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二)

 女兵讲历史 2023-07-11 发布于海南

孩子的奶奶2019年6月17日正好满91周岁。上次回成都全家给她做了生日,那天在府河边喝茶,听奶奶讲她是怎样参加抗日的故事。这次又回成都,带上堂妹种的韭菜黄瓜辣椒去看奶奶,一起包饺子。

年纪大了,一个明显的改变是记忆力下降,刺激老人保持记忆力的一个办法就是和老人聊天,尤其是聊过去的故事,老人特别乐意。

年纪大了,就像小孩子一样,喜欢人多,“人来欢”;像小孩子一样希望引起年轻人的关注,为此会使性子;也像小孩子一样喜欢表扬。所以老人其实很好相处,尊重她,鼓励她,表扬她,把她当成一个孩子哄哄她。

如果没有人在家,没有事情做,老人会感到无聊,躺床上,说头晕。一说:奶奶起来包饺子吧?马上起来了。再说:奶奶,你包的饺子最好吃了!马上来了精神,开始各种操心,各种指挥!要让老人开心,就要听她指挥,要给她创造各种指挥的机会。

奶奶非要自己拌馅,动作娴熟,很有劲儿,完全看不出已经91岁的人了!

当然,让奶奶拌饺子馅的时候,既要表扬,给奶奶表现的机会,也要时不时接过来自己拌,让老人休息。

奶奶看了这张照片,说不好看。然后说:我年轻的时候……

边包饺子边提问,开始了对老人的采访。老人努力的回忆,回忆越来越清晰。


奶奶上次说到,她是她的表叔把她带到了抗日堡垒鲁家峪。

到了鲁家峪,是县委书记邵清华动员她参加了革命。

邵清华何许人也?百度一下:

  邵清华(1918.12~2013.02.21),女,江苏武进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赴延安。先后入延安抗大、中央党校学习。24岁任安塞县县长(第一任民主选举的县长)、中共遵化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冀东区妇联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河北省委妇委书记、省委工业部副部长,天津市妇联副主任,中共天津市委工业交通部副部长。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那一年奶奶才十六岁,她在家读过几年书,在那时候就算是有文化的人了。邵清华又看这个小姑凉比较聪明伶俐就动员她留下来参加革命。

奶奶说,我一个乡下孩子,能做什么?

邵清华说,你可以替公家做事呀,公家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呀。你可以吃公家的饭,穿公家的衣。那时候公家一年发一套棉衣,两件单衣,四双袜子,每个季度发一双鞋子。

就这样,奶奶就留下来了,因为年龄小,先当了七区儿童团长。

我问奶奶:你当儿童团长都做些什么?

她说:教那些孩子站岗呀放哨呀,每个村要在四个方向放哨站岗。还要教他们送信。

怎么送信呢?

把信藏在鞋底。

如果遇上敌人怎么办?

就装傻,说听不懂他们的话。

鲁家峪是山区,山洞多,便于隐蔽,所以冀东区委,丰玉遵县委和七区区委都在这里。

奶奶问我知不知道鲁家峪大惨案?

原来,奶奶是鲁家峪大惨案的幸存者。奶奶说,那一天,她们听说日本人来了,就钻地道跑掉了。

为了不让日本人知道地道在哪儿,所以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哪儿有地道。许多老百姓没有跑出去,被日本人包围了,全部被杀了,所有的房子都被烧了,烧了三天三夜!

等她们回到鲁家峪,那个惨呀!惨不忍睹!日本人太坏了!奶奶感叹。

她说,回来后,有一个男的老百姓告诉她,是他把县长白芸和县委书记邵清华给送出去了。

那个时候老百姓就是自己死都要保护她们。

那个人把奶奶带到西峪,说,当时他领着白芸和邵清华往西峪走,白芸和邵清华都穿得破破烂烂的,就像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

走着走着,前面来了一群人,原来是日本人的便衣队!那时候日本人也穿便衣,看不出来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很容易被骗。

那个人说,当时他吓得真的尿都出来了!

他带着共产党的县长县委书记,如果出了问题,他怎么说的清楚?

