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宏宇:咖啡加糖不加奶

 作家荟 2023-07-10 发布于四川

作者:刘宏宇

第一次喝咖啡,是在初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是今天仍傲然在市的“雀巢”速溶咖啡。像我们这种没有“洋底色”的家庭,算“前位”了。

能这么“前位”,是沾了母亲大人的光。别看她老人家只是个普通的小学老师,可却机缘巧合地在一所“位置很中心”的小学工作了二十多年。

什么叫“位置很中心”?简单说,天安门城楼上有“讲话”,在那学校里不动地方就能听个大概。学校的用地、房屋,是“敕建”寺庙的底子,再早是“和硕睿亲王”(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爱新觉罗·多尔衮)的王府,现在被修缮成了不卖票也不让随便进的文物保护单位。

那样的一所学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周边能招到的学生,什么家庭背景的都有;既有被称“小市民”的普通平民家的孩子,也有各种特殊家庭的孩子;我妈“早年”教过的学生,就有军级干部的子女、特殊单位的子弟,其中有一个学生尤其特别,父亲是“解放前”的著名杂技艺人、归侨,家里只他一个男孩,1970年家里就有电冰箱;后来父亲去世,分了家,早已成大小伙子的那个学生,依着海外关系,去了香港发展,据说因为好吃懒做,发展得不怎么样,可回来看昔日的老师,还是会跟当时的普通人很大不同——烫发金链花衬衫喇叭裤什么的就不说了,“伴手礼”也格外晃眼,其中就有那一套两瓶的雀巢速溶咖啡,还有金灿灿的“三五”香烟,哦,还有——专为喝咖啡“配套”的盒装方糖,太古牌的。

那时候,咖啡这东西,只在电影里看到过,绝对属于“敌方”,且丝毫不知还tm有什么“伴侣”!“伴侣”这俩字儿,在当时,就是对大人,也还很陌生。所以,那白兮兮的细粉末,就在送来它的“香港人”离开后,被相当于“享有”砒.霜般“待遇”地束之高阁,直到在北京这么干燥的地方板结成块的多年后,被我妈多少带着遗憾地丢弃。

不是遗憾没及时“享用”,而是后悔没早早把瓶子腾空另作他用。

咖啡是陆陆续续喝掉了,不过也肯定拖到了板结成块的“过期”;最早消失的是那盒“太古”方糖,差不多都让我和弟弟偷吃了。偷吃的结果,我和才一位数年龄的弟弟共同认定:tmd跟副食店买来的纸包“白砂糖”没什么不一样的味道。

当然,最开始的时候,那方糖还是用作了跟咖啡“配套”——我先试了试,汤勺一勺速溶咖啡,直接沏半杯开水,搅拌均匀(其实不用),闻着怪怪的,全家人只有我觉得“香”,就让我当“小白鼠”尝尝,cao,入口就没那么香了,苦的!

“所以说要放糖啊!”我爸说。说的时候,就丢进去一块方糖。

我爸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里少有的“真正的大学毕业”(有很多“不真正”的,都是怎么回事情,知道的都知道,不知道的,对不起,不便细说,自行脑补就好),而且还是名牌大学毕业,很多教授给上课的那种,很多教授都来自“旧时代”的“大地方”(比如上海)的那种,所以大概可以算“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洋玩意儿,就像怹老人家的英语似的,只是“略懂”,而已。好在,喝咖啡得加糖,在“略懂”范围之内。

不过,饶是加了糖,全家也就还是我觉得“味道还可以”。很多影视到现在还这样表现喝不惯咖啡,说“有点儿像中药”,简直笑话!中药有多少味、多少方子,又得是有多少种复杂的味道啊!我爷爷就是中医,从小体弱的我,对各类中药(汤剂)的味道,是有深刻而具体的印象的,跟咖啡的味道,完全两码事!电影电视剧中喝不惯咖啡的“土.包子”们,能有我对中药汤子的“认知”水平吗?还“有点儿像中药”……不怪他们,怪编剧。不懂瞎写!

反正,咖啡,尤其加了方糖的咖啡,在我品来,肯定比我喝过的任何一种中药都顺口得多!虽然也说不上如同后来“大卖”进来时广告说的“味道好极了”,可确实,我能接受。

哦对了,我爸还说,有的“老外”喝咖啡,会加牛奶,并高度怀疑“伴侣”就是奶粉。从小“偷吃”奶粉的我,手指头捏了一点点尝过,不是一个味儿。

我当时就说“不是奶粉”。没人问“那是什么”。只是“封存”了“伴侣”,“砒.霜待遇”!

