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印记||虞乡历史沿革考,曾是千年古县

 涞畔书院 2023-07-08 发布于北京

虞乡位于山西省永济市东部,南依中条山脉,北有涑水河横亘于境,山河之间,地势平缓。

在民国《虞乡县新志》里,县令周振声形容虞乡为:“虽弹丸小邑,而形势人情,殊堪艳羡。王官悬瀑布,五老耸插云,洵占中条之胜景,濯渠贯中央,涑河横北带,胥沐水泽之秀灵。”虞乡虽不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但“扼解芮而通关,远控虞城,近掣蒲坂,数县之隘,塞一郡之中权。”战略位置不容忽视。

清乾隆《虞乡县志》清楚地记载了虞乡县在清代的范围:“虞乡境在蒲州东六十里,东至解州界席张镇二十里,州治四十里。西至永济县界榆林村三十里,县治六十里。南至中条山横岭,解州芮城县界三十里,县治五十里。北至涑水河临晋县界四十五里,县治六十里。”东西南北分别与解州、永济、芮城、临晋为邻。在不同历史时期,“虞乡”的管辖疆域范围有所差异,大致范围包括:山西南部中条山北麓距黄河约五十公里,方圆百里的一个地方。

虞乡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上古时代,“虞乡”常以部落或者诸侯的名字出现,或曰有虞氏,或曰虞国。“虞境在上古时为舜远祖虞幕所封之国,此虞之源也”。“周初武王克商封周章之弟于虞,是谓周虞”。

尧舜禹时期,虞乡皆为畿内之地,或近畿。可以说是文明中心,或者离文明中心不远。

据1991年版《永济县志》记载,虞乡县,春秋称解梁。汉高祖二年(前205年)置解县,属河东郡。北魏始光三年(426年)析解县置安定县。太和十一年(487年)改安定为南解县,属泰州河东郡。

晋国及魏国解梁城,治所在今永济开张镇古城村,为原智伯城。

汉魏时期,河东郡解县,治所在临猗县临晋(临猗县庙上乡城西村。)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省南解县置绥化郡,保定元年(561年)罢绥化郡为虞乡县,属蒲州河东郡。

清光绪版《虞乡县志》载:虞乡故城在伍姓湖北,故城颓垣尚存。

隋朝时,虞乡县治所在涑水河北,境内有石锥山、百梯山、百径山。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虞乡为解县,属虞州,于今虞乡镇置虞乡县,属蒲州。贞观十七年(643年)省解县入虞乡县。二十二年(648年)改虞乡县为解县。天授二年(691年)析解县,复置虞乡县。

宋朝时期,维持了以前的虞乡县。

元至元三年(1266年)省虞乡县入临晋县。

明朝时期,虞乡继续属临晋县管辖。元明时期,临晋辖虞乡464年。

清雍正八年(1730年)析临晋县,复设虞乡县。

清虞乡县全境图

民国36年(1947年)4月23日虞乡城解放,后同永济县合并称永虞县。1950年永虞县分置,复设虞乡县。1954年同解县合并称解虞县。1958年,随解虞县入运城县,虞乡为东风公社。1961年,析运城县,复设永济县,原虞乡县境入永济县,为虞乡人民公社。1984年,为虞乡镇。

《虞乡县新志》对虞乡的沿革有个很好的总结:“有虞氏迁都蒲坂,顾名思义此虞乡之所由来也。三代而后,为晋、为魏,皆以国名。汉定魏地,置解州、虞乡、临晋统属河东郡。至西魏,又析解县,人口置安定有南解、北解之称。李唐来虞解分合互置,一而二,二而一者也。元明之时,又有虞乡附临晋一。虞时而和解,时而和临,今昔不能一。致迨清初复设虞乡从此始。”由此看来,虞乡与解县、临晋历史渊源颇深。

虞乡作为县或者县名出现,经历了周、隋、唐、宋、金、清、民国、新中国等多个朝代,总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山西通志临虞今古分合辨

清乾隆38年《临晋县志》

虞乡在唐虞夏商皆属畿内,春秋属解梁,奄有桑泉等地,战国属魏,汉置解县,属河东郡,魏正始、晋太康皆名解,以司州领之,后魏太和元年曰:安定。西魏大统十一年改分南解、北解。南解有桑泉城(见魏书注),又改绥化,又曰虞乡,有石锥山、百梯山、百径山(见隋书注)。北解有张杨城(见魏书注),寻废。隋开皇十六年,置桑泉,有三疑山(见隋书注),北面并今倚氏之半。又别置虞州,兼得今安邑地有盬池,银冶至大业初州废(见隋书注)。又改南解为虞乡,义宁元年,虞乡属安邑郡。

唐武德元年,更虞乡为解县,属虞州,而于解西五十里,别置虞乡县(即元废县后之虞乡镇也)。三年析桑泉,置温泉县,九年省入桑泉,贞观十七年废虞州,省解入虞乡,有盬池、女盬池,紫泉监。三十二年,复以地入解。天授二年复析解县,置虞乡,北十五里,有涑水渠,渠即贞观十七年刺史薛万彻,开自闻喜引入下临晋者也(见唐书注)。

五代至宋金,惟周世宗二年于河北复置虞州,余皆名虞乡。元世祖至元二年,乃省虞乡入临晋。按虞乡名始于西魏(见隋书注),属虞州者,前后止数十年,而汉后隋前,皆属河东,唐罢郡为州属蒲州,宋金元属河中府,明属平阳府蒲州。

临晋名始于天宝十三载,前此与虞乡或分或合,其北解故城在今临晋东南,城东城西两村之间,非今解州治也(见郭为观郇城考),惟南解昔人所指各别考,解州旧志,南解管至虞乡镇,即今虞乡县是也。临晋旧志,虞乡在临晋西南三十里,五姓村北之古城,即古解梁地也。郭为观则谓在卿头村,即今涑水南径处也。

意卿头、五姓以及元虞乡镇,皆古南解所辖乎。抑五姓湖即张杨池,临晋旧志引括地志云:张扬城一名东张,城在蒲州虞乡县西北四十里,则五姓湖倘亦北解所辖乎。

春秋桑泉故城,在今临晋东北,与魏桑泉城、隋桑泉城亦未可混为一,隋桑泉城即北解故城是也。自省虞乡入临晋几五百年,今以涑水姚渠中隔徴输不便,是以有复设虞乡之议,其管以涑河为界,属蒲州府,自猗氏祁任、智光以西,临晋五姓村以南,沿河如东、西渠下(村),东西卿头、大小姚村、杨村、薄落头(普乐头村)等村以南,直达条山之阴,皆隶虞乡县,其余河北各村,皆隶临晋,天成界画,良规不易矣。

注释:

1、畿内:古称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2、虞州:隋开皇十六年(596)于安邑县置虞州,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618)复置,十七年废。故治在今运城市盐湖区安邑镇。

3、桑泉:古县名。西魏恭帝二年(555)改猗氏县为桑泉县,周明帝复改为猗氏县。故治在今临猗县临晋镇东北20里城西村与城东村之间。

4、郭为观,字叔瞻,猗氏人。雍正丙午举人。有《涑壖集》。

5、虞乡与解县难解难分:

解梁—南解—绥化—虞乡—解县—虞乡—解县—虞乡—临晋—虞乡—解虞—虞乡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竭诚欢迎广大读者、专家学者参与评论,提出意见建议,同时欢迎大家不吝赐稿,共享永济文化之香醇。

:yjslswhyjzx@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