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尧曰第二十①-2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虚空济 2023-07-10 发布于山东

  

这段话来自于商汤,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尧舜禹公天下,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到了禹,君主的位置传给了禹的儿子启,启建立了夏朝,开始了家天下。到了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夏桀,夏桀由于荒淫无道,所以商汤开始伐桀,取而代之。在商汤伐夏桀之前,祭天,这段话来自于商汤,在祭天之时所讲。

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予小子履,予,是指的我。小子,指的是谦称。因为祭天是在对天讲话。履,汤又名履。所以我这个人汤,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玄,指的黑色。牡,是指的公牛。用黑色的公牛去祭祀。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想对天地说一番话,说什么话呢?有罪不敢赦,说有罪这件事情,我是不敢擅自赦免的。

这里的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层:讲夏桀有罪,因为他是荒淫无道的,我不敢任由他这样下去,受苦的是万民百姓。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挺身而出,去伐桀,为万民请命。第二层:讲的是自己。自己这件事情是有罪的,为什么呢?首先是以臣伐君,商朝在建立之前叫做商国,是夏朝的一个小的国家,但是由于夏桀荒淫无道,所以要去伐桀,取而代之,所以臣伐君这是有罪的。

其二是要兴兵,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一旦兴兵伐桀,必有伤亡。所以说夏桀有罪,同时自己也是有罪的。用来祭祀天,所以才跟天地去禀告,有罪我是不敢轻易赦免的,我也不敢赦免夏桀的罪,我也不敢赦免自己的罪。所以祭天把自己的心里所想对天表述。

帝臣不蔽,简在帝心。帝,是指的天地。是指的自己。同时也是指的夏桀。帝臣不蔽,说天地呀,臣是不敢掩饰、不敢隐瞒的,无论是我还是夏桀,想要有所隐瞒也是瞒不住的。简在帝心,简,是阅读的阅,也就是所有的一切,天地您是看到的,您心里是知道的。所以我把自己的罪过、夏桀的罪过,清清楚楚地摆在这里,我是不敢有任何隐瞒的,即使有隐瞒、有掩饰也是没有用的,您心里是非常清楚的。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在古时候,朕就是我的意思。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皇帝自称为朕。但在商汤那个时候,所有人讲话都是朕。朕躬有罪,无以万方,如果我是有罪的,请不要牵连降罪于天下万方,不要降罪于万民。如果这件事情我做的是错的,如果天地您要降罪,就降罪于我一人,与他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如果天下万民是有罪的,那么罪责也理应由我一人担当。所以天下万民如果有罪,也请把罪责降在我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尧、舜、禹、汤的这种担当,他去承载一个天下,去担当天下事情。如果自己做错了降罪于自己,如果万民有错还是要降罪自己,他是爱民如子的,是以天下为家。

我为什么要去坐这个位置呢?是因为天下万民在受苦,那如果我坐了这个位置,天下万民还在受苦,那依然是我的过错,是因为我做得不足,才导致了天下万民有罪,所以罪责都是要归我一人。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后人崇尚尧舜禹汤,从他们讲的话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么大的担当,所有的罪责都在一人之身,所以这是做帝王的不容易,他是要把天下所有的罪责,天下所有的兴亡,万民的福祉,都担于一人之身。

我们从这句话当中再来延伸,第一点:谦卑。我们可以看到商汤讲话,予小子履,首先对天讲话,他是很谦卑的,自称小子。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我斗胆用黑色的公牛去祭祀,我斗胆把现在发生的事情禀告于天地。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谦卑,既然商汤这个时候可以伐桀,说明是天下归心的,并且他有这个能力去伐桀的,否则也不会兴兵讨伐,取而代之。当一个人有足够的实力,并且天下归心,还能如此谦卑,这是我们要学习的道。所以儒家文化告诉我们要懂得谦卑、懂得谦逊,懂得处下,"有若无,实若虚"

当我们有实力的时候,要跟没有是一样的。当我们有的东西,要像没有一样保持谦逊和谦卑,这个时候我们在生活当中,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变得更好。同时它也是我们内在修为的体现。

