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老婆学摄影 | 第十三课:玩摄影的心态

 天下小粮仓 2023-07-05 发布于福建
原创2023-05-16 12:44·皮蛋影像

本系列教程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每周探讨一个摄影话题,以传递摄影的本质和意义为宗旨。欢迎收藏、加关注。

我:很多人在看别人作品时,总会做“比较”——拍得真好;拍成这样也敢拿出来;拍得还不如我呢……

老婆:这不是很正常么?

我:正常的,未必正确。

享受摄影的过程

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摄影或拍照其实是非常私人的事情,公开私人照片是最近十来年社交媒体带火的。

上节课我提到了美国女摄影师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r),她生前默默无闻,离世后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她的故事也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薇薇安·迈尔的官方网站

2009年1月保姆薇薇安病逝,同年有位收藏家意外地发现了她遗产中的十万张底片和七百卷未被冲印的彩色胶卷,并将这些胶片陆续冲洗出来公之于互联网,薇薇安这才被媒体和大众关注和赞誉。

纪录片《寻找薇薇安》中薇薇安留下的部分胶片

老婆:为什么她拍了这么多作品,但生前却没发表过?太可惜了!

我:有人说,当时她可能没有更多财力冲洗(当时冲洗确实很贵)。我认为也许她只是享受摄影的过程,结果对她并不重要。

老婆:你的意思是,她拍照并不是为了洗出来看?

我:也许吧。就像绘画、书法或者玩乐器一样,当你全身心投入到其中时,会找到一种平静和安宁,会找到自信和自我。当然,如果别人也喜欢就更好了。

他们也许不是名家,但一定乐在其中。

老婆:这么说来,薇薇安确实没有必要公开,如果被人拒绝或否定还生一肚子气。

我:如果你不是靠摄影挣钱养家,需要名头证明实力吸引订单,否则真的没有必要和别人比。

老婆:可是,不比怎么进步呢?

我:把“比较”换成“寻找”就行了。

从“比较”高低到“寻找”优缺点

交友、相亲、招聘、购物……我们时刻进行着“比较”,甚至连幸福或痛苦都是通过与他人比较后得来的——老王买了奔驰你吃啥都没胃口,没多久他股市被套牢你便举杯庆祝。如果变成“寻找”,就会自然地想:是不是他工作很拼,所以开上奔驰,是不是他过于贪心所以被套牢,他有哪些优点值得我学习?哪些缺点值得我反思?

胜负的比较,并不能让你变得更强大,胜则骄败则馁,都不是好事(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的人极少)。此外,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情绪脑”及其强大,难以控制,胜负比较(尤其是主观因素较多的审美比较)的结果往往会因为“不服”而情绪化、失去理性,极易引发人身攻击——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而“寻找”则不一样。

当你看到一幅并无兴趣或难以理解的作品时,可以先试着耐心去“寻找”其中的亮点、优点,然后再与自己的不足做比较,这样就能避免被自己的情绪控制,从而获得一次进步的机会。

例如下面这张图,你觉得怎么样?好看吗?

摄影师:何藩

觉得一般般?

如果我说这位名叫何藩的香港摄影师,8次当选“世界摄影十杰”,被誉为“东方布列松”,你是不是可以重新打量一下了?

何藩的许多作品中对光线(比如这张的雾气)以及几何线条的利用非常多,这在当年属于开创性的风格,现在很多人也在模仿。

老婆:初看这张图,我只是觉得对称结构挺好看的,光线运用也很赞,直到你提到雾,我才注意到有雾。

我:那你是否注意到画面正中的两个人在打招呼?因此这幅作品才叫《好久不见》,这也是我们前面课程里反复提到的摄影中的“故事性”。

虽然眼睛把信息照单全收,但大脑却很懒,只会处理我们最感兴趣的那部分信息(当你在刷手机时会注意到手机的前置摄像头吗?),所以我们才会对没兴趣的事抱有偏见,对与己无关的人事物视而不见。

老婆:也就是说,在看一幅作品时,最好先找出画面中的所有要素和优缺点进行分析,不要轻易得出结论。

我:总结到位!

老婆:那如果是两幅作品之间进行比较呢?

