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历史】匈牙利'空王冠'下的列王纷争

 听雪楼75iz4v14 2023-07-08 发布于中国香港

开端:阿帕德王朝末期的乱局

在大贵族[1]'oligarchs')威胁下苟延残喘了数十年的阿帕德王朝,随着最后的金枝玉叶——安德拉斯三世(III.András)于徒劳无益的斗争中去世,在1301年1月14日走向了终结。

图片

控制王国不同部分的大贵族

在此之前,世俗领主已经控制了原先为王室所有的土地,集土地财富和实际权力于一身,成为“自治”(de facto independence)的地方势力。在此之后,更是进一步走向'独立'。王室城堡附近土地上的所有人被迫服从新主人的统治,否则就只能离开这片土地,另谋生计。

图片

恰克·马泰

实力比较强的,有控制了今天斯洛伐克十四个县的恰克·马泰(Csák Máté)、统领特兰西瓦尼亚的坎·拉斯洛(Kán László)和在萨瓦河(Száva)与德拉瓦河(Dráva)之间拥有大片土地的Ugrin Csák

图片

匈牙利圣伊什特万王冠

王室所有的土地制解体时(13世纪后半期),国家最高职位逐渐被少数几个'巴罗'垄断。到安德拉斯三世在位时,如恰克家族的马泰担任宫伯(Palatine),同一个恰克家族的Ugrin则是王室法官( Judge royal ),埃尔代伊(erdélyi vajda[2]和霍尔瓦特总督( horvát bán ) [3]的头衔分别在坎·拉斯洛和几近世袭的舒比克家族手中。破落的中小贵族为寻求保护,向他们效忠,成为其'附庸'。或在私人军队中服役,或成为其宫廷中的一员,有时也可以凭功劳获得土地作为报酬,甚至受'巴罗'委派出任国家公职。教会和世俗领主就土地问题上对立尖锐,但在阻止王权扩大这一问题上却似乎达成了一致。

图片

'威尼斯人'安德拉斯三世Chronica Hungarorum

贝拉四世以后的三位国王已经无力约束大贵族的势力,借助赏赐拉拢的新晋领主被证明并不靠谱。绰号'库曼人[5]'的拉斯洛四世(IV. (Kun) László)试图引入“异教徒”库曼人来与其抗衡,却因此遇刺身亡。而在意大利长大的'威尼斯人'安德拉斯三世(III. Velencei András)在国内没有根基,对既得利益者构不成什么威胁,因此才能得到主教和世俗领主的'拥护'。尽管他强化王权的决心,后来被证明远远超出他们的意料。但他的改革依然受阻没有成功。巴罗的势力日渐庞大,而王权走向衰微,并在阿帕德的最后一位直系男嗣死后,达到最低点。

图片

身着库曼服饰的“拉斯洛四世”遇刺身亡

#另外一位国王是伊什特万五世(V. István),安茹家族的继承权就来源于他,后文即将提到的卡洛伊·马特在1290年拉斯洛四世遇刺后,在教宗的支持下,成为匈牙利名义上的国王#。

图片

伊什特万五世,由父亲“贝拉四世”代为加冕,illustrated chronicle

插曲;匈牙利王位继承的纷争

另一方面,一得到安德拉斯三世去世的消息,曾觊觎匈牙利王位的卡洛伊·马特(Martell Károly)之子——安茹的卡洛伊·罗伯特(Károly Róbert)立刻赶往埃斯泰尔戈姆(Ezstergom[4],并在此加冕为王。

图片

卡洛伊进入匈牙利,illustrated chronicle

与阿帕德王朝有姻亲关系的普舍美斯,维特尔斯巴赫,安茹家族开始了对王位的争夺。国内、皇帝和教宗各自支持不同的候选人,同时也没有哪一方能完全控制混乱的局势。但王国实际的权力已经暂时完全落入'巴罗'的手中。最突出的恰克·马泰以西北高地的特伦钦(Trenčín)为统治中心,铸造发行自己的货币,对外僭称'大公',谋求与国王外交礼节上的对等身份。有类似情况的,除了前文已经多次提及的,还有东北高地的奥巴家族(Aba),多瑙河西部的克塞塞家族(Kőszegi)。与此同时,教会与布达城的教权斗争亦愈演愈烈。教会将对手革出教门,布达城就把教会的征税人投入多瑙河以示报复。

