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7.方剂 · 第47讲 第八章:固涩剂 第一节:固表止汗•牡蛎散

 自由自在中医 2023-07-06 发布于湖南

47.47.第八章:固涩剂。第一节:固表止汗·牡蛎散。第二节:敛肺止咳·九仙散

下面上课了。这一堂我们学习第八章固涩剂。固涩剂指的是以固涩药、补益药为主组成的方剂。一句话,同学们就清楚了。固涩剂实际上,它就是补益剂的一个特殊类型。看看它治疗的病证是什么?气血精津耗散滑脱之虚证。补益剂是治疗虚证的,固涩剂呢,它也是治疗虚证的。只不过是说,固涩剂在治病的过程,除了治病求本之外,又突出某一个症状表现,换一句话说,它突出了治标的重要性。从我们中医认识问题,要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治病,虚证可以用固涩的药,实证能不能用固涩的药?酌情配伍是完全可行的。我们好像在前面学习某某方的时候,就明确提出来,实证也是可以用固涩药的,不过在用的时候,一定要用一些行气(的药),调理气机,防止什么?闭门留寇。固涩剂治疗的病证实际上就是虚证,虚证在病变过程中,出现某一个症状是病人最痛苦的一个方面。我们在应用固涩剂的时候,应该重视辨病变的部位,应该辨病变的属性,应该知道临床中怎样配伍用药。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节固表止汗,里边的一个方叫做牡蛎散。牡蛎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一个方。牡蛎散方的组成有黄芪一两,麻黄根、牡蛎各一两。这个方在用法方面,虽然说是散剂,实际上今天应用的什么剂型偏多?汤剂偏多。用量,同学们已经发现了,用的量是比较偏大的,一两那就是要30克的。方的用药决定方的功用,就是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从今天来看,它主要的药理就是具有调节内分泌,调节汗腺分泌。这样从它的药理作用来看,基本上就知道它治疗中医的证,应该是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虚它的主要症状是什么?自汗。阴虚盗汗。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一个问题,你说人啊,出汗多了,相对而言,它对人的脏腑,哪一个脏腑影响比较明显一些?就是五脏六腑对哪一个脏影响比较大?中医说汗为心之液。出汗多,很容易引起心悸,容易受惊。我们学习牡蛎散,也可以在气阴两虚之前加上一个字,心气阴两虚证。不过还要知道,你加了一个字,把这个方应用的范围受到了什么?限制。我们在临床中,不管它是哪一个脏腑出现气阴两虚,只要它的症状表现突出是自汗、盗汗。自汗是不是都是虚证?那是不一定的。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们认识气虚病人应该有气虚的症状。我们在前面学习哪一个方的时候,就是把它作为气虚的基础方?就是四君子汤,脏腑气虚,是这样吧?玉屏风散呢?我们把它作为胃气虚。应该它有哪样的病症表现?盗汗它应该有阴虚的其它病症表现。在辨证的时候,我们主要抓什么?抓辨证的要点就行啦。这样的病是什么?就是相当于西医所说的神经衰弱,神经紊乱等等方面。下面我们要学习牡蛎散,方的用药与病证之间的关系。牡蛎,它是什么药?知道牡蛎它家住在哪呗?它家住在水里边。它家应该不缺什么?他家不缺水。这说明它有养阴的作用。你们说这牡蛎是在一般水里边,还是在海里边?海水是甜的还是咸的?那海水是咸的,那牡蛎它被海水最后把里边的水都吸出来了呀。牡蛎呀,它有一个特殊的一个作用,它其中一个作用,它家不缺水,不缺水它有养阴的作用。另外还要知道牡蛎这个人,它是比较大方还是比较不大方呢?它家的水谁要想喝是不容易的,不是咸,不是甜,牡蛎是怎样哩?它只喝别人的水,自己的水不让人家喝。它一喝,怎样呢?见过牡蛎这个硬壳,见过没有?它是喝的时候,把口张开了,如果它不喝的时候,它把这个硬壳闭上了。闭上了,大海里边的咸水想把它身上的水喝一点,都偷不走,那说明它有敛阴的作用。它是既养阴,又敛阴,达到的目的是治疗阴虚汗出。这个问题解决了吧?第二个问题,黄芪是什么药?益气固表止汗的药,牡蛎偏于滋阴,黄芪偏于补气。我们在前面学习的时候,也提到黄芪补气,哪里需要哪里去,不过它偏于走哪里?偏于走表。可以治疗自汗。牡蛎呢,偏于治疗盗汗。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麻黄根是不是麻黄的根?是的吧?我们在学中药的时候,麻黄的作用是什么?