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芬战争-苏方视角

 哈哈狮的信箱 2023-07-09 发布于广东

北方舰队在建立不久便迎来了它建队历史上第一场重要的战争——苏芬战争。这场战争就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三个月,持续了近半年之久。

图片

由于两国国力悬殊,苏联遭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并被国际联盟除名,尽管如此,斯大林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

本以为是一场轻松之战,不料由于大意轻敌、错误指挥,苏联陆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这场战役中,北方舰队脱颖而出,表现出了强大的军事作战实力,极大地影响了战争的结果。

芬兰,弱肉不堪被食:

1809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撕毁了1721年与瑞典签定的《尼斯塔德条约》,将其统治600多年的芬兰强行占领,纳入俄国版图中。

图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还没有从日俄战争的惨败中恢复过来,国内政治混乱、经济萧条,正处于大动荡时期。

这时一直盘踞在中欧的德国蠢蠢欲动,它积极地鼓动芬兰追求民族独立,并承诺适时给予援助。

当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国内一片混战,自顾不暇的时候,芬兰便抓住时机,在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

此后,德国和芬兰成为了亲密的盟友。就算在德国战败后,两国也依旧维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与此同时,芬兰却和苏俄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态势中。

图片

斯大林曾多次鼓励芬兰的有志青年发起社会主义革命,但是芬兰革命起义都以失败告终。

这颗在苏俄旁边放置的“不定时”炸弹一直是斯大林的心腹大患。若是德国以芬兰为进攻通道,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威胁到苏俄的政治重地列宁格勒,距苏芬边境仅32公里的列宁格勒根本无力阻挡德国大军的突然入侵。

无可奈何之下,苏联在1932年同芬兰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又进一步确认这条盟约将维持十年有效不变。

虽然有缓兵之计作为担保,但国际形势瞬息万变,斯大林仍然十分担心。于是他开始施展和平外交手段,希望能够将芬兰拉到苏联的阵营中。

1938年,斯大林向芬兰提出联合对抗德国的想法,同时希望把芬兰在列宁格勒外围的土地和苏联的北方土地交换一下,以便苏联做好军事防御,结果长达一年,芬兰一直缄默,谈判无果。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通过外交谈判,约定互不侵犯,在条款中提出芬兰仍然归为苏联势力管辖范围。同年9月,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波兰,随即苏联也从东边进入波兰境内,德苏只用了几个星期时间,就完成了对波的瓜分。

在这场战争中,德国的野心勃勃让苏联越加提防;另一方面,又更加肯定了大兴军事防卫军事计划的必要性。

同年秋天,苏联便向芬兰提出将其与列宁格勒毗邻的边界往后出25公里,同时租借芬兰的汉科半岛30年用来建设苏联海军防卫基地。

芬兰国家领导人考虑到这一年来,苏联已经以强国姿态逼迫波罗的海临海的三个国家让其海军入驻,若是再允许苏联进驻芬兰领土,那么芬兰国家领土主权又归于苏联掌控中了。

很快,芬兰就拒绝了苏联的这个要求。

此举让苏联又急又怒,向芬兰施加了政治压力。不久,迫于无奈的芬兰便提一个更有利于其领土完整的方案,但被苏联强硬地拒绝了。

不久,“曼尼拉事件”便被炮制出来。苏联伪造了一场芬兰军队炮轰其境内曼尼拉村并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在政治上更加强势地胁迫芬兰同意其之前的要求让苏联建设军事基地。

图片

但平白无故背了黑锅的芬兰咬紧牙关不肯退让。

苏联便以此为借口,单方面撕毁了和芬兰之前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40多万大军打过芬兰边境,直抵曼纳海姆防线防线。

图片

形势相当危急,弱小的芬兰便马不停蹄地向国际联盟申请仲裁苏联的入侵行为,但对于用拳头来说话的国际形势并不能改变什么,苏联占尽上风,芬兰在无奈之下也只能实施卫国反击了。

芬兰卫国计划:

芬兰早在一战时候便开始悄悄积累军事力量,不论是军队教育,还是武器装备,都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