于是他悄悄对白、邵二人说:我走前面,你们一个一个走我后面,如果问起来,就说是我妹妹。

眼看越走越近,非常紧张的时候,突然远处地雷爆炸了!

有可能是自己人看到情况不好,故意拉响了地雷,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那群人也怕死,赶紧四处逃窜,也顾不上盘问这几个人了,就这么,白芸和邵清华被安全送出去了。

白芸又是何许人呢?再百度一下。

白芸,女。直隶定县(今河北定州)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定县县委组织部部长、冀中区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遵化县县长。建国后,历任唐山市合作总社副主任、全国妇联生产部副部长、唐山市市长、河北省第四届政协副主席。

  看图识字。

要是告诉奶奶,可能会把她气得!

白芸,1980年才被解放。2005年去世,享年96岁,也算高寿。

奶奶说,丰玉遵县是把丰润、玉田、遵化三个县各划出来一部分,面积很大,县长和县委书记都是女同志,看这两个女同志有多厉害!奶奶就是在她们跟前工作。

我问奶奶,知道张明远吗?

奶奶说,张明远也在鲁家峪,那时候他是行署主任。

再百度一下:

张明远,1906年生,河北玉田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曾任中共冀东农民运动特派员,玉田县委书记,顺直省委常委,冀东特委委员,北岳区委宣传部部长,晋察冀边区政府秘书长、党团书记,中共冀热辽区委常委,冀热辽行署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秘书长、副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副主任,国务院机械工业委员会副主任。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98年12月24日逝世。

张明远最委屈的是:

1952年后,东北局的工作中心转向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张明远的主要精力也转到了经济建设方面。他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副书记、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成为中共中央东北局的重要领导成员。

据张明远回忆,他调任东北局副书记不久,和高岗也不是很熟悉,就是一起开过会,工作关系。在1954年“高饶事件”中,张明远和其他副书记成了“高岗反党集团”的重要成员,被撤销了党内职务,于1955年1月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任办公厅副主任。

奶奶问我,知道张明远最怕谁吗?

这我哪儿知道?

奶奶说,最怕的是你们大娘安大姐!

安大姐,安幸存,我在2011年曾经在新浪博客写过一篇文章介绍《冰清玉洁安性存》。

奶奶说,安大姐行事说话特别像男人,果断坚决,连张明远都怕她。我们给张明远开玩笑,吓唬他说:“安大姐来了!”,他马上就老老实实的等着安大姐来。安大姐来了,他马上起身让座倒水。

冀东大暴动西部地区的组织发动者之一的抗日女杰安性存!

大娘安性存的女儿安宇曾经给我回忆过她的妈妈说,WG时间,她妈妈经常派她去给张明远和李运昌家里送信。我问她信里是什么内容呢?她说具体的没有问,好像是在这回忆录。

我在网上查了,张明远和李运昌都有回忆录,可惜大娘自己没有写回忆录,可惜可惜!大娘的回忆录,我来想办法搜集资料写出来吧。

饺子皮是买来的,比较厚,奶奶说不好包。

我说,那奶奶你给把饺子皮擀一下吧?奶奶过去擀饺子皮又快又好!

像小朋友一样,老人受了表扬就很高兴,擀起来很像样。

不过看得出来毕竟年纪大了,劲儿还是不行了。我说我擀一会儿吧?奶奶还不让,大约觉得我擀的不够好。😄

让老人擀擀面皮,主要作用是锻炼一下已经萎缩的肌肉,擀得厚薄其实都没有关系。

奶奶擀皮我来包,奶奶还表扬我包的饺子比她包的好。

我们互相表扬,互相娱乐一下!😄我这个中国大妈也是需要表扬的!

