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锁麟囊》被禁演始末:何处悲声破寂寥

 伟天英 2023-07-12 发布于河北

一出《锁麟囊》不知唱红了多少程派传人,一句“春秋亭外风雨暴”不知倾倒了多少戏迷。

京剧《锁麟囊》是集程派艺术之大成的剧目,是程砚秋大师的代表作品,也是程砚秋的巅峰之作。《锁麟囊》的唱腔与众不同,其唱腔清楚委婉绝无仅有,是所有剧目中最有特点的一个。《锁麟囊》是程派剧目中独居魁首的一出京剧,在整个戏曲界的地位都举足轻重,属于是程派的看家戏。

这部戏唱词优美、唱腔绝妙,该剧的文学品位之高在京剧剧目中堪称执牛耳者,妙词佳句层出不穷,段落结构玲珑别致,情节设置张驰有度,如此功力,非一般作者可为。剧中的每一段唱,都可以说是名段。而且戏词写的太有味道了,“春秋亭外风雨暴,何处悲声破寂寥。隔帘只见一花轿,想必是新婚渡鹊桥。吉日良辰当欢笑,为何鲛珠化泪抛?”,在剧中,像这样的唱词俯首即拾,《锁麟囊》真是一出精品剧。

《锁麟囊》被禁演始末:何处悲声破寂寥

此剧是1940年由剧作家翁偶虹应程砚秋之约而作的京剧剧本,主题是种福得福,好人有好报。故事有喜有悲,结局皆大欢喜;主题劝人为善,知恩图报;间或讥刺“势利小人”,应该说,《锁麟囊》是一出非常平和的戏传唱至今,其生命力就在于它取材的故事曲折感人,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啦!

《锁麟囊》是1940年4月29日在上海黄金大戏院首演的,首演极为轰动,程腔之新,程腔之美,使观众大为惊叹,他们趋之若鹜,反响十分热烈,赞誉之声鹊起,连演25场观众仍欲罢不能。翁偶虹先生曾回忆说,“1941年4月,程先生才在北平长安戏院贴演此剧。那时北平的新戏,一期只演一场,由于《锁麟囊》在沪演出的盛况先声夺人,破例连演两场。”

《锁麟囊》被禁演始末:何处悲声破寂寥

但是这出戏后来也是被禁止了,那么禁止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新时代这部京剧的主题遭到了质疑,比如1954年11月《戏剧报》,就以“反对黄色歌曲和下流表演”为标题,批评山东省等地的剧团,文章中提到《锁麟囊》的时候说,这是宣扬缓和阶级矛盾以及向地主报恩的反动思想的剧本。

20世纪50年代,《锁麟囊》被有关部门认为是“宣扬阶级调和论、歌颂地主阶级的大毒草”而遭到禁演。

《锁麟囊》难逃厄运不许演出。程砚秋没有办法只能改戏。1953年,程砚秋大师勉强试演了这个改编本。“赠囊”改成了赵守贞不收珠宝,留下空囊,后来靠勤劳生产致富;薛湘灵遇灾后去卢家是做“家庭教师”,丫鬟和卢子一口一个“薛老师”,令人忍俊不禁。唱词改得面目全非,最后“愧我当初赠木桃”的流水改得尤其发噱,词曰:休将往事存心上,协力同心来拯荒。力耕耘,勤织纺,种田园,建村庄。待等来年禾场上,把酒共谢那锁麟囊。

程砚秋大师改戏,是期望戏改局能够高抬贵手,结果是修改后的演出本上交送审,谁知又石沉大海了。1956年要给程砚秋拍电影,程砚秋本意想拍《锁麟囊》,但由于“阶级调和论”,《锁麟囊》不可以演,更不允许拍。

此后,程砚秋再也没演过《锁麟囊》。

《锁麟囊》被禁演始末:何处悲声破寂寥

其实,《锁麟囊》并不在政府明令禁演的26个戏里面,那个时代的剧目分为三大类,允许上演的、禁止上演的和经过修改后可以上演的,《锁麟囊》就是属于中间地带的那类作品。不过谁来改,怎么改成了最大的问题。程砚秋曾经希望把这个本子交给戏曲研究院,希望他们能够改好后由他来演,可是这个戏很难把它改到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因而这个戏的命运就是从来也没有被改好过。程砚秋也因此把戏改局戏称为'戏宰局’而得罪了很多很多人,尤其是得罪了戏改局的领导,

1958年3月,就在程大师去世的前两天,某负责人到病房探视,程大师在极其衰弱的情况下又提到了《锁麟囊》,来人一点没有客气,斩钉截铁道:《锁麟囊》这出戏是不能再唱了。这无异于催命,大师一直惦记着的《锁麟囊》,至死未能开禁。

1959年,纪念程砚秋逝世一周年,26岁的李世济,同高宝贤、何盛清、李四广、慈少泉、朱锦华等同仁,演出了《锁麟囊》。直至1979年,黄镇将军问李世济,敢不敢演出《锁麟囊》?李世济先生又将这个程派的符号,再现于舞台。

《锁麟囊》被禁演始末:何处悲声破寂寥

《锁麟囊》经历了起起落落,至今传演不衰,衷心祝愿程派艺术繁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