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男子救下个孩子并收为义子,没想到竟然是自己亲弟弟

 云舒品生活 2023-07-07 发布于黑龙江

河南人张义,他本是先齐人。

明末齐地发生兵变,大乱,张义的妻子被北兵掠去,张义逃难到河南,并客居在河南。

因为他很有生意头脑,没几年,白手起家还娶妻生子,儿子名文礼,一家人过着幸福美满的小日子,妻子的温柔渐渐抚平了此前战乱对张义的伤害。

可是,好景不长,一场疟疾,竟然夺取了妻子的性命。

妻子死后,张义一个人拉扯孩子,又过了三年娶了继室,生了个儿子名文诚。

继室牛氏性格彪悍,脾气暴躁,对文礼经常打骂,象喂猪一样,给他吃粗劣的食物,每天让他出去必须砍一捆柴,砍不到就用歹毒的话咒骂。

文诚渐渐长大,在私塾读书,性格孝顺,背地劝母亲不要苛待兄长,母亲不听。

一天,文礼砍柴回来非常饥饿,母亲查验柴禾不够,大怒不给文礼吃饭。

文礼懊丧地躺在床上生闷气。

文诚放学回来见兄长直挺挺地躺着,以为他病了。

问缘故,文礼说了原委。

文诚马上出去了,不多时拿了饼子跑回来,塞给文礼吃。

文礼边吃边问,饼是哪来的,文诚支支吾吾说:“偷的邻居家的。”

文礼大惊,嘱咐弟弟:“以后别这样做了,被人发现了连累你。”

文诚点头,但是,第二天,文诚偷偷跑到文礼砍柴的地方要帮他砍柴。

文礼赶紧劝弟弟回去:

“文诚,听话,不管你会不会砍柴,都不行,赶紧回去。”

文诚不听,还奋力用手脚断折树枝,帮助兄长。

并且说:“我明天拿斧头来。”

文礼上前一看,文诚的手指头破了,鞋也破了,又心疼又着急的吼他:

“你再不快回家,我马上用斧头自刎。”

文诚没法,这才回去。

文礼还跑到私塾,又向私塾跟先生叮咛:

“我弟年幼,别让他外出,山里虎狼多,我怕出意外。”

先生答应:“上午文诚不知道去哪了,回来我体罚他。”

谁知,第二天,文诚果然拿斧头来砍柴了。

文礼吃惊说:

“我让你别来别来,你怎么又来了?当心先生责罚你!”

文诚也不说话,拼命砍柴,约够一捆才回去。

老师责罚他,他如实相告,老师感叹他的孝悌心,也就不禁止他了。

一天,众人正在砍柴,忽然一阵急风过,冲出来了个斑斓猛虎,把文诚叼起就跑。

文礼拿斧头没命追赶,眼看老虎跑远,文礼飞起一斧,砍伤了老虎腿,虎痛狂奔,一会就不见了。

文礼痛哭着回来了,伤心欲绝:

“我弟弟这么善良,为我而死了,我还活着有什么意思。”

说完拿斧头自刎。众人急救,可是脖子伤口已深,血流如注,昏死过去。

众人用衣服包裹伤口,把文礼送回家。

牛氏闻听儿子被老虎叼走,当时发了疯,扯着文礼哭骂道:

“你杀了我儿,你杀了我儿!想割破点皮肉逃避责任吗?”

文礼虚弱道:“母亲别恼,弟弟死了,我绝不苟活。”

文躺在床上日夜哭泣,父亲偷偷给他喂食,母亲斥骂,文礼于是不吃,三天后竟然死了。

黄泉路上遇见无常,文礼赶紧拉住他,开口就问询弟弟在哪。

无常把他带到阎罗殿,找个黑衣人翻看文蝶,然而,那册子上并无弟弟姓名。

这时忽听一阵喧哗:“菩萨到。”

文礼仰头一看,云中出现了的慈眉善目的观音菩萨,金光四射,顿觉世界通明。

众鬼纷纷下跪,合掌齐诵慈悲救苦之声。菩萨用杨柳枝遍洒甘露,文礼觉脖子一凉,伤口不疼了,一摸,居然愈合了。

无常又领文礼回家。

文礼死去两天,突然苏醒。对母亲说文诚没死。

牛氏以为是骗她,反咒骂文礼。文礼没法分辩,毕竟弟弟没死,如今人在哪,他也不知道,于是对父亲拜别说:

“我要走遍天下去找弟弟,如果找不到就不回来了,你就当我死了吧!”

文礼一路寻访弟弟,盘缠用完了,就一路行乞。

第二年,到了金陵,衣衫褴褛,佝偻蹒跚。

路上见十余人骑马过来,有个少年频频看向文礼。忽然下马惊呼:

“是我兄长吗?”

文礼抬头一看,竟然是文诚。两人抱头痛哭流涕。

文诚赶紧,让人牵马来载文礼,回家后才详细说了彼此遭遇。

原来,当时老虎叼走文诚,并没有伤害他,不知何故扔在路边。

恰逢一个当官的从都中经过此地,见这孩子面目清秀,就把他带回来悉心调养。

这当官的膝下无子,又认文诚做了干儿子。

说完,当官的进来了。文礼拜谢不已。文诚给文礼换上新衣,摆酒叙话。

当官的就问:

“你家在河南男丁多吗?”

文礼说:

“没有,父亲是齐人,流离在河南。”

当官的惊讶,又问:“我也是齐人,你们老家哪里的?”

文礼回答:“听父亲说,属东昌府。”

当官的惊呼:“我们同乡啊!你们何故迁移?”

文礼就根据父亲给他讲述的过往,说了缘故。

当官的听得心砰砰直跳,又惊问:“家父何名?”

文礼就告诉了他。当官的瞠目结舌,快步进了内院。

不一会,太夫人出来了,问文礼:“你是张义的儿子吗?”

文礼点头。太夫人大哭,对当官的说:

“文学!这是你弟弟呀!”

原来,当年太夫人被人掠去,已经有了身孕,生下了文学。

文学长大后,接替养父的官职下迁至此。不想竟然在此遇到了文诚兄弟。

太夫人又对文学说:“你以弟为子,折福死了!”

文学说:“这都是误会!我问过文诚,他没说自己是齐人啊!”

兄弟三人,文学41,为长,文礼22,为仲,文诚16最小。

文学得两个弟弟,非常高兴,计划大家一起回去看老父亲。

张义自文礼离去后,妻子牛氏也死了,成了老鳏夫,形单影只,境况凄凉。

这天,忽见文礼回来,大喜。

文诚也来拜见父亲,喜极泪下。

两个儿子怕老父亲过于激动,让他平复心情,然后告诉他大哥文学母子的消息,父亲啜泣愕然,一时呆住了。

后来文学出钱盖新房,请老师教两个弟弟。人马喧嚣,嫣然成了大家族了。

本文源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之《张诚》,略有修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