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家长对初一孩子学习成绩的分析

 学习单元 2023-07-06 发布于山东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热衷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净化自己的灵魂,才会出人头地,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今社会,人们更是注重读书。二岁半的小儿入了幼儿园,似乎,我们从那无邪的小脸上已看到了他的未来。六岁了,又进入了小学,此时举国上下都开启了盛大的陪读模式,一直到孩子高中毕业,或是去上了大学,或是走上了社会,这种模式才告结束。这一切都只说明我们是重视教育的!

幼儿园阶段,我们的孩子无比聪明,会唱会跳,会说会画,还会珠心算,小学时成绩名列前茅、中上游……,成绩还算令人满意。光陪读还不够,我们还给他报了各种兴趣班,目的就是我们的孩子到了大学里或者公司里不能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而受冷落……,我们的孩子这么优秀,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切都只说明我们是舍得投资教育的!

晃然间,我们的孩子从呱呱坠地到小学毕业,已12岁了,他(她)以一个憨态可掬的婴孩长成一个翩翩少年(少女),已经经历了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两大阶段,太了不起了!

 十多年来,我们一直爱着他,陪着他,经着风,历着雨,终于进入初中了。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再坚持7年,就可以考上心仪的大学,找到高薪的工作,拥有美好的人生了。我们的教育算是成功了!

但是,初中孩子成绩无疑会让家长更加揪心,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对初一孩子的成绩观点。

关于成绩。小学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优、良、合格。一至二年级的标准:优(90到100),良(70到89),合格(60到69),这个阶段考试很差的学生不多,因为知识简单,大都在幼儿园学过了。三到五年级的标准:优(85到100),良(70到84),合格(60到69),不合格。

据说小学时代的分水岭是三年级,许多一二年级时成绩好的孩子到了三年级下降很厉害,也有成绩中下的孩子反而扶摇直上。

这个三年级现象说明,一二年级的成绩真的不能说明一切,究其原因还是思维问题。(这个问题以后再讨论)。

其实三年级现象还会出现在初一阶段和高一阶段,根据这种现象,我大致总结了一下

下面阐述一下原因(以数学为例)。

一、思维方式发生了改变。

小学阶段是半直观半抽象思维方式,学习内容简单,仅是入门式的学习数、形,又因为没有养成预习和主动学习的习惯,不会把学过的知识系统的整合,进行思维网络化(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知识网络)等。小学的应用题,字数少,信息集中,做题一般是按套路,只要好好听课,做题都没有问题。到了初一,应用题很长,信息就隐藏在众多的文字描述中,不会理性阅读的孩子直接不愿读题。何谈后面的理解与分析呢?

初一阶段直接进入了抽象思维模式的学习,字母代替了数,如果此时孩子的思维还固化在小学阶段的模式,直接有点找不到北的感觉了,而一些理论,如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建立方程模型等概念的出现,更是让人迷迷糊糊,这些概念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

而此时那些思维敏捷的孩子的优势就表现出来了,他们会把目前学的知识点迅速的和以前的知识点结合对比,能比较快的转换思维,顺利的接受新知识。其实初中的知识还是小学的那点知识(比如行程问题,经济问题及兔同笼问题,面积与体积,方向与位置……)只是用字母代替了数,以另一种角度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

而与此同时,家长的思维也没有改变,还是以成绩论英雄。开启无休止的唠叨讽刺模式,还把初一的孩子和以前一样对待,肯定是无效的,一点作用都没有用的,反而还会让孩子更加不自信。

应对措施:

1、在孩子上初一之前接触一下概念性的东西,提前认知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知识。

2、家长有意识的说一些书面语言,平时的言谈中就带出一些知识来。如“进价”、“售价”、“定价”、“利润”、“亏损”;把王二说成a,把张三说成b;把许多速成n个,不要担心孩子听不懂,你永远不理解他们的领悟力,其实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

二、思想发生了改变

十二三岁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受荷尔蒙的控制,他也不知道他是谁,思想开始复杂,心开始烦乱,脾气更是反复无常。他的世界不再单纯,因为他置身于新环境中,老师不一样了,同学更是来自四面八方,学业重了,父母的期望更高了。他想独立,不愿再和父母交流,而是喜欢和同学交流,无形中接受了一些不好的思想。这时期的孩子受社会影响较大,所以我们做父母的,此时要了解孩子,关注她的朋友圈,注意他的言行,不要让他脱离正常的成长轨道。

应对措施:

1、先顺着孩子说,让他先说多说,他说的多必然漏的就多,你了解的也越多。

2、无论如何,先不要否定他,先夸先肯定,再说你的观点,冷静的孩子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

记住尽量不要和孩子过不去。冲动是魔鬼,一个怒发冲冠的成年人会口不择言伤害孩子,一个极端盛怒的孩子,会以他的方式报复你。他认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放弃学习(这个观点,仅针对一部分孩子),接受高压控制和激将法的孩子,也有不同的心理阴影面积。

培养孩子的三观。正确的三观会引导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多接触正能量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绝对是真理。正能量的人,包括生活中的人和书上已故的名人。

多做善事。善事不分大小。做善事能培养人的责任心和成就感,因为人最终是要体现自己的价值的。

心怀感恩。有感恩心的人懂得人生的意义。

三、成绩下降以及自信心的缺失,

小学时代的孩子相对单纯,成绩忽高忽低,不会太引起心灵的震动。而初一的孩子自尊心增强,又加上小学时代一直是顺风顺水,所以难以接受初中开始下降的成绩。此时的孩子心智还不成熟,无法控制这种挫败感,此时如果家长埋怨、老师责问,他自己也觉得有人在嘲笑自己,此时很可能会情绪低落,甚至是一落千丈。

应对措施:

1、明确告诉孩子,一开始成绩低是正常的,让孩子学会接受失败。

2、帮助孩子找原因改错点,具体走出哪一步出错了?为什么出错?

3、家长也要反思自己。如果不能给孩子帮助,就少点埋怨,多些理解。

4、成绩不好,是否听课认真,是否高质量完成作业,是否善于思考。

总结

学习:90%的知识来源于课堂,如果紧跟老师的思维,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ok,你写作业就没有问题了。

写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回顾,高质量的作业是这样的:像考试一样,写作业,不翻书,专心致志的完成一项作业,然后检查。有余力预习下一节内容。

你拥有了提前预习的习惯,认真写作业的习惯,认真听课,认真思考的习惯,你的成绩能不优秀吗!

 这篇文章是我向杜老师的约稿。

我保持了文章的原汁原味,因为只有这样眼前才能闪现一位和蔼的、语速缓慢的、观点深刻的、观察细致的、点子丰富的学生的良师益友。我和杜老师交流过几次,感到杜老师是一位编外的优秀学生学习研究者。她善于观察和思考,加上细心和耐心,创造了许多“逆袭”的案例。相比于杜老师,我这位编内的学生学习研究者,缺乏耐心,缺乏持续观察和反思,感到汗颜。

期望杜老师分享更多的教育教学心得和案例。

画音

000012-2018-5-7

关注学习本质

追求深度理解

欢迎留言、提问

作者:李才强,山东莱芜凤城高中教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17.9-2018.8),研究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学习单元的研究》,导师:王春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十一学校副校长,生物特级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