第二点:叫使命感,什么叫做使命感呢?与我有关。我们可以看商汤,当夏桀荒淫无道,天下万民受苦,商汤认为这件事情是与我有关的,有罪不敢赦,既然我有这个能力去解决这件事情,我是不敢掩饰,不敢隐瞒的,我不能让天下万民还在受苦,这就使命感。一个人有了这种使命感,就会变得更加担当。比如说我们在生活当中,亦是如此。那在一个企业当中,如果一个员工有使命感,认为企业的这件事情与我有关,就会挺身而出去担当,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那再比如说社会当中也是一样的,当我们看到一些痛苦的人,看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有使命感的人认为这件事情与我相关,所以就会挺身而出。我们不妨在这里去呈现出来一个画面,我们细细的去体会,比如说在我们小时候,如果一个孩子在玩水,或者遇到了什么危险,这个时候路过的人,即使素不相识,也会大声的吆喝,制止这件事情,因为我看到了这件事情,就与我相关,这也是生活当中的使命感。

所以一个有使命感的人,看到一些不平之事就会去管,看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就会去帮助,看到一些正在痛苦的人,就会尽己所能的去开导,去劝诫他,让他减少痛苦。那作为社会上,有些人是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是要有自己的使命感的。比如说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我们就要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就是使命感,因为认为这件事情与我相关。

那再比如说,我们学习了传统文化,学习了圣贤所讲的道理,我们把这些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可以来修正自己,这也叫使命感。因为这件事情与我有关,既然我有这个能力做这件事情,我就要去担当这件事情。所以我们要学会做一个有使命感的人,无论是在自己的家庭,在自己的企业,在社会或者在一个国家当中,我们都要觉得很多事情与我是息息相关的,我要懂得去担当,懂得去奉献和付出。

第三点:不掩饰,不隐瞒。我们可以看到商汤,他说我自己是有罪的,毕竟是以臣伐君,毕竟我要兴兵,兴兵之后是要有凶年的,是要有人受到伤害,以及死亡的,这是我的罪责,我不敢去掩饰,我也不愿意去掩盖它。那我们在生活当中亦是如此,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哪里有了过错,我们可以不隐瞒,不去掩饰,而坦然的去面对,这个时候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也会让问题变得更容易去解决。

第四点:有多大的担当,我们就会有多大的位置。我们这里可以看到商汤,他说如果我有罪,不要降罪于天下万民,如果天下万民有罪,请降罪于我一人。我们可以看,他不光肩负天下为己任,同时也把天下所有的罪责担于己一身。

那我们在生活当中,在企业当中亦是如此,我们可以担当孩子犯多大的过错,我们就可以成为什么样的家长。如果我们是做一个部门经理,我可以担当我的团队犯多少过错,我就可以坐在相应的位置上。我们去经营一个企业也是一样的,要知道当我们在经营一个企业,所有的过错罪责都在我一人。

就好比是我们如果是一个家长,孩子犯的多少过错,罪责实则都在父母,是因为我们很多事情没有做好,没有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和土壤,没有提供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才导致了孩子犯错误。

那我们看商汤,他去治理一个天下,那如果天下万民是有罪的,一定是治理者本身的问题,是由于自己治理得不好,所以才会导致天下万民有罪。所以担当过错,也是可以让一个人内在不停地去反省,警醒自我。如果别人做的都不对,我们又能对到哪里去呢?

比如说我们经营一个企业,如果我们的员工做的事情都是错误的,那说明错误本身就是在我,这是一条真理。可是我们在生活当中,往往看不到。我们总是指责孩子的过错,指责爱人的过错,指责员工的过错,可是我们看不到上行而下效,处上位的人是什么样子,就会影响身边的人变成什么样子。

我们可以看到尧舜禹汤,是肩负着天下的使命,肩负着天下的罪责,所以可以成为一代圣君,值得我们后世不停地去学习和向往。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这里的指的是赏赐。这段讲的是周武王、商汤这一代圣君,建立了商朝,到了商朝的后期,又出来了商纣王,他是无道的,残暴的。所以周武王伐纣,取代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建立了周朝以后,是要大赏群臣的,所以叫"周有大赉"。就是在周武王建立了周朝以后,开始赏赐。