因为老妈妈多次说过鲁家峪大惨案,说起她是怎样逃出来的经历,于是网上查询到了以下资料:

环渤海新闻网

2019年06月26日

冀热辽抗日根据地发源地

历史上的鲁家峪包括鲁家峪大庄、东峪、西峪、北峪、龙宝峪、榛子峪、井峪、前山屯8个行政村,号称“九沟十八峪”。 1940年1月1日,冀东地区党分委正式确定鲁家峪为冀东中部抗日根据地。自此,鲁家峪如一条红线,将东部的腰带山、西部的盘山两大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冀东抗战领导轴心,被称为“北方小井冈、冀东小延安”。这里沟谷纵横,山高岭险,且山中树高林密,便于隐蔽,系军家必争之地。很早以前这里盛产火石,在火柴还没有出现之前,这里的火石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半山腰像窗户一样排列着不知凿于哪个朝代的火石洞。这些迷宫般的火石洞,成为后世英雄儿女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游击阵地。

1927年,共产党员张明远、杨春林曾在鲁家峪宣传革命道理,组织农民协会,同年建立了党组织,成为遵化第一批建立党组织的村庄之一。1938年,李运昌、洪麟阁曾在鲁家峪酝酿冀东大暴动事宜,当时在鲁家峪拉出了一支160多人的暴动队伍的骨干力量。 1939年冬,李运昌、包森、焦若愚、吴德、徐志等领导人在鲁家峪领导全冀东地区的抗日工作,并建立了抗日机关。鲁家峪在冀东乃至华北抗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成为冀东中部抗日斗争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大本营”,实际上也成为了冀热辽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

为抗日战争做出卓越贡献

鲁家峪设有后勤供给处、无线电中队、修械所、炸弹厂、被服厂以及军需、粮食等各种物资仓库,担负着为抗日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修理、制造枪械弹药和后勤供给等艰巨任务,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武装斗争。这里同时开办了若干期党政干部训练班,组织培训了500多名部队干部和县区两级干部,为革命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被称为红色的摇篮。 1941年5月至6月,日伪军6万余人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冀东八路军仅凭4千人顽强奋斗,虽因敌众我寡遭受重大损失,但迅速恢复起来,并实行战略进攻。 1941年10月底,日华北方面军调伪治安军23个团接替日军第27师团在冀东的防务。冀东军分区于当年11月至1942年2月在鲁家峪决定并发动指挥打伪治安军战役,毙俘敌5000余人,缴获枪支3000余支,轻重机枪69挺,炮12门,彻底粉碎了日军第三次“强化治安”。从此,冀东八路军装备“鸟枪换大炮”,焕然一新,成为全国八路军武器装备最好的部队。当年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中权来冀东接替刘诚光走马上任时,见到迎接他的部队装备如此精良,十分惊讶,开始以为是特意拼凑起来给他看的,后来到了冀东才知全区部队个个如此。

《唐山劳动日报》的前身《救国报》曾设在这里

唐山市委机关党报《唐山劳动日报》的前身《救国报》,报社编辑部、印刷部、发行部都曾设在这里。创刊于战火硝烟中的《救国报》是冀东地区第一张党报。1940年初,《救国报》诞生于遵化城南芦各寨的一个山洞中,后随党政军机构进驻到鲁家峪抗日根据地而迁至北峪。鲁家峪是一个花果之乡,果树布满所有的山沟,山沟里的农民多把房屋盖到自己的果园里,居住比较分散,便于隐蔽。最初的《救国报》只是一张八开两版的油印小报,七天出版一期,每期只能发行一千多份,但正是这份小报成为了鼓舞军民斗志,坚定人民胜利信心的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了冀东党组织联系广大抗日群众的一条重要纽带。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救国报》不断发展壮大,发行量由创刊时的一千多份增加到五千多份,由七日刊改为三日刊,印刷方式由油印改进成了铅印。报社先后编印了《救国时报》《老百姓》《国防最前线》等报纸。 1942年4月,日本侵略者在冀东进行第四次“强化治安运动”,报社人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1945年8月《救国报》完成了抗日战争的历史使命,更名为《冀东日报》,1949年8月《冀东日报》终刊,开始出版《唐山劳动日报》。鲁家峪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使敌人惶恐不安,曾发动了7次烧杀,杀害我抗日军民1200多人,累计烧毁房屋4000多间,抢夺物资无数,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鲁家峪大惨案,将“九沟十八峪”变成了“山火蔽日月,天地昏万里;千村一片黑,万户闻鬼泣”的“无人区”。

如今这片曾经受过血与火洗礼的红色热土,又发展起优质核桃850亩,优质草莓1万株,桃子、杏子、鸭梨、苹果也陆续上山,逐渐形成了2000亩优质水浇果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