首先是潜艇,芬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作为沙皇俄罗斯和英国的军事行动基地,当时德方军队在芬兰登陆,俄方海军见无胜算,索性将他们的“霍兰”型潜艇“AG-11”号、“AG-12”号、“AG-15”号和“AG-16”号全部自行凿沉,避免落入德军手中。

从1919年开始,芬兰海军的所有军事计划都包含了建造潜艇的内容。

1919年的邦斯多夫计划要求建造4艘300吨级潜艇,从1920年开始实施的绍尔茨计划也要求建造4艘潜艇,潜艇吨位被提高到750吨。

1921年,第一个哥罗文计划包括4艘345吨潜艇和2艘100吨小型潜艇。1922一1923年提出的海岸防御计划要求建立强大水下舰队,其中,计划委员会首次提出的大计划包括12艘400吨潜艇、4艘99吨潜艇;而随后的小计划则改为6艘400吨潜艇和4艘99吨潜艇。而最后定案的第三方案中则只有3艘400吨潜艇和1艘99吨潜艇。

虽然计划变动很大,但其核心并没有改变,那就是未来芬兰海军的潜艇部队将由两种艇型组成:

第一种是350吨至400吨的双艇壳布雷潜艇。其加强的艇壳应该可以在冰海中执行任务,最大潜深可达75米。最大水面速度应在13.5节至14节,而水下为8节至9节。作战半径应达1500海里,水下续航力在4节航速下应达到75海里。潜艇应当能够在30秒内完成紧急下潜,而从水下9米处上浮时间不超过2分钟。武器系统应包括艇艏艇舰各2具鱼雷发射管,1门75毫米防空炮和1挺12.7毫米机枪。可携带200公斤装药量的水雷18枚至20枚,可水下布雷。

第二种是99吨的单壳体布雷潜艇。最大潜深为75米,排水量必须小于99吨。最大水面速度为8节至9节,水下速度为6节。水面续航力为650海里,水下续航力在4节航速下应达到45海里。紧急下潜时间当在15秒内,而从水下5米处上浮所需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武器装备为艇艏1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1挺12.7毫米机枪或25毫米机关炮。可携带80公斤装药的水雷8枚至10枚,可水下布雷。芬兰海军希望能利用这种潜艇在拉多加湖里执行任务(1920年的和平条约规定在该水域的战舰吨位不得超过100吨)。

1925年底,芬兰海军的潜艇计划正式铺开,招标书被送到了英国、荷兰、法国、丹麦、瑞典和芬兰本国的多家造船厂手中。

在1926年3月15日最后投标期限前,4家芬兰船厂和13家国外船厂递交了标书。加上后来参加的一些厂商,共计22家公司竞争较大型的“维特西伦”级潜艇的建造,其中包括4家芬兰船厂和2家著名造船厂:美国电动船舶公司和瑞典考库姆公司。所有的芬兰造船厂都找到了国外合作伙伴。

但是芬兰海军之前从未有过潜艇,也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芬兰因此派遣一批军官到国外受训

到了1936年5月1日,“水貂”号(原名为CV-707)正式进入芬兰海军服役,这是芬兰海军水下舰队中最好的潜艇,第一任艇长是维约·维尔基上尉。芬兰海军这个时候拥有3种型号共5艘潜艇。

芬兰的第一枚鱼雷是1918年从苏俄得到的战利品。由于缺乏资金,在20世纪30年代末,芬兰海军在每个季节里只有1艘或2艘潜艇在役或接受检修。

因为,芬兰海军的首要使命是国土防御;它的任务主要是协助海岸炮兵作战。而芬兰潜艇的主要任务是搜索并击沉敌舰。

芬兰的潜艇舰队力量太弱小,没有一艘潜艇上安装的鱼雷发射管超过6具,因此潜艇不得不经常返回基地补充弹药。

不过,这些潜艇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敌方重型战舰的威胁,使敌方舰艇无法轻松靠近海岸执行炮击任务。也就是说,对于防御型海军而言,潜艇舰队就是进攻力量。

胜券在握,苏联海军迎面攻击:

