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镇传奇》的传奇之妙

 君君的小书屋 2023-07-09 发布于河北

君君第221篇原创文章。

一切终将逝去,唯有文字痴长。希望君君的文字,能带给您一点思考和美的享受。谢谢您品读。


杨立元教授的小说《小镇传奇》出版了,真心替他高兴。对我来说,这是我唯一一部在出版前读完的书,是很特别的一次阅读体验。因为这部小说在出版前,就已经在多个媒体上连载,我几乎一篇不差地追看了一遍。是的,是追着看,反复看,很少有小说让我如此着迷。

如今,小说集结出版了,就像一枝一枝奇异的花,捆扎在一起,变成了一捧美丽的花束,像一颗颗奇异的珍珠串在一起,成为一串闪光的项链。也许我这些比喻都不恰当,因为这部小说又是如此厚重,它称得上是一部文学史册。

在我的印象中,杨教授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著名的河北“三驾马车”论就是他提出来的。退休后,他依然每天撰写三千字的文学评论,笔耕不辍,非常令人钦佩。

另外,杨教授非常提携后辈,在河北这片土地上的作家,大都得到过他的倾心指教和专业点评。我2021年出了一本诗文集——《麦田在歌唱》,就是请杨教授给写的序。其实,我当时很没有信心,但杨教授很痛快地答应了。他撰写了多少篇文学评论,估计他自己也数不过来了,可称得上著作等身,硕果累累。

后来听说杨立元教授开始写小说,我还是非常惊异的。没想到的是,他的小说也写的非常好,就像这部《小镇传奇》,未出版之前就已经广受欢迎。有报纸杂志连载,有公众号等新媒体连载,还有朗诵大家给做成了视听版,这些不同的版本我都追过,不论是听还是读,都是很难得的艺术享受。

杨立元教授是大作家,他写的书固然有很多大作家为其写序、写评论,包括著名作家关仁山。我作为初出茅庐的写作者,曾经觉得没有资格为杨教授的书写评论,但记述一下我的读后思考还是可以的。

在我看来,杨教授的这部小说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突出了一个“奇”字

比如小说的开篇就放上了《小镇由来的正史和野史》,把小镇的由来写的清清楚楚,单看关键词也是非常高大上的,有唐廷枢,李鸿章,津唐运河,煤河,胥各庄等。唐坊小镇由煤河与唐胥铁路的繁荣而诞生,小镇的人也来自四面八方,接下来就是各地风俗习惯以及各色人等的大汇聚、大碰撞,也预示着这个小镇一定有他自己的故事,而且突出一个“奇”字。

《小镇传奇》这部小说是由一个个短篇构成的,每一个短篇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围绕着一个奇人奇事达成。所谓奇人就是有别于常人,或有特殊的能力,或者有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比如《算命先生》的主人公,长得异象,经历神秘,算命也确实比较神奇。他曾给大作家关仁山算过命,说他是将来是吃笔墨饭的,后来的经历也确实印证了算命先生的预言。

有的小说还穿插了神话故事,比如《看泊人》中的两段故事令人称奇。一个故事是说洪水来袭,小镇危在旦夕,危急时刻,人们发现一道挡水的大堤,近前一看,原来是无数王八堆叠起来的。人们震惊,感恩,也从中深受启发,将草泊的四周围起了大埝。还有一个草狐的故事,类似于田螺姑娘的神话传说。

当然,他这五十篇小说都是奇人异事,正是因为这个“奇”字,所以每篇小说都生动有趣,引人入胜,阅读时能完全沉浸到故事中。

二、写作手法上非常有特色

一是历史文学化

一个地方的历史可以有很多记述方法,可以是方志、村史或者家谱,但都没有文学的表现方式来的生动形象。如果未来有人研究丰南丰润这一地域的形成由来,风俗习惯,历史变迁等等,《小镇传奇》应该是最好的范本。

比如小说的第一篇《小镇由来的正史和野史》,可以作为史料保存。五十篇传奇故事,每个故事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它发生的年代,历史脉络,特定的时代背景。同时,地域的特色文化、当时的民俗、整个小镇的生存状态也都会在故事中显现出来。

从时间跨度上来说,可以说从小镇诞生之初一直到现在。小镇的经历也是整个中国社会进程的一个缩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公私合营,知青下乡等等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在文字中有所体现,其中的细枝末节都融汇在一个个故事中。

《下乡知青》把知青下乡的背景,知青下乡的方式(投亲靠友或集体下乡),不同知青的命运归宿等都剖析得相当深刻。《赤脚医生》把当时农村的医疗现状、政策、赤脚医生的生存状态融入到生动的故事之中。

作者在这部小说中还着意小镇的风俗、风情和特色文化的融入。《串门子》《说客》等再现了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民间歌唱家》里把当地人起名的风俗(名字越贱越好养)来了个大起底。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文字,把隐存于乡村小镇的民俗用文字归拢起来,非常具有史料价值。

