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青主,湿证门,脚气。脚痛,升气去湿汤,通治湿气之侵脚者,

 北京润雨 2023-07-11 发布于辽宁

傅青主男科 / 湿证门

湿证门

黄症

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方用:

白术(一两) 茯苓(一两) 薏仁(一两) 茵陈(三钱) 黑栀(三钱) 陈皮(五分)

水煎服。

此方治内感之湿,不治外感之湿,若欲多服去栀子

瘅症

此症虽因风寒湿而来,亦因元气之虚,邪始得趁虚而入,倘攻邪而不补正,则难愈矣,今于补正之中,佐以去风寒湿之品,而瘅如失矣。方用:

白术(五钱) 人参(三钱) 茯苓(一两) 柴胡(一钱) 附子(一钱) 半夏(一钱) 陈皮(五分)

水煎服。

伤湿

此症恶湿,身重足肿,小便短赤。方用:

泽泻(三钱) 猪苓(三钱) 肉桂(五分) 茯苓(五钱) 白术(五钱) 柴胡(一钱) 半夏(一钱) 车前子(一钱)

水煎服,一剂愈。

脚气(足癣),升气去湿汤

今人以五苓散去湿,亦是正理,然不升其气,而湿未必尽去也,必须提气而水乃散也。方用:

黄芪(一两) 人参(三钱) 白术(三钱) 防风(一钱) 肉桂(一钱) 薏仁(五钱) 芡实(五钱) 白芍(五钱) 半夏(二钱) 柴胡(一钱) 陈皮(五分),11味

水煎服。

此方去湿之圣药,防风用于黄芪之中,已足提气而去湿,又助之柴胡舒气,则气自升腾,气升则水散,白术、茯苓、薏仁、芡实,俱是去湿之品,有不神效者乎。

足癣(俗名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于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足癣的皮肤损害有一特点,即边界清楚,可逐渐向外扩展。因病情发展或搔抓,可出现糜烂、渗液,甚或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等。


石室秘录  形治法

脚痛之症最多,而最难治。盖脚乃人身之下流,水湿之气一犯,则停蓄不肯去,须提其气,而水湿之气始可散也。今人动以五苓散治湿,亦是正经,然终不能上升而尽去其湿也。予今立一方,可以通治湿气之侵脚者。方用人参,白术各三钱,黄 芪一两,防风一钱,肉桂一钱,薏仁五钱,芡实五钱,陈皮五分,柴胡一钱,白芍五钱,半夏二钱,水煎服。11味(〔批〕升气去湿汤)此方乃去湿之神剂。防风用于黄 芪之中,已足提气而去湿,又助之柴胡以舒气,则气更升腾,气升则水亦随之而入于脾矣。方中又有白术、芡实、薏仁,俱是去水去湿之圣药。有不奏功如响者乎。凡有湿病,幸以此方治之。

升气去湿汤:治湿气侵脚,脚痛。

人参15克,白术15克,黄芪50克,防风5克,肉桂5克(头煎后下),生苡仁25克,芡实25克(打碎),陈皮3克,柴胡5克,白芍25克,姜半夏10克。11味。日1剂,4剂。水煎服。

升气去湿汤


【方剂名称】升气去湿汤

【功效主治】脚痛,水湿之气停蓄不去。

【组成配方】 人参白术各三钱、黄耆六钱、防风一钱、肉桂一钱、薏仁五钱、芡实五钱、陈皮五分、柴胡一钱、白芍五钱、半夏二钱

【用法用量煎法】 水煎服。

【出处】 (《石室秘录》卷四)


升气去湿汤配伍相关的中药功效】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陈皮:苦、辛,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

白术:甘、苦,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芡实:甘、涩,平。归脾、肾经。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