我:两个作品硬要分出胜负,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可以把两幅作品,拆分成A有哪些优缺点,B有哪些优缺点,这样大家就能聚焦在具体问题上,而不是个人偏好。只要找到的优缺点足够全面客观,胜负一目了然,根本不会发生争执。

左图是薇薇安的作品,右图是何藩的作品。

都是街在头抓拍孩子,让我们找一下优缺点:

左图两个孩子手里应该是有风筝或气球,但没有入镜;女孩的衣摆和头发自然地舒展是亮点。

右图明显可以看出是三个穷人家的孩子,却笑得很灿烂,光线柔和又具有立体感。在抓拍难度上也不如图1高,但衣衫褴褛却绽放天真的笑容,对比强烈,令人印象深刻。

左图是薇薇安的作品,右图是何藩的作品。

左图的女孩,应该是受了委屈很生气,做出似成年人的抱胸姿态和表情,这与年龄似乎不符,这种反差是亮点,强忍的泪水是点睛之笔。

右图的孩子可能也被大人骂了,低头靠在柱子边罚站。为了保证看清阴影处,地面略有过曝。

通过两个同样委屈的孩子,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不同,很难判断哪幅更好。但如果你注意到图4中那条同样低着头的小狗,也许就会得出确定性的答案了。

老婆:有意思!不过,从“较量”到“寻找”究竟怎么做呢?肯定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吧。

怎样开启“寻找”

我:“寻找”是人类的本能,原始人寻找食物、寻找工具、警惕危险,而现代人却经常找不到自己的钥匙,出门靠导航,旅游靠导游,现在连写论文都要靠人工智能机器人了,连带着AI摄影也火了。我们“寻找”的本能正在退化。

其实,只要你睁开眼睛,就已经在寻找了。只不过由于现代社会的便利性(偷懒)工具和信息干扰太多,让我们亲力亲为去寻找的意义越来越小,反而对高科技工具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而变得盲从和失去自我价值。

摄影恰恰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寻找”能力的方法。多拍多思考,多学多实践,说不定疲惫杂乱的生活就会像你的照片一样,主次分明,精简有序。

如果你看过前面的课程就会发现,我其实一直秉承“寻找”的理念——从不利环境中寻找有利因素,从平淡无奇中寻找亮点:

第六节课:虽然阴天光线不足,但却可以利用阴天“柔光”的特点,拍出了柔美的人像。摄影师:Chuotanhls

第九节课:通过逆光,把最不起眼的小草拍得熠熠生辉。

第十一节课:通过仰拍避开地面的人群和杂物,把枯树拍出唯美风格。

第十二节课:通过敏锐的观察力和耐心地等待,拍出令人产生联想的照片。

这些都是在训练我们的观察力,训练我们寻找人事物亮点和优点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前面的十二节课中,一些我的原创图例并不是以“好看”为标准的,为什么还拿出来呢?因为我更希望大家看到那些照片里的优点和缺点,只有这样读者才能进步。如果我只挑好看的照片,肯定会获得更多点赞,但却对读者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真好真好!好在哪?差在哪?不知道。

第八课中的图例,解释了通过人物姿态来叙事,也提到了背景信息过多的问题。

另外,有不少粉丝在评论区分享作业,虽然有些比较随意,但我还是会努力挖出其中的亮点和优点,并尽可能给出建议。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鼓励大家保持热情继续努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其他读者看到别人作品的优缺点。

所以呼吁各位读者,多分享,多交流,你不分享,就不知道自己好在哪差在哪,又如何进步呢?如果你真的认同本文观点,自然不怕被别人喷,因为你知道自己是在进步。

总结

摄影是视觉艺术,说白了就是“看”。起初你看的是景物,然后你会发现看的是事物的真真假假和客观规律,最后你会发现,看的是人心。

下节课预告

老婆:被你这么一说,我学个摄影,还学出人生哲学了。

我:没错!哲学上讲,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比如“选相机”这件事,很多人就会说“买高端相机一步到位”,或者认为作品的优劣与相机的优劣是必然关系,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老婆:那下次你就跟我聊这个,看看我批准你买全画幅相机是不是一次失误!

我:

摄影大师:何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