图片

文策尔离开匈牙利,illustrated chronicle

然而,虽然有着教廷声望和那不勒斯银行家的支持,匈牙利的世俗领主并不承认他的统治,希望由普舍美斯(Přemyslid)的文采尔(Vencel)继承王位,后者是波西米亚国王文采尔二世(II. Vencel )的幼子。

但文采尔无力应对匈牙利混乱的局势,最后在父王的要求下回到波西米亚,把王位让给另一个竞争者——下巴伐利亚公爵奥托(Otto,称贝拉五世V.Béla)。

图片

奥托三世,下巴伐利亚公爵

后者虽然正式加冕,并试图向坎·拉斯洛的女儿求婚,但很快被拉斯洛囚禁起来,于1307年不得不离开匈牙利。

教廷使节在1310年成功说服了多数大领主承认卡洛伊为王,向其宣誓效忠,但王室所有的土地依然在他们手中没有收回。

尾声:安茹时期对王国的重整

图片

罗兹戈尼战役,illustrated chronicle

卡洛伊统治的前半期(1308-1323)是以使 “巴罗”重新臣服为主要任务。在高级教士以及新兴的中小贵族的援助下,卡洛伊通过数次征战,逐个击破了缺乏团结的地方领主,在1312年的罗兹戈尼(Rozgony)战役中击败了奥巴家族,赢得了首次重大胜利。实力最强的恰克·马泰维持了他的自治地位,直到1321年去世。而统治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的舒比克(Šubić)和统治斯拉沃尼亚(Slavonia)的Babonić家族直到1323年才臣服于王室的统治。

图片

国王卡洛伊,illustrated chronicle

卡洛伊统治的前半期(1308-1323)是以使 “巴罗”重新臣服为主要任务。在高级教士以及新兴的中小贵族的援助下,卡洛伊通过数次征战,逐个击破了缺乏团结的地方领主,在1312年的罗兹戈尼(Rozgony)战役中击败了奥巴家族,赢得了首次重大胜利。实力最强的恰克·马泰维持了他的自治地位,直到1321年去世。而统治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的舒比克(Šubić)和统治斯拉沃尼亚(Slavonia)的Babonić家族直到1323年才臣服于王室的统治。

图片

札赫·费利齐安(Felician Záh)对王室成员图谋不轨,illustrated chronicle

注释:

[1] oligarch 在此处特指13-14世纪匈牙利的地方大领主(tartományúr),过去也用“小王”(petty king)一词来指代。他们篡夺了王室所有(royal prerogatives)的广阔土地,并在地方维持着个人强有力的统治。而“巴罗”(Báró)一词,在匈牙利语里即是表示贵族等级的男爵,但此处是泛指大贵族(与英语Baron相似,如Barons' War)。         

[2] 匈牙利语erdélyi vajda即Voivode of Transylvania,为对应中文约定俗称的音译,正文采用匈牙利语称谓,下同

[3] 匈牙利语horvát bán即Ban of Croatia

[4] 埃斯泰尔戈姆从10世纪到13世纪中期,一直都是匈牙利的王都所在地,直到贝拉四世将其迁往布达。按照惯例,匈牙利国王必须由埃斯泰尔戈姆大主教来施以涂油礼,持有圣伊什特万王冠(Crown of Saint Stephen),并在塞克什白堡(Székesfehérvár)正式举行加冕。由于世俗领主不情愿接受他的统治以及受内乱的阻挠,卡洛伊实际上总共加冕了三次。

[5] 库曼人(Kuman),中文也译作“库恩人(Ku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