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师之旅——《师说》重读(1)

 陈会设 2023-07-06 发布于安徽

经典文本,意义何在,其一功用便是去蔽。

阅读经典,对于我们首先是对现实的洞见。

古之学者必有师。

文章开篇,韩愈便扔此一句话出来,为何。

作文之人皆知,文章第一句尤为重要,也因为重要而无比难为。

看韩先生《马说》即可明白——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是后人常多引用的名言,也是一截然的断语。

然而,关于“伯乐”“千里马”先后的问题,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并无二致。

韩愈上来便说,先有“鸡”——伯乐,然后由鸡生“蛋”——千里马。

此说,是否武断。

“鸡”后“蛋”,还是先“蛋”后“鸡”的问题,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没有答案。

重要的说者的立场,以及言说的背景。

如果我来说,则是——

世有文学家,然后有评论家,文学家及文学作品的大量涌现,方才催生出一流的评论家。而一流的评论家又引导文学家的创作,二者相互影响,互为表里,才有一个时代的文学。

韩愈所以下如此之定论,在他本是千里之马,怀千里之才而未得见用,甚至沉沦下僚,为庸人所辱,故有此慨。

而你我则不可如此言说——

未有千里之才,甚至无百里十里之能,如韩愈一般大声疾呼,伯乐至之,扭身便走,岂不羞煞。

回到《师说》,韩愈所以摆出“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一事实,源出当时现实——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具体而言,情况糟糕到怎样的程度,至于韩先生如此感慨。其好友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文字可供参考——

自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韩愈……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换而言之,当时为师虽未如过街老鼠,也是世间少有。

少有之事一旦出现,必然遭诋毁遇攻击,《与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境遇——

蜀中山高雾重,见日时少;每至日出,则群犬疑而吠之也。

这是成语“蜀犬吠日”的由来,韩先生高超骂人水平的背后,可见他的勇毅,也可见他内心的悲凉。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一个热爱古文,十七岁便通习六艺经传的少年,为时俗拘束,拜他为师,向其求学所给他带来的触动,可想而知。

那么,他会向李蟠说些什么呢。

第一: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何谓师,师何为。

这个问题,直至今天仍在争论不休。

韩愈一语断尽:师道一体——道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其它如年龄大小、地位尊贱的问题一扫而空;多少诸如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或是专门培训某种技能(包括高考技能在内)的所谓老师被褫夺“师”之名号。

经典文本,意义何在,其一功用便是去蔽。

阅读经典,对于我们首先是对现实的洞见。

比如,今天,面对情感人们多有焦虑,甚至出现选择综合症的问题,就是因为太多非情感的问题掩蔽了情感的问题。

外貌如何,年龄多大,收入多少,住房多大,气质如何等等,都是情感中第二第三甚至末位的问题,反而喧宾夺主成为考量情感的主要问题,焦虑病症自然出现。

套用韩愈之话言之,便是——

情之所钟,爱之所在。

虽然,几乎不看新闻,依然会有一些新闻被听闻。

在我看来,教师的学生的教育问题,首先要追问的——

一是,教师是否称得上真正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

其二,在于问题,是否只是单纯的教师、教育的问题。

借用十八世纪革命家罗兰夫人,在被革命者送上断头台前留下名言,我们可以这样说——

教师!教师!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教育!教育!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解决了何为“师”者的问题,我们来看“道”——

韩愈所言的“道”,是一个过于宽泛又笼统的概念,我们不妨把它当作一生追求的目标,明确了目标与方向,如孔子所言——

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这里的“十五”,准确来说,当指十五之前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这里的“志”《说文》释为,“心之所之也”,是指发自内心的喜欢与热爱。

这种热爱与喜欢的明确,超过十五岁,往往有些晚了。

再说“立”字,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指“笔直的站立”。

《礼·曲礼》又成也。

《礼·冠义》又坚也。

《易·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

《释名》的解释,则更为形象——

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驻其所也。

简而言之,立是指人从十五至三十,不超过四十之前,找准自己的定位,能够坚定的站立,能够独立不惧不萎不枯不倒跌。

这样的状态,能够坚持下来,四十上下大抵可以无忧无惑。

少数卓异者,在“立”与“无惑”的过程中,便可有所成就。

一如婴孩学路之初,需要父母扶持一样。

生于树木丛生的森林之中的幼苗,最初需要借助外力来扶持支撑,传授于他抵御风霜雨雪的生长之道,并解答其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渐渐的他便于风雨之中茁壮,守一领域立地而顶天。

回想从初入学堂到毕业走向社会,在那些被指派的你无法选择教师之中,有几人能够被你认定为一生的良师,又有几人能够成为求“道”之路上终生的益友。

如何解决。

首先,明确道之所在。

对于“道”的定义,可以参照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对写作之道的描述

请你走向内心。

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考察它的根是不是盘在你心的深处,这是最重要的:

在你夜深最寂静的时刻问问自己:我必须写吗?你要在自身内挖掘一个深的答复。你要坦白承认,万一你写不出来,是不是必得因此而死去。

明确了你的道之所在,便去寻找能够给你传道受业解惑的老师。

不要害怕找不到。

即便,你所遇到的只是平常的老师,也可以循着他的路径,找到他的老师之所在。

不停地找寻下去。

无论你之所遇是男是女,是魔是仙,是耄耋老者,还是垂髫少艾,统统不重要。

最终,你将这条漫长的寻师道路上,成就自己。

写于夜色中的

丁字樓澧沅居

未完待续

明日请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