从1939年11月30日开始,苏联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开始轰炸芬兰外岛。

图片

战争开始之时,苏联对芬兰海军基地赫格索拉采取了空袭。在苏军的猛烈进攻下,芬兰海军舰船只得离开该海域,在撤离过程中,遭遇8架苏联大型4发轰炸机轮番轰炸,此时芬兰的潜艇“维特西伦”号和“伊库-特尔索”号以及供应船“苏奥曼·尤特森”号仍然在赫格索拉,但由于苏联空军高空轰炸技术的缘故,轰炸并未给芬兰海军带来伤害。

1939年12月1日,主要在塔林到汉科海域进行海上活动的苏联巡洋舰“基洛夫”号与苏联护航的驱逐舰一起炮击芬兰卢萨罗堡垒的海岸炮兵阵地。

芬兰的“维斯西斯”号和“水貂”号听到消息后立刻出动。


但这两艘潜艇并没有及时赶到战场,好不容易抵达后,艇长佩卡南上尉在发现了苏联“基洛夫”号的情况下,选择了躲避炮弹,最后这两艘潜艇只是在很远距离上目睹了这场仅仅持续了10分钟的战斗,便撤回。

当时的战斗情况非常混乱,芬兰海军缺乏经验,他们本该调遗驻扎在离卢萨罗堡垒更近的汉科港的“维特西伦”号和“伊库-特尔素”号,而不是选择从赫尔辛基出港的“维斯西斯”号和“水貂”号。

苏联舰队炮击了芬兰海岸炮台后,芬兰小型潜艇“水濑”号和“水貂”号又被派往科依维斯托岛,准备给苏联舰队来个突然袭击,但是结冰的海面给他们造成了阻碍,致使芬兰潜艇无法采取任何攻击行动。

到了12月8日,赶到科依维斯托的“水獭”号尝试攻击苏联红海军舰队,当时苏联舰队正在轰击萨伦佩海岸炮台。由于“水濑”号的速度实在太慢了,面对苏联舰队,根本无法抢占有利攻击的军事作战阵位。

两天之后,苏联“甘古特”级战列舰十月革命号再次轰击萨伦佩海岸炮台。当时气温在零下10度以下,海面有雾,能见度很低,对于水面舰队而言,是相当不利的作战环境。

图片

芬兰的“水獭”号想要把握时机,对苏联战列舰强行发起突然攻击,无奈左舷压水舱的空气阀门被冻坏了,攻击的任务再一次无法完成,“水濑”号不得不返回赫尔辛基。

不久,苏联“十月革命”号和“马拉”号两艘战列舰再度炮轰萨伦佩的炮兵阵地。

“水貂”号受命出击,但当它19日下午抵达科依维斯托岛时,苏联的“马拉”号已经在喀朗施塔得停靠了。

图片

马拉

12月19日到20日夜间,气温又降到了零下15度以下,海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芬兰在芬兰湾东部的海军行动又被阻止了。

此外,主要在波罗的海北部行动的“维特西伦”级潜艇也没有取得任何战果,它们的目标是苏联破冰船“叶尔马克”号和商船“伊万·帕帕宁”号。

1939年12月7日从瑞典出发的苏联“伊万·帕帕宁”号商船起航,芬兰“伊库特尔索”号潜艇便奉命攻击它,在茫茫大海中却一直找不到它的踪影。

12月4日芬兰驻瑞典哥德堡领事馆领事发回情报,苏联破冰船“叶尔马克”号已经通过了摩尔曼斯克海港,进入波罗的海。

芬兰海岸舰队司令部一接到电报,立即决定派出一艘潜艇前往利巴雅(拉脱维亚西南部城市)附近海域巡逻。

“维特西伦”号当天便奉命出动。可是出发后不久就在途中遭遇搁浅,庆幸的是潜艇没有受到大的伤害,第二天,它重整旗鼓,又全速前进,在海上航行了三天。

终于在距离利巴雅三四海里的海域时,“维特西伦”号发现了苏联“叶尔马克”号,并试图展开攻击。

当时海上能见度很低,“维特西伦”号只能勉强瞄准目标。这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更是增加了攻击难度,“维特西伦”号发射了一颗鱼雷,但没有瞄准因此没有给敌方造成伤害,此后双方就没有了接触。