善人是富。善人开始变得富有了,因为周朝开始有封地,这里的善人指的是贤德之人,指的是仁人、有德行的人、有仁德的人。当开始赏赐以后,这些贤德的、有仁德的人,开始变得富有,因为开始有封地,开始有爵位。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周亲,指的是至亲之人。因为周王室他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是很多至亲之人。但是这里武王讲,虽然有很多至亲,可是不如仁人。我们可以看到武王是任贤、任仁的,而不是任亲。虽然有很多的至亲,可是在赏赐封赏之时,还是要按仁德、按贤能去封赏的。

比如说至亲之中,周公是得到封赏的,封在了鲁国,可并不是因为周公是至亲,而是因为周公的贤德,故而封在了鲁国。那再比如说,姜尚,即姜子牙,并不是至亲,但是因为他是贤能之人,所以封在了齐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我们称之为齐鲁大地,就是周武王那个时候封的齐国和鲁国,这两个地方的疆域,形成了现在的山东。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首先讲到了封赏,如果是有功劳的,我们要去封赏,封赏不是因为他是我的至亲,而是因为他是仁德、贤能之士,才会有封赏。但是,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如果百姓有过错,在我一个人。所以封赏是大家的,但是如果有过错,在我一人,因为我来治理这个天下,如果百姓还是在犯错,还是有过,那就说明我自己治理得不够好。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帝王并不容易,他要去担当、肩负整个天下,有功劳的时候,要赏赐给贤德之人。但是有罪责的时候,都是自己一身来担当,这是以前帝王对自己的准则和要求。所以我们称之为圣明的君主,我们称之为圣贤之人。

我们从这段话当中再延伸两点。第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周王室,他是任贤、任仁,而不是任亲。也是我们讲过的允执厥中,他要持中,持身中正,不偏不倚,他没有自己的喜好和自己的私欲,不是因为你是我的至亲,我就要去重用你,而是要任贤任仁。那么任贤、任仁,是对天下万民,是对百姓有利的,所以我们要懂得任贤、任仁,而不是任亲,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去执中。

其实我们延伸到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看看我们多少时候懂得去执中呢?不去任亲,也不是任用我们自己喜欢的人、偏向的人,而要执中,去看这个人是否有仁德,他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好这件事情。所以当我们学会执中,我们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走得更长远。

第二点:承担过错。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如果别人有过错,问题是出在我身上的,无论我们去看商汤,还是武王,都说了同样的观点。可是我们要反观生活当中的我们,是否是这样思考问题的呢?比如说当孩子犯了错误,有多少人认为是自己教育的不好呢?是自己没有提供给好的家庭氛围和环境,才导致了孩子犯过错呢?

当员工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有多少时候想自己是否做得不到位呢?是否没有给他好的一些引导呢?所以才让他总是不停地犯错误呢?是否我们对他照顾的不到呢?无论是从他所得到的物质层面,还是他精神层面,是否是因为没有得到更多,所以才有了一些过错。

我们和爱人之间,夫妻感情亦是如此,当对方做出什么不好的行为,伤害感情的事情,我们是否可以思考,过错是否在于我一人呢?是不是我没有给他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呢?是否我没有给他足够的关注和帮助,才导致他出现了这些问题,出现了这些过错呢?那如果我们是做老师的,看看我们的学生们,如果学习得不好,是不是过错在我呢?

如果我们是做医生的,我们的病人并没有很好地康复,我们有没有思考过自己的过错呢?是否我们没有给他更好的嘱托呢?让他更好的去重视自己的身体,而导致他的病情并没有更加好转呢?

所以我们无论在任何一个岗位,在任何一个家庭位置当中都一样,那我们如果懂得去思考,过错在我一人,我们就有了担当,我们就开始从自身去出发。从自己出发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不停地指责、怪罪他人。我们越是指责和怪罪他人,就会让别人更加地对抗,这件事情我们就更难去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