“八仙社”之名商定口头规约。大致有八项:其一,以八位挚友成立“八仙社”,每年各仙友可招集众仙来自家聚会,聚会日可以是庙会亦可是生辰,由仙友酌后固定,大家循时赴约。其二,相聚以交流交易互助为主,互通有无增广见闻,利世为民扶弱济困,商讨社会问题和力所能及地承担社会责任,共做利民之举。其三,各仙龄以耳顺限年,康健者依状议定顺延,不可越古稀之岁,其仙位可由子弟承继永续。其四,携礼无贵贱皆表心意,主家不可挑拣;酒食有贫富自当随势,客人莫要埋怨。其五,仙性各异优劣互补,求大同而互谅宽容,阔胸襟莫斤斤计较。其六,成立“八仙济贫金”,每位年捐五十银元,多则不限,此金用于仙友祭礼、济助贫困和庙会施舍,份额共同议定。其七,仙友喜事随缘道贺,仙翁离世必往送行,大礼由仙社基金支出。其八,“八仙社”推举社首主持大局,以五年为期,可以连任,社首由众仙选举产生。

  为什么各“仙儿”参与活动要限制年龄呢?民间有“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管饭,九十不让座”的说法,这些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当今,年高病危者可接送医院,后事可按部就班循序进行。从前,过世的老人寿终何处是不能移位的,这是乡俗坊间的规矩。也就是说,老人在谁家过世,亲友就可在谁家办理丧事,这对主家是很不吉利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古稀之年身体渐枯,走亲串友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过夜,极易造成“脱鞋容易穿鞋难”的窘境。而“八十不管饭”,说明耄耋者气力衰弱,稍有不慎饭堵气管而殁命,所以告诫年高者不宜走亲串友。到九十岁更宜不离家宅,出门在外很少有人给你让座,唯恐座下歇息而气绝人亡。因而,“八仙社”的各“仙儿”皆逾不惑之岁,正值年富力强。搭建“八仙社”这个平台,显示出“强强联合”的蓬勃效应,给各位“仙家”皆可带来无尽的利益。常言“务农者一本一利,务工者一本十利,务商者一本万利”,而“农工商”皆务者利上加利,这才是“八仙社”给予各“仙儿”最大的诱惑力。

  就这样“八仙社”在王氏王继业的提议倡导下成立,并制定了规矩,因其受大家尊崇荣膺首届“八仙社”仙首。之后每年大家有八次聚会:正月初七在清凉寺王家,正月十三在马渡街张家,二月十九在白集镇翟家,三月初一在白龟镇赵家,四月初五在仆射镇兰家,八月初九在高皇庙丁家,十月初一在滍阳街孔家,十一月廿五在县城李家。各“仙家”相聚期间互易互惠,遇事众议克难攻坚,众人拾柴火焰高,聚力办大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坚固的朋友圈,且自有章法规矩和习惯意识。为使大家相互作用兴衰共荣,一方有难八方相助,在关键时刻得到信任和帮助,“八仙”们商议制定了“八仙密钥”,其实就是联络暗语,便于不相识的子弟间相互信任和真诚交往。

  在《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个典故:楚国有一个很会看相的人,楚庄王好奇问:“听说你看相看得很准?”这个人说:“我不会看相,只会观察他身边的朋友,若是布衣百姓,所结交的朋友个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淳厚善良、行为谨慎、畏惧法律,这样的人家庭会兴旺,就被称为吉人;若是国中大臣,所结交的朋友都是诚实守信,品行优秀好做善事的,这样的人就被称为吉臣;若是君主,朝臣都是贤德之人,左右侍奉都是忠诚之人,君主有过失左右都敢犯言直谏,指正他的过失,这样的君主带领的国家会一天比一天地更安定富裕,他自己也会受人爱戴,天下的人会更加心悦诚服,这样的人就被称为吉祥的君主。我并不是会给人看相,我只是会看这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而已。”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即可判断出他的前途命运。这就告诉我们要多亲近仁者,包括亲近有仁德的朋友,对自己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八仙社”为仙友搭建了很好的交流平台,相聚时大家各自讲述所见所知的奇闻轶事,令相互间眼界开阔,知识大增。有次仆射镇的兰文钦讲了个《观音寺的传说》:青岭(今大营)镇西二十余里的大山里有个观音堂村,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村里有座观音寺,历经兵燹,代废代兴,几经毁葺。而今观音寺香烟燎绕,香客络绎不绝,呈现出祥和的景象。而先前这里仅是一个简陋的“菩萨庵”,几位仙姑在此虔诚礼佛,行善济民。因地处山区人烟罕至,香客不多与世少缘,据说之后这里建的观音寺与青岭镇毛姓有关。毛姓是青岭街里的大户人家,十里八村皆有毛姓庄园,资财雄居第一,乃里域乡绅,号称青岭首富。财帛虽厚,家业虽大,可当家人身染异疾,不知何因让正值不惑之年的毛公久卧病榻,遍访名医亦无济于事。毛公张贴告示,许下诺言:“谁能将我的病治好,我将半个家业给他!”他这半个家业可是几代人难以积攒的财富呀!一时间,名医郎中江湖术士纷至沓来,皆希冀而至败兴而归。皆言毛公异疾难诊无法使药,把脉正常面色异样,病因不明难见吉祥,不日将撒手人寰魂失身亡。正无奈之即,有位圣僧不期而至,对毛公说:“你本无病,皆因祖上积财有恶,报应到你身上。念你心正人善刚步不惑之年,命中禄粮未尽,还没有到命休之时。我可以救你,但你需听贫僧箴言,并依方而行,快者半载慢者一年,不饮药物诚至自健。”

