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探界者”钟扬》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023-07-07 | 阅:  转:  |  分享 
  
《“探界者”钟扬》教案【素养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人物事迹,体会人物精神,认识人物形象在当代的意义。2、赏析文章语言、描写,分析行文特
色。3、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珍爱劳动成果,养成好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教学重点】认识人物形象在当代的意义。【教学难点
】赏析文章语言、描写,分析行文特色。【教学方法】阅读法、点拨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超越海拔
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
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感动中国”颁奖词——时代楷模钟扬二、知人论世作者简介叶雨婷,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2、
写作背景 留给未来4 000万颗种子 青藏高原有超过2 000多种特有植物,但全世界最大的种质资源库中,还没有西藏地区的植物种子。
2001年,钟扬只身前往青藏高原,寻访植物标本,从此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 16年间,他将全世界仅存的、在西藏的3万多棵巨柏全部登记
在册,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他一年中至少行程3万公里,先后为国家种质资源库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万颗种子,对我国西南植物
种质资源库建设和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三、文体知识1、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
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6月,获得“全
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2
、通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比较详细而又深入地报道国内外近期出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一种新闻文体。与消息相比,通讯的内
容比较宽,可以做深入的报道,它不但交代新闻事实,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甚至会捕捉细节,烘托环境,对人物、事件进行细致的刻画与描写。在
表达方式上,通讯也以叙述、描写为主,但可以更灵活地穿插议论、抒情,明白地表达报道者的情感倾向和评价认识;在语言上,则比消息更要求生
动、形象,富有文采;在时效性方面,通讯要稍逊于消息。按照不同的标准,通讯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如果按报道的内容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人物
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等;如果按报道形式来分,又可以分为专访、新闻特写、新闻小故事、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字音字形拟
南芥jiè黄冈ɡ?ānɡ跌宕起伏dàng愧疚jiù戛然而止jiá撰写zhuàn奇葩pā负荷hè五、文本探究1、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
探界者”?钟扬在青藏高原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2、《“探
界者”钟扬》一文的作者是如何来报道钟扬的事迹的?关键句:“‘英雄’少年”“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生命延续”。本文
是以时间为行文线索并结合人物身份变化来进行报道的。首先在第一段用总结性的句子“哪一个身份都可以以一种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现,在
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直到他生命戛然而止的那天……”来概括全文。然后回忆其少年事迹,工作后的身份变化(种子达
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最后跳回到时间线索(生命延续),突出人物的贡献和生命意义。报道采用小标题的形式,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3、《“探界者”钟扬》一文中,对于钟扬,他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怎样理解这句话?“惊
喜”主要表现为收集种子的成就:将自己的足迹延伸到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和同伴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万颗种子,占到西藏
高等植物的1/5。“惊险”主要表现为收集种子面临的巨大困难: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长时间的体力透支、长期痛风的腿,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4、为了自己最爱的副业——科普,钟扬做了哪些重要的工作?请简要概括。①果断地接下没什么回报、时间紧的图文写作任务。②勇于完成最困
难的工作。有多重身份,出现在特定地点,完成特定任务。③撰写、翻译、审校科普著作。④为学生做科普讲座。⑤帮助科普社团撰写舞台剧脚本,
帮助他们排练。5、《“探界者”钟扬》采集材料有特色,请加以分析。文本中的五个小标题,体现了每一部分的写作重点,交代了每一部分的写作
内容。文本中的标题呈并列关系照应了开篇对钟扬不同的“人生角色”的介绍,文章选材围绕“钟扬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天下”的主旨。文章
选材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介绍了人物事迹。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钟扬的形象。(1)功底深,才艺多。钟扬不仅精通计算机技术,对植物学有
深入的研究,还热爱科普,文字功底深厚。(2)关爱学生,有担当。把培养学生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认为每个学生都像种子一样宝贵,不放弃任
何一个学生,他培养的研究生遍地开花。(3)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别人不愿接的烫手山芋他接,因找不到合适导师而“流落街头”的学生他“接
盘”,不顾身体状况,亲自爬上海拔6 000多米的高峰采集种子。7、作者在刻画钟扬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手法,请简要
分析。正面刻画:①通过对传主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文章除导入文字外每一部分都有直接引用的钟扬的话,它们或是钟扬与别人的对话,或是
钟扬的演讲内容,或是钟扬写的文字。②通过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如不挑剔住房,赴西藏采集种子,热心科普事业等。侧面刻画:记述别人对钟
扬的印象及回忆,通过多视角表现钟扬的形象。如记述钟扬亲人的回忆、钟扬西藏大学同事的回忆、复旦大学同事们的回忆等,全面展现了人物形象
。8、在《“探界者”钟扬》这篇通讯中,作者大量地引用材料,请分析不同引用的作用。(1)大量引用钟扬作为“种子达人”的事迹,既增加了
通讯的真实性,而且在对这些材料的运用中,钟扬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人类的境界得到了彰显。(2)引用钟扬与妻子结婚的故事,体现了钟
扬的外向热情,增强了通讯的活泼度,使文本更具有可读性。(3)引用钟扬的话语,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走近人物。在通讯的最后,钟扬对于生命
的意义的阐释真正体现了一位植物学家的最高境界。(4)在“‘接盘’导师”一节中,作者大量引用学生对钟扬的评价,这是一位点亮学生人生的
好教师,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对钟扬的爱戴。六、课堂总结《“探界者”钟扬》:通过记叙钟扬援藏16年,备尝艰辛,为国家种子库收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的事迹,突出其心系科学,情系祖国,胸怀人类,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不懈追求的奉献精神。七、布置作业三年后的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你心目中的“老师楷模”是什么样的?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