最后“叶尔马克”号安全地回到利巴雅海港内,“维特西伦”号也只好放弃攻击返航。

从1939年12月12日开始,“维特西伦”号潜艇又开始处于高度警戒状态,它又接受了新的任务——对于南部沿海可能发生的一切登陆行动进行阻止。

但是南部沿海军事袭击的威胁并没有发生,这让它无故多耽搁了10天时间,芬兰海军“维特西伦”号潜艇错过了海上狩猎的行动。

1940年1月9日,芬兰进行了最后的潜艇行动,“维特西伦”号和“伊库-特尔索”号奉命出动。这次任务也未完成。“伊库一特尔索”号的主发动机汽缸发生了故障,不得已只能从哥特兰岛返回。而“维特西伦”号在海上巡逻了5天,一个目标都没有发现,无功面返。

此外,芬兰的其他3艘大型潜艇也陆续回到船坞,其中两艘发生了机械故障,需要检修,另外一艘“维斯西斯”号则是螺旋桨被冰层损坏,状况也不乐观。

1940年1月中旬,芬兰所有潜艇的活动都停止了,就连潜艇上的76毫米的博福斯炮,也被拆下来,运往土尔库去执行防空任务。

整个冬季战争中,芬兰潜艇部队仅仅参战5周。它们没有发射一枚鱼雷,布下的水雷也只击沉了一艘小汽船。

除了机械故障和其他一些麻烦造成潜艇无法执行任务外,芬兰潜艇总能幸运地安然无恙,苏联多次空中反潜攻击并没有对它们造成任何损害。

仅有一次,在1939年12月初洛格斯凯尔以东,苏联潜艇heh-324号发现了芬兰潜艇“维特西伦”号,但芬兰潜艇对此几乎没有觉察,于是苏联潜艇成功地对其发动了鱼雷攻击。

总结这次战争,芬兰潜艇部队主要的问题是:在极端恶劣气候条件下缺乏作战训练,而冬季气候寒冷加上潜艇自身并非十分良好的装备也直接造成潜艇行动的困难。

如在科依维斯托岛附近,“水獭”号就是因为压水箱空气阀门结冻几乎倾覆。

而“维特西伦”号也是由于在耐压艇壳和外艇壳之间的压力导致了潜艇过剩的浮力,紧急下潜几乎失败。当时一艘苏联驱逐舰靠近它,几乎擦过了它的指挥塔,幸运的是,“维特西伦”号只是虚惊一场,并没有被发现。

战火中“孤立无援”的芬兰苏联对芬兰的侵略行为引起许多国家的不满,它们纷纷送去物资和药品援助芬兰,甚至许多住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芬兰移民也赶回芬兰,参加战争。

据统计,在冬季战争期间,共有1010位丹麦志愿者,895位挪威志愿者,372位英国志愿者、346位芬兰在外国的移民和210位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者自愿参加了这场战争。

瑞典当时虽然声称自己是“不结盟国家”,但也无私地对芬兰提供了慷慨的军事物资与人员援助。8700位瑞典志愿者被派往芬兰支援战斗,此外更有一支有12架战斗机、5架轰炸机、8架后勤飞机与900位地勤工人和工程师编制的空军中队参与到这场战争中。

这支空军力量占当时瑞典空军力量的1/3,可以说是瑞典空军的中坚力量。为了参战,他们甚至不得不放弃本国军衔。

在1940年2月中旬,瑞典志愿军还有8402人参加了战斗,其中33人在战斗中丧生,直到1940年2月,同盟国才停止观望的姿态,决定援助芬兰。

图片

2月5日同盟国通过慎重考虑,计划于3月20日派出10万英军和3.5万法军,从挪威北部登陆,穿过瑞典进人芬兰。

但是这一计划必须要在芬兰政府提出要求后才能执行。3月2日英法两国正式向挪威和瑞典政府提出邀请,希望这两个中立国加人同盟国一方

但是早在1939年12月,希特勒便对瑞典政府施加过政治压力,声称只要同盟国军队踏上瑞典国土一步,德国就立即进攻瑞典。

出于对德国军事力量的忌悸,当时瑞典和挪威两国都没有同意同盟国的要求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披露的文件证实,当时同盟国也并不愿意和苏联交火,他们也只是想把这作为进人挪威和瑞典的借口,可以享用挪威北部丰富的铁矿资源,同时也能阻断德国的战略物资来源夹在同盟国和德国之间的瑞典不但拒绝了同盟国军队人境的要求,同时也拒了芬兰希望瑞典以正规军形式参战的要求。