  毛公闻听,感激之泪夺眶而出,表示定遵圣僧箴言,并依方而行。圣僧说:“你这沉疴之病必须去找观音菩萨,若见到观音菩萨时你的病就彻底好了。”毛公问:“去哪里寻找观音菩萨?”圣僧说:“西山仙境有观音菩萨,你可每天去一次,不可在外过夜,若心诚缘足自可见到,若心不诚难以见到。”毛公愧曰:“我身卧病榻数年之久,翻身之力皆无,虽有诚心怎能去西山哟?”圣僧说:“你可命仆人抬床而行,只要心诚自可见到。”说罢圣僧飘然无踪。毛公信知是菩萨点化,聆言未敢怠慢,翌日便命家仆抬其往西山寻找观音菩萨。上午去下午回,在二十多里的山路间找寻了一个月未见到观音菩萨。圣僧说:“你不够虔诚,所以未能见到观音菩萨。你躺在床上找观音菩萨,这对菩萨不恭敬,你应该坐起来乘轿而去,这样才显得尊重菩萨哟!”毛公依言坐轿进山,上午去下午回,整整又寻找了一个月,还未见到观音菩萨。圣僧说:“你心还不虔诚,若心诚应该步行上山,你坐轿而去恭敬不够哟。”毛公依言步行上山,累了让仆人背着走,不累了自己走,一天、两天,终于不用仆人搀扶了,自己与仆人同行。又满一月还未见到观音菩萨。圣僧说:“你有诚心一定能见到观音菩萨,可仆人与观音菩萨无缘是见不到的,他们见不到菩萨时你自然也见不到观音菩萨了。你与仆人同行,怎能见到观音菩萨哟?”毛公恍然大悟:“是啊,我与观音菩萨有缘,只能我一人能见到,与仆人同去观音菩萨是不会见我哟。”之后毛公独自上山,这山路走了几个月了,路熟山亲胸阔天蓝,饿食山果渴饮山泉,并常在仙姑茅庵歇脚斋食。一个月后圣僧又说:“数月来你总在茅庵斋餐,吃别人施舍的䘵粮,替他人'嚼灾’。倘若心诚,每天可带二十斤粮食送予茅庵,这样你才能真正地见到观音菩萨。”毛公听后觉得自己天天在菩萨庵里乞食,而自家粮食堆积如山,每天带二十斤一百年也带不完,于是依言背粮上山。

  这时的毛公已是身强力壮,敏捷矫健,精神充裕,常见喜颜。有日午后申时,他在山泉饮水,脚滑掉进齐腰深的水潭中,浑身浸润在大地母亲的乳液里,甚感心爽神清,恍入仙境。蓦然昂头,但见山间立石陡然显现观音菩萨的真身,日晕环顾,绽放异彩。毛公大喜所望,惊言“我见到观音菩萨了,我见到观音菩萨了……”,赶忙伏地频拜,顿觉身心爽健,快乐无边。为报观音菩萨之恩,毛公变卖半数家财在观音菩萨显现之处建座观音寺,让黎民百姓世世代代尽享观音菩萨的恩惠。