是发汗的。而麻黄根呢?它是止汗的专用药。所谓专用药,就是不管是自汗,还是盗汗,它都有止汗作用。学习麻黄的时候,麻黄是什么性?麻黄是温性。猜猜麻黄根是什么性?它是平性,阴可以治,阳也可以治。这说明麻黄和麻黄根是一家人,但是要认识到,这一家人的观点一致不一致?一个是无产阶级,一个是资产阶级,他们两个人竟然能住到一家去。假如说药房没有麻黄了,能不能让麻黄根代替一下?那这个是万万不能的。我们学习这个方,还要认识到一个问题,假如说在临床实际中,你遇到一个气阴两虚证,你开牡蛎散要想达到治疗作用,难度都是比较大的。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这个人气阴两虚,以气虚为主,我们把前面学的一个方玉屏风散合在一起;如果气阴两虚,以阴虚为主要矛盾方面,把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个方,叫大补阴丸合在一起。如果我们见到一个病人,气虚比较明显,阴虚比较明显,你们说怎样开方?三个方都开上去,它有显著的疗效。我的认为,我们在临床实际中,治病主要为了一个什么?是一个疗效的问题,是这样吧?要想提高疗效,要重视方方的合用。这是我们学习牡蛎散。下面我们学一个方,叫九仙散(《卫生宝鉴》)一提到九仙散,叫我想到,有没有七仙呢?七仙女。那有没有八仙呢?叫八仙男?八仙里边也有女的?不会的,我的认为就是七仙女,八仙男,九仙男女都有,开了一个玩笑。现在我们看看九仙散方的组成,有罂粟壳、人参、乌梅、五味子、阿胶、贝母、桑白皮、款冬花、桔梗。这个方相对而言,哪一个药用量比较大?罂粟壳。现在先给同学们留一个思考题,罂粟壳主要作用有几大方面?下面我们接着说九仙散的用法,说是散,如果用散,疗效是比较弱的,最好用汤剂疗效会显著一些。九仙散方的功用,敛肺止咳、益气养阴。根据它的功用,我们基本上就知道它的药理作用主要在哪?它的药理作用,抑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根据它的药理作用功用,现在我们要知道,九仙散治疗中医的证是肺气阴两虚证。说到这里,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肺它的基本脉证应该有几个字?咳喘痰三个字,是这样吧?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些人啊,他把九仙散作为治疗肺虚久咳。有相当一些大夫,他凡是见到久咳,就是咳得时间比较长,都想到九仙散了。我认为呀,我们中医在应用的时候,关键是辨证。好像我们在前面学习一个方,我曾经举了一个例子,问一个病人,我问他多长时间了?他说十几年了。我们开的是什么方?同学们说是小青龙汤。因为他的症状表现是痰多,清稀,色白。我们中医虽然要考虑到疾病时间的长短,但是我们中医主要考虑的是,病人目前的主要症状表现。你假如说有一个人,就是上一周出现咳喘痰,他不是痰多、清稀、色白,而是痰少而粘,我们虽然知道他时间不长,但是要知道他的病症表现有特殊性。肺气阴两虚,阴虚应该是痰少而粘,咯痰利不利?不利吧?颜色应该是偏于白还是偏于黄?偏于黄,因为它有阴虚,阴虚它会生热的。这是阴虚。第二个方面我们要考虑到,他有气虚。气虚,自汗它是气虚的一个常见症状表现,但是我们要知道,自汗未必都是气虚。热会不会自己出汗呢?要和什么症状同时出现呢?倦怠乏力。这样我们就辨清楚了,九仙散治疗的病证是肺气阴两虚证,既有气虚的症状,又有阴虚的症状,再加上肺的基本脉证,就辨一个证型。我们在临床中辨证,随着我们学习知识的变化,一定要知道,我们中医的辨证,实际上就是这方面的症状加上那方面的症状,就变成了一个证型。我好像跟同学们开过这样的玩笑,我们中医的辨证,只要加减不要乘除。加就是这个加,减就是没有这样的病证,那就把这样的病证给它减除掉。你假如说病人他来了,我们问他说哪不舒服?他说慢性支气管炎。紧接着,他又咳嗽一声,验证了,是这样吧?紧接着我们一模脉象,虚弱,一看他的精神面貌,面色微黄,就考虑到什么了?气虚。和他一说话,他的声音比较低微,一看舌质不红,一看舌苔不黄,或者说不是少苔,他并没有口干,也没有盗汗等等,我们就把他辨为肺气虚。你看刚才说的是肺气阴两虚,没有阴虚的症状,那就是把它减去就行了,如果他有阴虚的症状,我们就怎样?把它加上去。中医所说的辨证辨证,它就是根据病人的症状表现而进行辨证的。肺气阴两虚证,我们在辨证的时候,要抓几大方面的病证?三大方面,气虚、阴虚、肺的病证。九仙散,它治疗西医的病,主要就是肺的病证,气管的病证以及肺心的病证。九仙散方中的用药与病证之间的关系。罂粟壳,好像我们在学习九仙散方的组成的时候,给同学们就留了一个思考题,什么思考题?罂粟壳主要作用有几大方面?