当时各国都在敦促芬兰松口让同盟国军队进入,英法称愿意送来20000人的部队,希望芬兰再战,而德国和瑞典则希望芬兰答应和平条件。

瑞典政府明确表示,不会进一步对芬兰加以援助。

而这时芬兰已经在进退两难之间,同盟国希望战争继续芬兰代表前往莫斯科进行谈判拖下去,一方面能损耗苏联兵力,对社会主义政权是一个打击,另一方面又能坐收渔翁之利,赢得国际舆论支持,还可以形成环形包围,对德国形成威胁。

而瑞典害怕会殃及池鱼,希望战争尽快结束。另一方面,德国也希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以免同盟国以援助形式进入到德国临近地区造成军事威胁。

芬兰军队指挥对战争发展比较悲观,在这种局势下,芬兰政府最后下定了决心,在2月29日和苏联开始和平谈判。

但是,一听到芬兰要谈判,英法又改口,称要将援助人员增加到50000人。但实际只有6000人真正准备援助芬兰,其余人的真实目的是夺取挪威铁矿和港口。

这个情报被苏联决策部门得到,这促使了苏芬两国的和平协议迅速达成。

苏联和芬兰战争局势分析:

芬兰虽为一个小国,武器落后,军队相对缺乏组织性,但作战中却充分调动了聪明才智,他们利用芬兰和苏联交界地段的特殊地理位置,设计了适合他们的战术,作战方式显得十分灵活,在森林、丘陵、湖泊、沼泽都很多的情况下,芬兰人找到了合适他们作战的方式。

由于芬兰军队力量弱小,正面交锋显然不利,于是他们发明了“柴堆战术”。

这个战术是从芬兰人日常生活中得来的。芬兰人平时喜欢将树木砍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再处理,这样方便木材利用。

运用这个原理,他们抓住苏联军队常依赖道路这个弱点,不断地进行火力突击,以此来确定所面对的苏军规模,从而设置路障,将苏联大军分成了一节一节,抓住当中的缝隙,对每一节苏军进行攻击,苏军在不了解情况时,头尾无法相互照应,便从师级队伍变为营级队伍,再变为连级队伍,芬兰军队便可以势均力敌地对付这一不再庞大的军队了

另一方面,芬兰的部队抓住了抗战的季节,特意选择白色衣服,当冰天雪地的时候,就和环境融为一体了,另外他们战斗的交通工具也是因地制的。他们造择了滑雪。

常年在冰雪里长大的芬兰人个个都是滑雪好手。搭乘这样方便的交工具,他们像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苏联的食和火,或将炸弹和手弹放在炉具中,造成苏军人员伤亡,这样的游击战术直接导致苏军的饮食供应出了向

题,使得士兵们时常饥寒交迫,无心应战,从心理上瓦解了苏联军队力量。

图片

冬天无疑是芬兰人最好的道具,当有着重型装备的苏军还在湖面上缓慢行动的时候,芬兰人的火炮就会不适时地出现,吓得苏军魂飞魄散,致使苏军对冰冻的湖面心有余悸。

当然不仅如此,芬兰军人里有许多猎人,由于常常捕杀森林中穿行的动物,他们的技法已经高超到百步穿杨的境界了。远距离射击常常能够一枪毙命,这些在森林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来去自如的芬兰猎人们,让苏军疲惫不堪。