前面说了,方糖消耗得很快,我妈破天荒第一次没“追查”,而是跑到步行长达十多分钟的王府井,买回来不一样的“白玉”方糖,说只能用来喝咖啡用,不许再偷吃。话是冲着我那还在小学低年级的弟弟说的,却让我格外惭愧。

为弥补弟弟的“一人扛”,我再喝咖啡的时候,加的都是家里罐罐装的、副食店买来的散装白砂糖,把方糖的“额度”省下来,让弟弟“偷吃”。为防暴露,这样的“操作”,间隔很长,以至于咖啡都板结了,那一大盒“白玉”方糖,都还剩着个“底儿”。

不是崇洋媚外啊,真心觉得,从“一开始”,我就跟咖啡这东西“有缘”——上高中后,开始长间隔却有规律地喝咖啡,还是雀巢速溶,不要“伴侣”,也不加奶,只加普通白糖;上大学后,也还给自己多多少少保留了这份“待遇”,并因而花了不少钱。再后来,工作了,喝咖啡已“蔚然成风”的年代,还一直“保留本色”,因为真的是不便宜!

直到再后来,进了一家法国独资企业,咖啡免费无限量喝,就敞开了、上瘾了。而整个“同期”,我那爱吃方糖的弟弟,都没“喝上”咖啡,却对茶情有独钟;直到现在,因为糖尿病,根本什么糖都不吃,各式茶具“成灾”,各类存茶多到只要我去他那儿就“最大限度”让我带回“慢慢喝”。

法国企业的免费咖啡,从“怀旧”的瓶装雀巢速溶,到咖啡机,我喝得不亦乐乎,以至于很多同事都会惊诧于我的“咖啡瘾”;其中颇有些人,还会惊诧于我喝咖啡只加糖不加奶。

有“懂”的人告诉我说,真正喝咖啡的人,正好相反,是加奶不加糖,就算加糖,也是为“遮掩”咖啡的苦味而不是为了“甜”。我信了、试了,却觉得加了奶的咖啡不再是咖啡了,因而怀疑告诉我说的那些人是不是真的“懂”。后来试了试既不加奶也不加糖,苦!反正,咖啡机里流出来的,还是让我感觉“苦”到“遮掩”了咖啡本来的“香”。

直到喝了正宗的法式“特浓”——真正的法式大餐最后随着甜品呈现的只相当于比较大一点儿的中式酒盅那么个小杯里的那种,香气四溢、沁人心脾,真正在法国生活超过二十年的老板阻止我加糖,说:“先尝尝,实在不适应再加糖。”

我听了、试了,虽然苦得皱眉,却一并皱进了那真正属于咖啡的浓香!

从那一小“盅”开始,我有胆子去尝试不加糖的咖啡了。不过,尝来尝去,除了比较正宗的“特浓”,其他的,尤其“美式”,还是得多少加点儿糖。

是的,加点儿糖,到“不苦”即可,不加奶。就是麦当劳无限免费续杯的,也不加奶。

我是这么想的,加奶,特别是加很多奶,是因为想喝奶,是为了喝奶时候有点儿咖啡味儿;而加糖,只是为了不至于“苦”到品不明白咖啡本身的“香”。简单说就是,加点儿糖,喝的是咖啡;加很多奶,喝的主要是奶;加一点点奶,则是在“逃避”咖啡本身的“香”。

这番完全属于“主观私货”的“认为”,后来还让我跟年轻朋友神侃的时候,“升华”到了“通用领域”,堂而皇之曰:凡事物,都只设法隐去其难于接受的方面,而不枉加“无需”的辅助,才得其“本”。引来满堂频频点头加若有所悟的神情。

现在想想,好生可笑;可笑到当时在场之人的朋友圈都不敢点个赞,生怕让人家想起我。

不过,细再想想,虽谈不上是“道理”,但仅当作某件事比如喝咖啡的一丝个人体悟,还是“说得出口”哒。这么“自遣”了过后,就觉得,奶这东西,不妨也可以加点儿。

我那当年只是“略懂”却很启发了我的老父亲,晚年喝上了咖啡。因为糖尿病,不敢加糖,老人家干脆就直接往奶里加咖啡,是为“咖啡奶”,觉得味道很好,每每去看望,都着力向我推荐。我说:“我喝咖啡,只加糖,不加奶。”他很不待见地说:“那有什么味道啊。”

瞧,这就是不同个体之间关于同一事物的认知区别。

后来,我说“试试吧”,别说,真还是别有风味,只是跟我之前一向习惯的不同了而已。

扯到这儿,本来该“结束”了,可还是禁不住想说点儿跟主题关系不大的更闲的闲话:

喝咖啡,如果因为健康原因不能加糖,不妨像我老父亲那样“纯奶伺候”,而不要轻易用“代糖”调济口味。一则,代糖只有甜味而没有糖的香味,加进去,效果很差。二则,也是更重要的,请所有“限糖”者务必明了,所有“代糖”,都对身体有伤害!其伤害程度,在一定“量”的基础上,甚至会更“猛”于过量吃糖!

还有就是,真的有不用加糖也不苦的咖啡!我喝过!产于曾经被叫做“金三角”的地方,商标是“某某师”,在“饮客”中,也被叫做“美斯乐咖啡”,不大容易买到,但味道真的好!醇香而不浓烈,隐隐地,喝的时候,联想一下产地和“某某师”的商标,还会有一丝别的咖啡都带不来的“另类”感触。

2023盛夏于北京栖醇阁(听风楼分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