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这三个步骤,让你轻松成为有耐心的人

 阿浩读书 2023-07-05 发布于湖北

今天读《认知觉醒》,看到一段话: 

很多人因为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总想跳过行动环节,寻求捷径,最后发现:这才是走弯路,真正的捷径正是那条看起来漫长且低效的行动之路。

 深以为然。

曾经的自己,因为缺乏耐心,急于求成,忽略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

比如:

  • 想要快速变现,还没打好基础,就一头扎进高阶训练营。

  • 读书时为了满足所谓的虚荣心,快速阅读,一味追求数量,忘了读书的本质。

  • 写读书笔记时,想要快速成文,却没有将知识点解读透彻。

最后时间花了不少,却收获甚微。反思后才知道:自己缺乏耐心。

总想着快速达到目的,却忽视了沿途的风景。

这是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受了网络营销的影响。比如随处可见的21养成一个习惯,30天零基础上稿等这些蛊惑人心的广告。

它们会给人营造一种错觉,似乎做一件事情,不用付出什么努力就能很快得到结果。

另一方面,自己认知浅薄,没能明白真正做好一件事需要付出什么努力,所以才会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殊不知,这世间任何事情,绝无速成的可能。

大道至简,其实真正的大道,就是那条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行动之路。

正如华杉老师所说:

正道就是大道,就是平常道,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比如,日日不断,专注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就靠积累,就必有成就,这就是正道,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别人的成就和风光,却忽略了他们背后的练习和积累。

任何事情,想有好的结果,必然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坚持和努力。

那些吹嘘速成的,都是邪门歪道。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培养耐心,让我们在奋斗的路上砥砺前行呢?

 《认知觉醒》里,作者提供了三个步骤:

首先,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我们需要明白,人有三重大脑,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当我们面对问题做出选择和行动时,掌握第一决定权的是本能脑和情绪脑。

人类经过数万年的不断演化,由于最原始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我们的生存本能,所以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成了我们的天性。

当我们遇事缺乏耐心时,不需要有自责和羞愧等心理。

坦然接受就行,毕竟天性避无可避。

我们需要正确对待,因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直面问题。

其次,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当我们该读书时,脑海里却想着要不先刷会抖音。当我们要做重要的事情时,却不知不觉地围绕琐事打转。

在面临选择节点时,我们需要跟自己身体里的“原始人”对话。

直接放弃享乐当然不可能,但是延迟却并无不可。

我们可以告诉自己:先把当天读书任务完成,完成之后可以多看十分钟抖音。

当我们不自觉陷入琐事时,可以告诉自己:先把重要的事情完成,完成之后剩余的时间可以自行安排娱乐。

以此类推,先把享受暂缓,把任务完成,以此获取成事之后更大的满足感、愉悦感和成就感。

其实,相比毫无重心的低级娱乐,我们大脑更倾向于完成任务之后的快感。

因为完成任务会让我们看到自身的价值和能量。这是任何娱乐都无法比拟的。

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面对困难,很多人选择了放弃,而有一部分人却能坚守初衷,迎难而上。这是因为他们能够主动改变视角,找到自己行动的意义和好处。

做一件事情,必须明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它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影响?比如:

  • 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明智

  • 练字是为了培养耐力

  • 运动是为了健康

  • 写作是为了纪念

  • ……

如果我们不明白做一件事情的意义是什么,那大概率我们做不好它。

目的必须清晰明确,因为目的是行动的根基。它包含了我们的热情和精力。

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积累了多久,就需要用多久的时间去解决它。

耐心养成并非易事,但只要我们每天在选择节点时,多跟“自己”沟通,长此以往,变得有耐心指日可待。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世事无速成,万事需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愿你我都能极致践行,习得耐心,修成正果。

作者:君拂,热爱读书写作。坚信读书明智,坚持以文修心。践行用生活所得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