为此,苏联做出了许多防御措施,比如组成巡逻队,但巡逻队很快就被——打败了,芬兰人在战争中从苏联军队那里抢走了武器、食物、车辆装备,苏联军队士气低落。

图片

当面临国恨家仇之时,芬兰的社会主义者也出人意料地站在了自己国家这一边共同抵御外侮,这让苏联和芬兰政府都觉得诧异不已,这不仅仅是芬兰人的爱国情怀在危机时候迸发出来,也是芬兰人在斯大林社会主义“大清洗”中心生惶恐、失去了对苏联的信任的结果。

于是面临国破家亡时,芬兰人摒除了社会阶级和内部矛盾,全部站在同一战线上。

当然,苏联作战不利,芬兰军队在雪地里作战很大一部分问题是出在军队指挥上。

苏军仗着自己军事实力强大,便有些得意忘形,连国家领导人斯大林也扬言几个月内就能攻下芬兰。

从历史记载上可以看到苏军的轻敌现象:苏联军队在向芬兰挺进的时候,有些连队官兵手拉着手,带着轻松笑容,唱着国歌向前,好像这是一场闭眼就能胜利的战事。

在武器准备上,前线炮兵只带了两个星期的弹药;虽然知道雪地中白色服装是很好的掩护,但苏军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穿上了深棕色衣服,军队车辆也刷上碧绿色,显出他们的无畏无惧;特别是在苏联国内“大清洗”活动中,军队出现了大换血的情况,几乎所有的核心军官都被替换,新上任的军官多数只会纸上谈兵,这更是直接导致了战场上的指挥失误。

苏联为此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苏联迟迟拿不下芬兰,苏联军队的死伤人数也在不停地增加。

随着战线的拉长,苏联军队在寒冷的冬季中面临更严峻的考验——没有保暖服装和粮食补给。

这都是由于苏联的盲目自大,本想轻松快速结束苏芬战争,故而在装备上并没有考虑到冬季这个因素,便匆忙上阵了。

这当然害苦了苏联军队。

在作战中必须忍受饥寒,同时军事武器堆砌也成了苏联人作战的弊病,极大影响了苏联的战斗力。为了能够让大量的战斗车辆可以正常支援战争,必须时刻注意不让车子熄火,从而保证石油和水箱都不被冻住。战士们的大部分注意力就这样从敌人芬兰那里转移走了。

与苏联军人个个军装笔挺,手持先进武器相比,芬兰人十分穷酸,因为军装供给不足,很多参战人员只能穿平常衣服,为了辨识而戴上了标志。

这样的情况激励着芬兰人去收缴更多的武器。他们钻了苏联“大清洗”的空当,利用许多指挥官空有理论而无实战经验的缺点,设计了许多圈套来嗯夺取苏联的武器装备

至于苏联军队抗寒素质为何这样差的问题,也是因为这批军队多数是来自南方的部队,他们不擅长在寒冷的冬季里作战。

原本是北方军队出战,但斯大林担心北方军队和芬兰地区接近,文化习惯和血缘关系可能导致兵变,于是换了南方军队结果这批来自南方的军队无法抵抗这个号称历史上第三个最寒冷的冬天,大量军人死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

虽然芬兰首都在开战时就吃了苏联空军的亏,但在之后的对战中,他们用技术优势掩盖了数量上的70:570的落差。

局部作战的以少胜多和芬兰出色的空军分不开。由于和德国交往密切,芬兰学习到了高标准、高质量的空军技术。

在作战中,芬兰使用了4机编制,这种编制是学习了德国在西班牙内战中发明的战术,4机编制将资历浅的飞行员放在掩护和等待时机攻击的战略位置,资历较深的飞行员为先锋战机,其中另外两架也由经验充足的飞行员驾驶,作为空军主力。

这种战术被各国在二战中采用,也成为现代战机的编制战术经验之一。

苏联空军的战机采用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更新换代,但是编队战术并未改变,一直沿袭着一战时的3机战术。

战后许多报告显示,飞行员在作战时无法有效配合,团队间的默契无法跟上,无目标空打的情况层出不穷,造成许多弹药浪费,还出现了援助战机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跟丢同伴的情况,可以说是乌龙百出。

北方舰队旗开得胜:

