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新力量集结,关于「运动」还有哪些梦可做?

 新用户49687622 2023-07-06 发布于北京



「一个可以接受的挑战」,入职安踏半年之后,王雨琦这样形容目前的工作。

目前,她在安踏服配专业装备部任高级设计师,这一岗位上,对于运动科技更专业缜密的了解与设计功底同样重要。而最初引导她走向这个工作机会的,是一个研究生期间的短期项目。

「LUMIMOTION」这个设计项目,概括了「光」和「动态」两个设计核心。使用不同张力的材料,控制材料拉伸方向的同时,达到理想化的合体并支持肢体运动。回想当时的设计初衷,王雨琦依旧逻辑严谨、目标明确:「根据面料本身,它的拉力和皮肤表面积,需要彼此配合。面料在拉伸和非拉伸的情况下表现有所不同,比如结构打开就反光,闭合就不反光……其分为两条清晰的研究路径,然后再把这两者结合。」




运动相较于时装,一个重点概念被强化——人体本身。关于运动设计,需要围绕人去创造,并为人服务。这与她目前的工作内容刚好重叠。这份研究生时期的项目做出来的时候,她与安踏还没有交集。直到工作之后,一个清华的朋友告诉她:「有一个运动设计大赛,你可以去试试」。

点开报名链接的时候,已经是报名截止前的最后一天。那一届大赛的主题是「M・O・V・E-因动而生」。有关于运动功能性设计的大赛并不多见,她找到了当时的项目,在报名截止前的10分钟发送了出去。

经过几轮评审,「LUMIMOTION」拿下了大赛服配组的金奖。评委贾荣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该作品体现了运动中服装和人的关系,同时打破传统的裁剪方式,在版型和材料上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




获奖后,大赛之于她的影响还没有结束。一个意外的选择被递到面前:安踏抛来橄榄枝,希望能够在设计上达成合作。

对于拥有多产品线并行以及广阔市场的安踏品牌,在思考、平衡之后,王雨琦并没有急于选择,对于工作部门和内容的确定长达近半年。经过双方多次沟通之后,她加入了如今的部门——专业装备部。

「水到渠成」,王雨琦如此形容这次「没有投简历的入职」。对她来说,工作本身的意义大于单纯的生产产品。在专业装备部,主要工作是为安踏所赞助的国家队、运动员等诸多赞助项目设计服装及比赛装备。从前期设计到最终成品,除了囊括多品类多季节,也要考虑队伍特性和特定需求,还会涉及赛事规则、产业等不止于外形设计的多方面工作。

在专业装备部的工作,以项目为核心。如针对卡塔尔举办的赛事,王雨琦与团队就要依照当地气候、运动品类、穿着场景、赛事本身、队伍喜好……等等特点,选择相应的材料工艺等,去匹配相应的设计点。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也是一次次延迟的满足:无法在短时间内让成果面世。

与以往不同,这部分工作内容需要动用很多设计之外的能力,不是单纯的设计,而是更全面的统筹。

如今的工作让她感觉不到「内耗」,如果说有一点的话,也是针对自我的「内耗」,不如说是一个稍有「不适」的不断吸收和提升的过程:「我的理解速度是不是有点慢了?为什么这个事情我还没有掌握?每个月我都在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转变,我觉得这是好事。」

虽然是不曾设想的道路,但却又与想要踏上的道路重合。她与安踏的双向成就,从当时尝试点开大赛的报名链接开始。

王雨琦当时参加的正是第一届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由安踏集团与清华大学共同打造。而第二届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也正在整装待发,等待无限创意和可能。


大赛再启动,
设计新力量集结


7月3日,第二届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清华青岛艺术与科学创新研究院举行,这也标志着大赛第二届拉开帷幕。


第二届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嘉宾集体合影


第二届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以「MOVEvolution - 动悉未来」为主题,旨在洞悉运动装备设计风向,动悉运动时尚进化能量。

「MOVE」可拆分为Moment美学情感、Originality源动力、 Vision愿景、Evolution革新 ,倡导设计回归「创造」本源,汇聚世界创意资源,并促进创意成果转化。

在启动仪式上,一个重要环节便是第一届大赛部分获奖作品的展示。这些在第一届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作品,以T台和走秀的形式将成品集中亮相,承上启下,为第二届大赛揭幕。回看此前大赛的高光时刻,青年设计师们用作品诠释了自己心中的运动与未来,描绘出了一个无尽想象色彩,又同样脚踏实地的运动未来。



首届大赛部分获奖作品现场展示


获奖选手不仅将获得高额奖金,还将有机会得到全球知名设计师、著名设计院校名师和行业专家的指导。在清华大学和安踏双顶尖平台的助力下,选手的获奖作品将有机会转化为运动装备成品,在大赛设计盛典中进行发布。

回望第一届赛事,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安踏联合研究中心管委会主任鲁晓波教授表示,「首届赛事的成果远远超过了预期,很多青年设计师在新材料的实验性探索和应用、新生活方式的探寻以及跨学科融合等很多方面体现出了创新的活力,他们敢于打破常规观念的束缚,很多设计的作品非常具有引领性和未来性,这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鲁晓波教授


如今第二届赛事的大门已经开启,就让我们把运动的未来交到青年设计师们的手上,静静等待下一个惊喜。


运动的未来,以创新为名


「创新」,是写在安踏基因里的关键词。本次大赛紧密围绕创新展开,在产品研发层面,安踏同样「大手笔」。2021年,安踏曾表示未来五年再投入超40亿元,强化科技创新的核心能力。

运动品牌已经开启了一个以科技为核心产品力的未来,同时,国产运动品牌的设计美学也不落下风。安踏先后登上北京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等T台,展示着科技创新之外的设计实力,通过强时尚感的品牌风格调性,吸引Z世代的目光。

一切关于创新,一切围绕创新,借助清华人才及学术资源的力量,配合安踏的研发实力,校企合作模式将优秀青年设计师的天马行空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应用在产品上。

如王雨琦所说,国内有关运动功能性设计的赛事并不常见,设计师们即便有好的作品,仍缺少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自2021年安踏集团携手清华大学联合创立「清华大学-安踏集团运动时尚联合研究中心」开始,这一由顶级企业与顶尖高校联合推出的平台,就承担着为全球青年设计师提供实现创意梦想平台的使命。


王雨琦获奖作品制作的数字藏品


依托安踏与清华两大顶级平台,优秀参赛作品将收获更多关注,让青年设计师们关于运动的创意传播更为长远,让世界看到中国年轻设计师的运动设计实力,并最终推动国产运动设计引领行业风向。

这是更为长远的考量,也是中国运动品牌即将开启的未来。

这个愿景,将以第二届全球运动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为新的开始。在安踏与清华联手打造的平台之中,离运动的未来更近一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