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 草 | 一部好看到忍不住推荐的教育纪录片

 新用户2306ZfZv 2023-07-13 发布于广东

2019.12.08

星期天 天气晴

今天要给大家安利一部我很喜欢的记录片《他乡的童年》。一部讲述了中国,日本,芬兰,印度,以色列,英国六个不国家的教育理念的纪录片。

也许是因为对于教育领域非常感兴趣,内心一直觉得我还挺憧憬教师这个职业或者更准确地来表达是教人的这件事,这部片子的题材就挺吸引我的。纪录片中的对话内容是挺考验提问者的功底的,这部片子的女记者周轶君的提问水平真的让这部纪录片增色不少,很爱不释手。

这些年看过那么多关于教育的描述,我至今仍然觉得柴静的这句话描述得最到位。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也是自己与自己之间发生的事,它永不停止,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一直觉得老师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教书本上的知识,也不是教各种思维逻辑方法,而是教学生怎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何为完整的人,是要启发他们去思考价值观层面的事情,找寻自我,在找到自我之后,做一个自己内心充盈然后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是我对教育的理解,

所有教育者都只是引导者,要客观地去启发去思考,而不是自我筛选了选项再去传授,要告诉人生有那么多可能,那么多种不一样的选择,你需要对自己选择承担责任。要教会人直面人性的弱点,好的坏的其实都是人生的一部分。通过一个生命去影响另一个生命,这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这大概是才是教书育人的意义。

倡导公平,避免竞争的芬兰教育依然是我的最爱

看完整部片子之后,我觉得芬兰的教育观念依然是我最喜欢的。它真的是国家运行机制环环相扣的结果。

学生没有考试,避免竞争,日常上课内容老师定,老师也不会要求有什么标准答案,老师也没有考核。整个社会倡导公平,没有专门为富人开设的学校。当出现学生学不好的时候,老师们的反应绝不会是学生笨,而是是不是自己的方法不适合他,会个人化定制教育。

芬兰有一种精神叫sisu精神,大意为努力学习努力工作。这种精神背后其实看中的是要工作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而不是看重在哪个岗位,岗位是否体面。它们的教育中传递出来“了解自己是谁很重要,人生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关系。”。

我很震惊的一个现象,就是老师会跟九岁的孩子去探讨时间年龄和我这么哲学的话题,老师说他们现在可能不懂,但是他们可能长大后就会明白。可是这种问题在我们的教育中是很少出现的。

不过我觉得我还是挺幸运的。这么哲学的问题,我想起来高中丰强老师在作文课跟我们讨论过快与慢这个相对哲学的问题,那节课讲过的内容我不太记得了,但是我记得这节课教会了我快和慢只是人生的不同选择,没有对错的,各有各的好,以至于我到了现在即便人生节奏走得比别人慢,我也不会很焦虑,个人人生轨迹节奏不同而已。

第二个很惊讶的地方是,节目中有采访到这群九岁的孩子们,什么是成功,其中一个孩子回答,“工作,爱人,有点钱,大家都一样的好。”这句话的后半句真的是公平的概念渗透到每个人的。真的佩服芬兰。

老师认为“不是他们在学科中学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如何学习,自己如何学习,如何和别人合作。”“为你的生活学习”,倡导积极教育,认为“爱是最重要的事情。”“拒绝喧嚣浮华,回归本来的面目。”“看中教养,品味。”我能从芬兰教育中感受到很强烈的自我意识,为自己而生活,多棒的理念。

最出乎意料的是以色列对于失败的态度

对以色列其实了解真的很少,但是这次看了之后会觉得特别有意思。以色列的创新文化很浓厚,会有创业中心,里面很多十几岁的学生就已经是公司的ceo,他们同时肩负学业和创业公司。这个现象挺有趣的。

以色利的教育理念,“为自己的人生做正确的决定”,“尽你所能,如果还没有成功,我去帮你,如果第一次没能成功,这没关系。”“每个人去面对失败。”“希望孩子未来成才,相信自己的孩子,即使没有成功,成为自己就可以。”

以色列对于英雄的定义是那些失败很多次依然愿意尝试的人。不会因为结果否定你的努力。以色列文化中就倡导不以失败为结局,try again。就是因为这些对于失败的态度,他们的投资人的决策才会有以下的行为逻辑,创业失败再创业,会获得更多投资,因为投资人认为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是环环相扣导致了以色列的创业文化。而且他们学校类型很丰富,也是很让人惊讶的事情。

很drama的印度文化

这几年,其实有很多部很精彩的印度片,尤其是阿米尔汗的作品,都是搞笑中又带有深度的。反正我都觉得印度太有意思了。

这次看到印度这部分,就会觉得好神奇。片中有一句形容,让我觉得真的特别贴切,它说印度是在混论中制造秩序。他们有一种文化叫jugaad,不接受正确答案,标准答案,他们很擅长辩论。课堂上会挑战老师,老师也会觉得这没什么,他们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答案。

他们有人相信,越不可能的事情,越有需要尝试。于是在连衣服都不够的社区装电脑,云中学校,那些学生会自我组织学习。这个国家虽然很乱,但是他们会相信所有重大的改变是从个人的改变开始的。反正留着大家看,看完就觉得很印度。

英国的精英教育其实跟芬兰是不同的,如果说芬兰倡导人人平等,那么精英教育是相信社会需要靠精英引领改变的。当然定义的精英是严于律己,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而非单纯有钱的暴发户。其实只是理念不一样,倒也没啥对错之分。

日本的教育注重集体性和对细节的追求,自发遵守秩序和规律,追求完美,避免给别人造成麻烦,通过使得身体累达到完全燃烧的境界等,不过我不太喜欢日本的理念,总觉得培养出来的人太压抑自我了。

中国的那集没有看完,哈哈哈。

 如果你喜欢看纪录片,或者喜欢教育话题,真的强烈安利《他乡的童年》!!一定要看!一定要看!一定要看!真的很有启发性。推荐完毕。下期再见。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