  其实,毛公之病就是当今所谓的“糖尿病”,皆是“山珍肉蛋细米白面”过多,生活富裕而大吃大喝造成的“富贵病”,只要“管住嘴、迈开腿、好心情、有信仰”,自然而然病去身康。综观古今的民间传说故事,皆是为迷茫的众生导航破雾点化人生,从故事中得到启迪和教育,见识广泛而醒知耸魂,自然觉悟而离苦得康。如同传闻的“八仙”,其实也是凡胎承现,亦在告诉人们“仙在人间,人人是仙”的道理。传说的八仙中,铁拐李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外游,没想到肉身被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站起来之后才觉不行,赶忙从葫芦里倒出老君所赠的仙丹,葫芦闪出金光,映出一个丑陋的形象,黑脸蓬头卷须巨眼,右脚还是瘸的。他正在惊讶,身后忽然有人鼓掌,回头一看正是老君。情急之下,铁拐李想把元神跳出,老君制止说:“道行不在于外表,你这副模样,只须功夫充满便是异象真仙。”之后老君授他金箍一道收束乱发,一根铁拐助拄跛足。铁拐李还常背一葫芦,据说里面装有仙药,降到人间时专门用来治病救人。钟离权名气仅次于铁拐李,在八仙中地位较高,元代全真道奉为“正阳祖师”。他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皆得道成仙。因是东汉人世称“汉钟离”,相传是上古黄神氏转世,留诗《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名句。张果老是八仙中最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河北广宗县张固寨村人。传说中张果老常背道情筒,倒骑毛驴云游四方,宣唱道情劝化度人,之后民间常言“骑驴看唱本”就源于此。其所乘毛驴日行万里,夜间折叠如纸放在箱子里,白天用水含在嘴里喷洒一下,就又还原成一头驴。后人题诗:“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总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吕洞宾,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原名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为全真道祖师,无论在道教还是在民间信仰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传说吕母生他时,屋里异香扑鼻,空中仙乐阵阵,一只白鹤自天而下,飞入帐中就消失了。吕洞宾出生后果然气度不凡,自小聪明过人日记万言,过目成诵出口成章。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唐朝人,出生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少年时在山中吃了吕洞宾给的仙桃,从此不饥不渴,并可预见人生祸福。她智慧高耸聪敏过人,15岁时梦见神人教她食云母粉,于是轻身如飞往来于山顶之间,每天早出晚归采山果孝敬母亲,后来辟谷言语不凡。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召请,中途不知所踪,在八月初八飞天。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唐末至五代时人。他居无定处四海为家,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靴另一只脚则光着。常常手持三尺有余的大竹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触景而生,不仅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而且颇具仙意神味。其一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波,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蓝采和行为癫狂,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传说蓝采和是赤脚大仙降生,不停的周游天下,后来他踏歌于仪狄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升云中,抛下靴衫腰带板拍冉冉而去。唐韩湘子,字清夫,是唐朝韩愈的侄孙,擅吹洞箫,是一位手持长笛的英俊少年。相传汉丞相安抚有一女儿名叫灵灵,才貌双全,已许配韩湘。但汉帝想把她婚配与皇侄被安抚拒之,帝怒将韩湘子罢官发配。灵灵悲郁而死,韩湘子投生为白鹤,白鹤受钟离权和吕洞宾的点化,又投生为昌黎县韩会之子,乳名湘子,幼年丧父由叔爷韩愈抚养。长大后韩湘子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出家隐居于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因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遂入山修炼。常常头戴纱帽,身穿红袍官服,手持阴阳板,与其他仙人的打扮迥然不同。山中遇到钟离权和吕洞宾问他:“听说你在休养,所养的是什么呢?”答道:“养道。”又问:“道在哪里?”他举手指天。再问:“天在哪里?”他用手指心胸。二位仙人笑着说:“心即是天,天即是道,你已经顿悟道之真义了。”于是钟离权、吕洞宾收他为徒,传授他还真秘术点化指引其登仙。

  千百年来,宝丰民间“八仙社”时有时续,时强时弱,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亦着实为社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特别是在饥荒年间,更显现其民间的无穷力量。有年夏汛汝河暴涨,大水漫堤南涌,湖浪泊岭北一片汪洋,受灾百姓逃离家园向南避难,千余口灾民涌向县城,知县全力救济亦只能维持十天生计,一时间茫然无措无计可施。“八仙”中的参事李德贤建言说:“千余灾民涌入县城,必然造成城内居民不安,待水患平息返家还需三个多月,长居县城食宿生活困难重重,宜分别对待分流乡间。组织灾民中的青壮年返回家乡抗灾,老幼病妇者可分流各乡镇,由乡绅负责食宿济助,待灾后可返回家园。”知县闻言赞成,李德贤借势将灾民分流各处,青壮者三百多人分发口粮回乡抗灾,剩余八百多人分流给各“仙儿”救助。依“八仙社”规矩,各“仙绅”出资募化,接待灾民居于寺庙,口粮由仙绅供奉。就这样,适逢天灾官家无望时,“八仙社”总能合力救助,让百姓平安度过灾患。宝丰城南十里的火神庙,就是古代救济灾民的“留养局”,是现今“民政局”的前身,庙内留存石碑上有文字可考。

