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估值因子之PB的普适性及神奇之处 接上一篇《估值因子之ROE的迷惑性》

 新用户84784301 2023-07-08 发布于广东

接上一篇《估值因子之ROE的迷惑性

上一篇留了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在估值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者获得的回报大于ROE?

答案是:有,条件是PB小于1并且每年分红

还是以上文同样的企业来计算,只不过企业的PB为0.5

企业目前的净资产是100亿,市值是50亿,总股本是20亿,ROE为15%

则PB为0.5,股价为2.5元

假设利润的40%用来分红,初始持有1W股,市值2.5W

第一年的净利润为15亿,6亿用于分红,每股分红0.3元,企业净资产增厚为109亿,如果PB维持0.5,则市值上涨为54.5亿,对应的股价就是2.725元,得到分红3000元可以买入1100股,合计持股11100股,市值30247元

第二年的净利润为109亿*15%=16.35亿,6.54用于分红,每股分红0.327,企业净资产增厚为118.81亿,如果PB维持0.5,则市值上涨为59.41亿,对应的股价就是2.97元,得到分红3630,合计2.97*11100+3630=36597元

可以看到,企业的利润每年增长的幅度为9%,而投资者每年的回报约为21%(第一年30247/25000-1=20.988%,第二年36597/30247-1=20.99%)

是不是很神奇?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核心在于,当PB为0.5时,1元现金可以买入2元的净资产,这部分复投的资金得到的市值增长和股息分红就是2倍。

企业的利润40%作为分红分配给了投资者,60%留存在企业进行再增长,所以企业的ROE虽然是15%,但是这15%是有60%留存在企业再发展,所以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只有15%*60%=9%,因此企业的利润增长和净资产的增厚速度就只有9%

在估值不变的情况下,不复权的股价增长每年只有9%,投资者回报21%中另外的12%来自于股息的再投入,因为PB为0.5,每一元的股息可以买到2元的净资产,因此这部分的增长速度就是15%*40%/0.5=12%,其中0.5为PB,实际上股息率也是12%,最初股价2.5元,第一年分红0.3元,0.3/25,第二年初股价2.725元,第二年分红0.327元,0.327/2.725

而这样的企业,PE只有3.33

那么天底下有没有这样的好事?

目前港股市场就有不少企业比较接近这样的情况,有经验的投资者很多已经开始配置港股的部分这样风格的股票了

当然出现这样的局面肯定是市场上大量的人认为这样的情况不是机会而是陷阱,比如港股的流动性问题啦,比如未来业绩不能保持啦,没准这两年继续跌赚了股息亏了本金啦,之类的。

要说赚了股息亏了本金,如果把时间限定在一两年,可能性还是挺大的,但是把时间放在3年5年,可能性就小很多了。

当然能把目光瞄准在三五年以后的散户,太少太少

更多人经常会说:人生有几个五年

然后一年一年的追逐着自己无法把握的机会,在一个又一个五年中,亏了本金又蹉跎了岁月。

上面说的是PB的神奇之处,接下来说一下PB作为估值锚的普适性。

企业利润的平稳程度差异很大,有些企业的比较平稳,比如公共事业类,还有一些企业会通过利润调节让每年的利润波动不太大,而还有一些企业的利润变化就很大,典型的就是周期类企业,而在这些情况下,PB的变化会小的多

如果一个企业今年的利润只有去年的一半,那么股价不变的情况下,PE将达到去年的大概2倍,而如果明年利润又和去年一样了,如果股价不变,则PE又会下降一半,但是在这3年中,净资产的变化很小,在股价不变的情况下,PB基本上不变。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股价通常会变,那么这个时候根据PB估值来买入显然更具有参考价值。

以公共事业之一的粤高速A为例

由于2020年疫情国家要求高速免费,粤高速A的2020年利润只有2019年的一半多一点

在2021年1月28号晚间发布了业绩预报,净利润大幅下降

29号股价跌到了大约5年来的最低点(不复权)

回看当时的PB是1.34,PE是24.82

而截止到本周收盘,PB是1.86,PE是10.13

如果看PE,则现在的估值比2021年1月29号低

但是看价格和PB,则2021年1月29日,比现在的投资价值要高的多。

当然站在2021年1月28号发布业绩预报的时候,肯定有人会说,疫情继续下去,高速公路企业肯定好不起来,或者等情况明朗了再进之类的。

等情况明朗了再进,基本上结局就是追涨杀跌,这个策略大概是大部分散户亏钱的原因

而高速公司肯定好不来了,这个就需要投资者来判断了,我在2021年1月还在继续买入,7月底我回过头来写过关于粤高速A的判断

重大不寻常事件情况下的投资思考:以粤高速A为例(一)

重大不寻常事件情况下的投资思考:以粤高速A为例(二)

而2021年的年报基本上印证了我之前的推测

这个例子就是比较典型的用PB为锚判断投资机会

除了增长速度很高的企业,大部分过往业绩良好的企业出现PE剧烈变化的时候,PB的变化程度会小得多

而这个时候PB就展现出了作为估值之锚的普适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