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 22 :小儿常见病的应急处理吴南京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3-07-11 发布于江苏

吴南京 2019-06-04 21:58

图片


图片


图片

感冒


主要分风寒感冒(着凉引起的感冒)和风热感冒(感染热毒的感冒)。很多家长一见孩子感冒了,就急忙去医院打点滴,乱用抗生素。如果孩子是感受了细菌引起的,症见咽痛、发热等症状的,用抗生素来治疗自然好,但如果孩子是因为着凉引起的感冒发热,这时用抗生素实是雪上加霜,只会使病情加重。所以要治好感冒, 先要区别风寒和风热。寒热不分,一律用抗生素来治疗,往往会治成大病。


区别感冒是风寒还是风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风寒不口渴,风热口渴 ;风寒的鼻涕清稀,风热的鼻涕浓黏 ;风寒的尿清长,风热的尿黄赤 ;风寒发热无汗, 背部是干的(体虚受寒很轻的,也会见汗出),风热则见汗出。但从汗上来区别,有时较难,必须与其他症状进行比较。但最直观的是通过口渴与否、尿、鼻涕有否这三个症状来区别。


小儿五脏虽全,但不充实,所以病情易变化,也易夹杂他病。小儿阳气弱,稍一着凉,脾胃就容易不好,小点的婴儿会见吐奶,大点的小儿也会见消化不良等病症,所以对于一般的小儿风寒感冒,中成药“午时茶颗粒”是首选。可以稍稍的祛除风寒,又能和胃化湿。如果小儿着凉又见咳嗽痰多,选择中成药“半夏糖浆”。如果小儿的体质本来就是阳虚的,着凉了主要见拉肚子,这时治疗要急急温阳,可以用中成药“温胃舒颗粒”,同时结合外用药,笔者一般用肉桂、丁香、木香等药共研细粉做肚兜外缚,效果显著。如果拉肚子时还见流清鼻涕,则温胃舒颗粒和午时茶颗粒结合起来用。发高热的话,可用荆芥、紫苏叶、黄芪、艾叶等药煎水泡澡,往往能一澡而愈。


风寒失治,会郁结化热。如见咳嗽、胸闷、气喘、发热等症状出来,可用中成药“麻杏止咳糖浆”。如果化热成毒了,小儿见咽喉疼痛难受,这时要解毒,可以用“午时茶颗粒”配合“板蓝根颗粒”冲服一起治。咳嗽痰多的则可用半夏糖浆和板蓝根颗粒合用。另外,咽喉局部可外用板蓝根颗粒烊化敷用,如果认识草药的, 还可以用新鲜的紫花地丁等清热解毒药捣糊外敷咽喉局部。


对于风热感冒,治疗要从温病论治。也就是说人感受了温热之邪所致的感冒, 从西医上来说,相当于上呼吸道感染。传统中医上虽说用辛凉药来治,但是本人从临床上来看,单纯用桑叶等辛凉药治疗,效果不好,要一开始就得用辛凉加苦寒合治。本人对小儿的风热感冒,一般用中成药夏桑菊颗粒和板蓝根颗粒合用。如果说热毒明显的,有必要用西药的抗生素治疗,但小儿脾胃问题必须考虑,所以在用西药抗生素和抗病毒的打点滴治疗时,要观察小儿的脾胃问题。如果说打点滴的过程中,小儿胃口差,这是药带来的不良反应,可以吃点中成药“小柴胡颗粒”配合西药治疗。待病好了,再吃两天的小柴胡颗粒。


小儿不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后,都有必要进行调理补气健脾,因为小儿五脏不充,一次生病如果误治会形成大病,如果病后不注意调理身体,则体质就会由此虚弱,导致以后常常感冒生病,现在很多小儿慢性支气管哮喘,多是由于误治和病后未适当调理造成。


但调理身体要区别风寒和风热。着凉后,外寒去了,调治得用甘温补气为主, 酌加些风药以去余邪。风热感冒则以甘平合甘凉为主,酌加些辛凉和苦寒解毒药。要注意的是药不能太过,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生病后,觉得孩子的身体虚弱,想让孩子一口吃成个胖子,温补太过,反而会造成药伤。地黄、枸杞子等滋腻药最好别用, 因为这些药易恋邪,要考虑余邪的问题,病后过用滋腻药,病情易反复,中医称为药复。


 


腹泻


主要辨寒热,大便恶臭是热毒为患,治疗得解毒燥湿,可用中成药香连丸为治; 如果大便溏泻,或见不消化的食物拉出来,这是脾胃虚寒,可用温胃舒颗粒来温中养胃 ;大便有食物发酵的馊臭味,是消化不良,可吃点中成药保和丸。


 


便秘


便质坚硬,小儿口中的气味很重,这是内热重,可给小孩子吃点香蕉、梨等水果。或者在小儿的牛奶里放些“牛磺酸颗粒”,如果是妈妈哺乳,则妈妈自己可多吃点水果蔬菜,不能再吃上火的食物。如果小儿几天不大便,便出来是软的,这是气虚,虽说小儿没见哭鼻子、声音低弱等气虚证,也一样要补气了,可以给小儿吃点中成药“参芪健胃颗粒”,脾气足,大便就能通畅。


 


夜啼


小儿晚上睡觉时不时地惊醒哭鼻子,这是心热,可以用白茅根煎水给小儿喝, 也可用白茅根煎汤冲服牛奶。


 


痱子


小儿夏天多会长痱子,睡也睡不好,时间一长,也会影响小孩的健康。治疗小孩的痱子,最好是外治。夏天炎热,痱子属暑热之毒,本人用黄芩、紫苏叶、苍术、金银花等药煎的药汁给小孩洗澡,效果不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