  说起灾患,还有一个故事与“八仙社”有关。县城因庆贺燃放烟花时,不幸引起火灾将五家民房烧毁,受害百姓到县衙告状,请求县衙赔偿巨额损失。知县无奈恳请李参事商议,李德贤思虑后对知县说:“此事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五家受害者家财全毁,虽然县衙无此巨款应对,但眼下极需盖房方可平息事态,但房料砖瓦财力巨大,你可这样…这样……”知县听后称其“妙计”,随即用少量资金镌刻三个奖匾:“旷世楷模”、“旌圣尊贤”、“德沐宝邑”,由李德贤携“响器班”一路吹打,分送给“仙儿”王继业、兰文钦和丁贵礼,获得他们捐赠的房料、善款和粮食。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知县和“仙儿”各获所需,百姓得到了安抚,李德贤也得到了威望。

  “八仙”故事为古往今来的百姓提供了精神食粮,而“八仙社”这一文化现象的形成,亦逐渐为民众接纳和应用,在此文化的基础上,民间陆续演绎出更多的“仙会”,增添了相互交流交往、互助互帮的噱头。因而在宝丰民间,特别是邑西中州名镇大营、商酒务,彪悍耿直的民风中,逐步有了“上八仙、中八仙、下八仙、大八仙、小八仙、真八仙、假八仙、明八仙、暗八仙、丐八仙、童八仙、少八仙、匠八仙、醉八仙、商八仙……”等等称谓。大众在自娱自乐中,抱团取暖互惠友谊,无形中成为百姓生活里的“润滑油”和“兴奋剂”,推动了社会民间文化渐变而有序的良性发展,演绎出很多优美曼妙的故事,激励教育着人们,丰富着各界人士的文化生活,其社会意义深远且时时世世耐人寻味。

  有诗为证:

八仙社里蕴八仙,四方良绅结异缘。

儒脉孔夷兰文钦,商贩翟方李德贤。

听曲张家马渡街,看戏丁府皇庙观。

彪悍豪放赵启堂,王家汝瓷耀宇寰。

说明:此文摘自张辰罡先生待出版的《画神王希孟家在宝丰》一书。2021年4月22日,撰于琼州海甸岛。

作者简介

张辰罡

张辰罡,字恒公,又名张公羽,原名陈树钢,号润儒翁。河南省宝丰县人,现为人社局退职公务员。曾做酒工3年,当法官12年,劳动监察执法30年。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研究员,省市县妇联家庭教育国学讲师,市作家协会会员、地域文化研究者,平顶山市张姓委员会宝丰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宝丰县佛协、道协和曲协顾问,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诗联格律》《龙墨呓语》《宝丰诗词选》《宝邑碑铭》《教子之道》等作品。策划摄制《观音故里》专题片,撰写叙事万言诗《海南行》,培子独立成家立业,现为海南大学植物学博士后。

平台简介

网  络  文  学

NetLiterature

编 审

天美五星

做时尚之事  话文化之观

正生活之风  扬艺术之能

传播原创文化  弘扬创作精神

  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让我们在文学的路上同行,路上有你、有我、有她,有我们的点点滴滴。因为有心,所以精彩,因为有情,所以温暖,因为有爱,所以欣赏。原创有你,一路芬芳。

原创投稿渠道:

微信+:Aifezhang

邮箱+:NetLiterature@sina.com

微博+:@网络文学交流

平台支持:各大新闻网络平台


温馨提示:本公众号网络文学旨在对原创作品公益宣传,同时获天美五星/天美新媒等全媒体支持,全网传播,百度搜索、微信搜索、360搜索、搜狗搜索等都将能检索到发布的原创作品,所发布原创作品均获作者授权、非授权部分会特别注明,欢迎各位文学原者投稿,作品可文字、可音频、可视频等不限于形式......记得为作者点个赞以表鼓励^_^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