罂粟壳我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主要归在哪一类?收敛固涩。现在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罂粟壳把字去掉,它就是什么?那就是罂粟。罂粟的别名叫什么?叫大烟。大烟的别名叫什么?叫鸦片。鸦片的别名叫什么?看看谁能猜对?它有一个别名叫毒品。有没有?我们现在从医学这个角度认识,人他为何要吸毒?他兴奋是吧?我刚才说,从医学这个角度,起到什么作用?不用兴奋这两个字,换个词。实际上它就是补气。看过电视吧?我想在座的同学们呀,这几年是没有好好看电视,小的时候还是看过的。看电视的时候,其中有一个镜头就是有些人抽大烟,是吧?他要想吸毒之前,他精神旺盛不旺盛?他出现精神涣散,四肢无力,他一吸,他精神涣散,这说明罂粟有个什么作用?补气一个作用,它补气的作用是立竿见影。这是从我们医学角度。罂粟壳两大作用,一大作用就是收敛固涩。它为何收敛固涩作用明显?关键就是它有补气。现在我们要认识到,肺有没有气虚?有。用罂粟壳,再用上人参。人参和罂粟壳配合在一起,补气的作用见效最为明显。你假如说一个人上楼,腿就不想抬,感到四肢困倦乏力,你用人参、罂粟壳煮一点水,你叫他一喝,他上来比我们的速度还快,说明见效怎样?比较快的。方中用的乌梅、五味子,说到这里使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想到一个什么问题呢?乌梅有一个成语叫做望梅止渴。它为何会止渴呢?它生津。我怎么发现有几个同学咽了一口唾液,这说明它还真吃过真的乌梅。有没有同学吃过真的乌梅呢?吃过。吃吃会流什么?流口水。五味子,它和乌梅配合在一起,主要一个作用就是养阴生津,治疗什么?治疗阴虚。现在已经知道了,罂粟壳和人参重在什么?补气。乌梅、五味子重在什么?养阴。这里边还要发现一个问题,古人在组方的时候,乌梅有没有收敛的作用?五味子呢?有。罂粟壳?有。这里边要认识到一个问题,药虽然仅仅四味药,它是既治病求本又重视求标,它是标本兼顾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认识到罂粟壳、人参、乌梅、五味子,其他方面的病证能不能治呢?也是可以的。治疗肺的病证,应该考虑到治肺。还要考虑到一个什么问题呢?五味子、乌梅虽然这两味药,都有敛阴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它是不是在滋阴药里边?它都是在固涩里边。阴的化生,要想增强滋阴,一定要用点补血的药。血可以怎样?化阴。这样乌梅、五味子、阿胶,就名正言顺的养阴了。刚才一句话没有说完,现在要补充一下。说罂粟壳、人参、乌梅、五味子、阿胶,应该是哪里需要哪里去。你说其它地方的气阴两虚不能用?它都是可以的。肺,我们要针对肺而治,贝母、桑白皮这两味药,应该说偏于走哪了?偏于走肺了。我们好像说,病人是痰少而粘,是这样吧?还要考虑到一个问题,我们说痰的颜色偏于什么呢?黄。贝母、桑白皮是不是清热的?清热吧?清热在某种程度上,它也能适当地兼顾一下阴。这两味药从总的来说,它对于肺,是偏于降了,还是偏于宣了?降了。那肺的生理特性是什么?肺的生理特性是宣发肃降。方中用的款冬花、桔梗,这两味药是宣肺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贝母、桑白皮偏于降,款冬花、桔梗偏于宣,一宣一降,正好起到什么作用?正好起到调理肺的生理特性,是这样吧?我们在认识问题的时候,还要认识到桔梗这一味药,它是平性,还是温性,还是凉性?它是平性。有的同学说是凉性,你说的对不对,我可以说你说的应该比我们中药学的教材说的要准确一些。中药学上说它是平性,是吧?实际上,它的作用是偏于清的。也就是说,平之中它偏于什么了?偏于凉了。你看我们学习中药的时候,它有这样一种情况,说是平性药,它不是偏于温就是偏于清,只不过是说它的偏向性不明显,但是它还是有主观认识的,还是有自己的认识。贝母、桑白皮、桔梗,偏于清了吧?可以治疗痰少而黏、色黄。再一个问题是需要我们考虑的,肺的生理特性是主气的,气运行的特点是得温则行,还是得寒则行呢?应该是得温则行。是这样吧?治疗肺明明知道它是偏于热,治肺一定要用清热的药,用清热的药,虽然能清热,但是出现寒凝,一寒凝不利于邪气向外透散。换一句话说,在临床实际中,凡是治疗肺的病证,我们在用药的时候,都要配伍什么药?都要用温性的药,防止寒凉太过,防止寒凉凝滞气机。用温热的药,有利于邪热向外透散。这是我们学习九仙散方的配伍及临床应用。怎样,这一堂就学到这里吧?下面同学们休息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