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悟中国书法艺术的真谛:《中国书法通识》

 在山清泉水 2023-07-10 发布于湖北

书法是一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密码的钥匙,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宝贵遗产。

“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周朝青铜器上的大篆,到秦代的刻石、汉代的简牍;从宋元的文人书画,到明代的竖轴巨制,再到清代的金石风潮,书法始终在场,从不缺席。”

书法也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林语堂说:“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在这本北大同款书法课里,作者方建勋运用他独创的“六维书法”理论(书体、笔墨、性情、书写、观念和再造),带领我们在博大精深的书法世界里领略“书法是从技艺走向心灵”的艺术。

甲骨文是“孩童期的天真烂漫”。秦朝统一天下后,由大篆推行出小篆,代表作《泰山刻石》,彪炳史册。

“蚕头燕尾”的隶书,初创于秦代,直到西汉才真正成熟起来。这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文书增多,需要提高书写效率的产物。

东晋“二王”的行草,是书法界的标杆。三国时期的钟繇号称“楷书笔祖”。

然而,直到唐朝时,楷书才真正达到巅峰,走向法则化和程式化,呈现出一种理性、优雅与力量之美。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更是成为后世朝代的临帖范本。

在古时,书法更是帝王将相、文人的必修课之一。随着历朝历代的传承与创新,在中国文化史上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巨擘。

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寒食帖》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

张旭的草书被御封为“大唐三绝”之一。宋徽宗评价欧阳询的字“孤峰崛走,四面削成”。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被乾隆奉为“三希堂法帖”。

文艺皇帝宋徽宗创造的“瘦金体”,也在书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说,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动感的艺术。它不只是文字的美化,而是构成了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

每一个字都是书写者对人的生命存在与价值的思考,都注入了自己对实现理想人格的追求。

而这,正是中国哲学的智慧。书法浸润其中,并滋养发展。

同时,历史背景也塑造了书法的风格:“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作者巧妙地把审美、历史与技法融合在一起,带着我们欣赏一幅幅稀世珍品,邂逅一位位书法巨匠。

这,不仅让我们有着视觉上愉悦,也能给予我们生命智慧的启示。

书末,还附有一份书法学习指南,激励我们亲自体悟毛笔在宣纸上的起舞之感。

练起来吧,龙的传人们,让我们一起在书法艺术中传承、探索人生的深邃与广博;并创作出属于自已的“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