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35个字说清楚“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底层逻辑

 a_123 2023-07-14 发布于河北
1035个字说清楚“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底层逻辑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过。那,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呢?其底层逻辑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伟人的这一重要战略和策略思想,需要了解这个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1936年12月,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我们是以少胜多的——我们向整个中国统治者这样说。我们又是以多胜少的——我们向战场上作战的各个局部的敌人这样说。”

1946年8月,毛主席在和美国记者安娜 · 路易斯 · 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1948年1月18日,毛主席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草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说:“当着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

1957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毛主席明确指出:“为了同敌人作斗争,我们在一个长时间内形成了一个概念,就是说,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

以上,就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口号的由来。毫无疑问,这是毛主席战略和策略思想的集中表达。

1035个字说清楚“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底层逻辑

那么,这个思想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战略上藐视敌人”,也就是说在整体上我们一定要藐视它。“战术上重视敌人”,即在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上我们一定要重视它。如果不是在整体上藐视敌人,我们就要犯机会主义的错误,就会向敌人投降 。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在一个一个敌人的问题上,如果我们不重视它,我们就要犯冒险主义的错误 ,就会失败。

即是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敢于同敌人作斗争,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战术上重视敌人,善于同敌人作斗争,是取得胜利的保证。战略上藐视和战术上重视,其目的都是为了战胜敌人。

1035个字说清楚“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底层逻辑

这个思想给我们的启发很多。例如,在面对困难时,如果从整体上不藐视困难,就会向困难妥协,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就不敢挑战自己。而在具体解决困难时,如果不重视解决困难的方式方法,不去调查研究,不去分析困难,就无法将困难顺利解决。

正如毛主席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中说的一样:工厂只能一个一个地盖,农民犁田只能一块一块地犁,就是吃饭也是如此。我们在战略上藐视吃饭: 这顿饭我们能够吃下去。但是具体地吃,却是一口口地吃的,你不可能把一桌酒席一口吞下去。这叫做各个解决,军事书上叫做各个击破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