《看泊人》这篇小说,历史跨度较长,把草泊及周围村镇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通过看泊人孙成老汉的眼睛、经历及其遭遇描写的细致入微,草泊由水草丰美到退化、污染消失,作者的痛惜之情愤然纸上。这种自然风貌的演化也是小镇历史的一部分。

同时,杨教授也非常注重把地方特色风物与文化穿插到小说里。例如,在《看泊人》中,通过文艺汇演这条线,把当地的苇编工艺,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篓子戏描绘的绘声绘色,用文字的方式保存了这一珍贵的地方文化瑰宝。在《小镇由来的正史和野史》这篇小说中,也巧妙地融入了马兰庄“胭脂稻”的传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很多行当都消失了,而作者用文字留下了他们,像《看场人》《护秋人》《脚行头儿》《看泊人》等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没经过那个时代的人完全不了解。

另外,作者也用小说的方式演绎并珍存了小镇人的精神世界。《小镇英雄》中的李保本,《老兵》中的“老兵”,以及《小镇闲人》和《票友》的主人公等,他们也许爱好不同,性格各异,但相同的是:小镇人都有深重的家国情怀。不管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抗美援朝,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抵御外族侵略,参加保家卫国的战争,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毫不含糊,勇敢刚正。

二是语言本土故事化

本书的语言朴实纯粹,注重保留原汁原味的本土语言特色。像“脚行头儿”“盐驴子”“五把抄”“拿手”等等,本地人读起来常常会心一笑。当然,大多数方言作者都作了解释,堪称地方语言博物馆。

小说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描述的情节极具故事化,特别吸引人,常常进入故事的化境,哭哭笑笑是常有的事。也应了那句话,越朴实越生动。它就像乡村蜡染的门帘、包袱皮儿,看着就亲切,接地气的文字让这部小说有了独特的神和魂,仿佛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因为我也有乡村生活的经历,所以代入感非常强,读着小说,就像穿越时空隧道,深深地沉浸在那些特别的年代、特别的情境之中。

三是人物写实化

作者小说中刻画的人物特别写实,没有漫画般的夸大,就像我们常见的大爷、二叔、三婶子,他们有特点,有优点,也有缺点,正是这样平实的描述,却让人物更加鲜活可信。而且作者相信人的善,着意挖掘小镇人潜在的温良,不论怎样特异的人,最终都会落实到正向的一面。比如《吝啬鬼》的主人公有极度节俭、算计的一面,令人生厌,但到故事的结尾,因为地震,吝啬鬼的家人遇险,幸亏乡邻的及时救助,这让吝啬鬼醒悟过来,也积极加入到帮扶其他人的行动中来。

小说语言虽然写实却很见功力,就像素描一样,寥寥几笔就把人物的内在的神韵特色描绘出来。有的人外貌奇异,像《算命人》的主人公;有的技艺拿手,像《小镇会计》《捉蟹人》《打兔子的人》;有的经历性格特别,像《姥爷》《老兵》,总之各有各的奇特之处。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众多人物活色生香的生活,构成小镇非常具有画面感、现场感的生活图景。

三、杨立元教授与小镇相互成就

我读过《牧羊人的奇幻之旅》,书里说,每个人降生下来都是身负使命的。

我总感觉杨教授身上有深重的使命感。只有他能把小镇生活写得如此可亲可信,生动传神。

杨教授祖孙三代都是塘坊人,他根植于小镇,生长于小镇,又在唐坊工作过一段时间,扛过脚行,当过干部,走过百家,阅过千人,小镇的过往,小镇的奇人异事都在心里装着,丰富的、深入肌理的小镇生活经历,为小说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素材。

我总想做个比较。我老家左家坞镇也是非常有名的小镇,当年也有像唐坊小镇一样的公交车站,有著名的左家坞酒厂,酒厂生产的浭阳老酒曾名震华北和东北,那时候左家坞的镇子里总是弥漫着浓郁的酒糟味。当时还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水泵厂;有一个当时看起来十分辉煌的大合作社,一进门就有非常浓郁的雪花膏、香皂、点心味儿,是孩子们向往的地方;有一座远近有名的左家坞中学。这样的地方,应该有很多故事,但我除了在那里上学,就没有别的经历了,所以也就没有故事所讲。所以成就一件事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可或缺。

不论你经历多么丰富,心里装了多少故事,如果不能写出来,也只能烂在肚子里。而杨教授人生经历丰富,堪称真人图书馆,又有几十年写作的经历,不论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艺术思想的修炼和水准,写作手法架构等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写小镇传奇游刃有余。他就像是为小镇而生,只有他能担得起这个使命。

从这个角度讲,唐坊小镇是幸运的,杨立元教授也是幸运的,他们相互成就,各自辉煌。《小镇传奇》作为文学作品和地域文史资料具有双重价值,多少年之后,它依然会站在书架里,熠熠生辉,而研究这一带地域史的人,绝不会错过这本书。

 2023.7.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