1939年11月,苏联和芬兰之战爆发了。

情形明显对芬兰不利,它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非常薄弱。为了对抗强大的苏联军团,芬兰不得不老弱妇孺齐上阵,加上原有军人十万人,这才勉建了一支18万人的军队。

而苏联则有50万精兵,更有大批先进的军事武器装备;纵然是兵力悬殊,苏联拿下芬兰也付出了近乎全军覆没的惨痛代价。

在战争爆发后的一个多月里,苏联拥有20000多人的步兵师,芬兰只有6000多人。苏联几乎是全军覆没,甚至连坦克、高射炮、反坦克炮、卡车等都被芬兰人收缴了,而芬兰只付出牺牲不到1000人的代价。

苏联的陆军、空军虽然有优异的“硬件”设施,但是苏联还是因为对“软件”的忽视,而让军队陷入苦战的沼泽,但不容忽视的是,训练有素的北方舰队在这场战争中崭露头角,扳回了一局。

这支舰队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时被组建起来,接连立下赫赫战功,它从未让苏联人失望过。

伟大的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让资本主义列强望而生畏,资本主义列强共同密谋着要将这个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里,随即展开了一系列的行动。

1918年,俄白卫军和英国携手准备悄悄占领苏俄北方重要军事基地,被北方舰队发觉了,给予敌人当头一棒,小小展示了苏俄海军的雄风,一时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1939年,苏联和芬兰开战,这是北方舰队自建立以来的第一场大型战斗,北方舰队展现给世界的姿态如浴火重生的凤凰。

虽然只是短短一年时间,但对于战斗的双方来说都是相当漫长的了。北方舰队在战斗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积累了海陆军共同作战的经验。

到了冬季快结束时,芬兰在德国的敦促下,和苏联展开了谈判。当时苏联在战争中损失惨重,在国际社会中又被孤立

2月11日,苏联在对芬兰进行了10天的大轰炸后,再一次冲向曼纳海姆防线。第二天,芬兰就收到和平协议草案。德国和瑞典当时希望战争尽早结束,以免受到战争波及。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也公开宣布,不会再对芬兰进行军事援助。

芬兰一直坚持到2月底,全国的军事物资被消耗殆尽,苏联也攻破了曼纳海姆防线。2月29日,芬兰政府在重重压力之下,只好同意谈判。

苏联的军队并没有停止进攻,3月5日,苏联军队逼近芬兰的维堡郊区,芬兰政府要求停战,但苏联军队一直到3月12日协定签字时,才真正停止进攻。

不过就停战的事后背景来看,苏联在这场战役中也只能算是险胜,三月即将到来,融雪所造成的泥泞会进一步造成苏联部队机动力与后勤作业能力的下降,苏联入侵芬兰也已经导致苏联被国际联盟褫夺会籍,西方国家对这场战争的观感与立场是清楚的。

在这次战争中,苏联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共有48000人阵亡,另外还有27万人失踪。芬兰方面共有22830人阵亡。

对于这场战争,芬兰老兵经常会夸口说,一名芬兰士兵倒下去,要换取10名苏联士兵的生命。

此外,在这场战争中苏联还丧失了2000辆坦克。以至于苏联的将军们都说,在这次战争中“我们仅仅获得了足够埋葬阵亡将士们的土地”。

根据苏芬两国签订的《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让出了卡累利阿地区,也就是说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10%的耕地与1/5的工业产值都被割让给了苏联。

另外因家园被割让,还有222000名居民被遣送出去,这占芬兰总人口的12%。只有极少量人口选择留下加入苏联籍。

另外,芬兰割让的土地还包括巴伦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部分萨拉区域,汉科半岛也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协议对于芬兰来说是非常严酷的,所以在一年之后,芬兰就在德国支持下,再次和苏联爆发了一场持续战争。


这场战争中双方皆有损失,芬兰丧失了拉多加湖周围的土地,苏联为列宁格勒周围获得了一块缓冲地带,但苏联丧失了国际舆论的支持,并在战争中暴露出了苏联军队作战能力的缺陷,为后来希特勒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增加了信心。

图片

编辑:斯普鲁恩斯、诸星咲夜

主笔:阿尼亚、诸星咲夜、斯普鲁恩斯、阿尼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