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T图像的尽头是“马赛克”!

 二师兄学影像 2023-07-11 发布于浙江

没错!CT图像的尽头是“马赛克”!其实这句话说的不准确,不止是CT,还有MRI,DSA等!只要是数字图像,我们不断放大,到最终就变成了“马赛克式”的小格子。一个个的像素点,像素是构成CT图像的最小单位。

病人在进行CT扫描时,利用了X线的吸收系数表示了密度高低,这样就有了一个量化的指标—CT值。同时还利用了不同的黑白灰度来表示组织器官的密度高低。具体的灰度与CT值等关系。请看我之前的一篇文章CT扫描时,身体各部位的窗宽窗位不一样,其中有何奥妙?

当视野一定时,我们都知道像素越小,数目越多,显示的图像就越好,重建像素、显示野和矩阵三者的关系:重建像素=显示野/矩阵

简单的说,我们可以把一张CT图像想像成一个操场(一张CT图像=一个操场)。图像上的无数像素点按照黑白不同的灰度排列着,操场上的学生按照不同的衣服颜色排列着(CT图像上的像素点=操场上的学生)。当学生排列的越多,缩小后操场上就可能组成了一幅印有“加油”字迹的画。而像素排列的越多缩小后就变成了身体的各个部位组织。同理反之,无限放大,图像上的各个部位组织变成了无数的像素点,操场上的画则变成了一个个的学生。

上面这张图是我在做检查时截图的,在红色的方圈中不断的放大,放大到不能再放大时,发现就变成了上图中下面的图像了。也就是说我们的CT图像发生了变化,身体某个部位被放大过后就不是以前的某个部位了,变成了“马赛克式”的图像了,变成了一个个的像素了。这就是数字图像的魅力。可以参考我写的一篇文章:医学上的“模拟”与“数字”,我们到底怎么来快速理解这两个名词??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思考的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讲的东西也很表浅,没有具体分析。有讲的不正确的地方请指正,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