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胡同(151)魏染胡同

 书柜茶室 2023-07-09 发布于上海

魏染胡同在骡马市大街北侧,明代就叫魏染胡同。清朝时曾一度称魏儿胡同,后又改回魏染胡同。民国时继续称魏染胡同,沿用至今。关于魏染胡同得名,一说是胡同中有魏姓开的染房。又据《北平地名志》记载:"据传明宦官魏忠贤曾在此巷居住。魏被诛后,此巷叫魏阉胡同,今为避恶名改为魏染胡同。"但此说法无史料支持。史料记载,明清期间魏染胡同有五位进士居住,并无魏忠贤居住在此的记录。应该是第一种说法比较可靠。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在此居住。清代另一位大诗人查慎行也住过魏染胡同。说到查慎行,您可能不太清楚。但提到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您一准儿知道。实际上,查慎行就是金庸的先祖,金庸原名叫查良镛。民国创刊的《京报》编辑部也在魏染胡同。

民国时期创刊的《京报》编辑部旧址依然保留,这座二层小楼后来变成大杂院,现在进行腾退修整,准备恢复京报馆原貌。

《京报》是杰出报人邵飘萍一手创办的报纸。1918年10月5日在宣武门外珠巢街初办,后来又迁到了琉璃厂东街西端的小沙土园胡同。1920年9月迁到魏染胡同。《京报》的宗旨是宣传进步思想,反对封建军阀制度,客观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进步思想。邵飘萍大力提倡"新闻救国",利用报刊来唤醒人民的觉悟。1926年遭反动军阀杀害。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邵飘萍是"具有热情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1984年,京报馆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