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寨沟旅游散记

 玲珑君 2023-07-14 发布于天津

老A新书《单位晋升教科书》:若你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央企、民企工作,这本书应人手一本。下单后24小时之内发货。若你在单位遇困惑,无论是晋升方面还是人际方面,这本书都可以给出实操性建议。本书近300页,72章,长按二维码可看10页的试读。



 
图片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九寨沟旅游散记
作者:自然之子


199462 日,单位组织职工旅游,旅游地是甘肃兰州,行程一周。我们二十几个人,由行长赵云山带队,乘火车当晚到达兰州。

入住宾馆后,年轻人提出想去九寨沟旅游,赵行长表示同意。如果谁不想去,可以留下在兰州玩几天自己回去。

赵行长当年四十多岁,待人宽厚很有亲和力,工作不打官腔,实事求是,爱好旅游,爱唱歌,书法写得特棒。不像官,倒像是个文人。我们单位附近有一座高山,节假日有时他会带领年轻人攀援悬崖峭壁,上下如猿猴般灵敏。

九寨沟当时刚开发旅游,对这个地方大家都很陌生,但是听说很美,于是一致欢呼赞成。只有我和同事王德文左右为难,因为他带着女儿,我带着儿子,都是中学生,还在上课,是请假来的。我儿子七月份中考,原来打算来兰州玩三天就提前回去的。

两个孩子都不愿意去,我和王师傅却很渴望,同事们也纷纷劝说:一个星期耽误不了多少课,这种机会却难得。并说这次带了单位相机,来时准备了一二十卷胶卷,拍照完回来冲洗一人一份,免费送给大家。在当时有相机的家庭很少,旅游拍照留影是很奢侈的事。

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有几个年轻人早有预谋有准备,到达兰州后说服赵行长改变旅游线路,也许是赵行长跟几个年轻人早串通好,先斩后奏。

当时的中考谈不上什么竞争,我俩再三给两个孩子做工作,最后他们不情愿地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旅游大巴载着我们开往九寨沟,我们从西线去,从东线回来,这都是后来才知道的。由于事出突然,连张地图也没顾得买,什么也不知道,懵懵懂懂地坐上车,稀里糊涂地跟着走。刚出城路面还比较平坦,都是碎石土路,颠簸的不厉害,时间久了,就昏昏欲睡。

在一个三叉路口,旅游车突然停下,上来三个藏族同胞,沉闷的气氛立刻被打破。

欢迎你们唱个歌!有人喊。

穿蓝色藏袍的英俊小伙回过身站起来,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说,咱们对歌吧,我唱一个,你们唱一个。

好!车厢里回声四起,掌声雷动。

开始,他用藏语唱了一首歌曲,虽然听不懂歌词,但能感受到雪山草地的味道。他的歌声一停,我们就不约而同唱起“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来自内蒙草原上的我们,草原歌曲难不倒我们。

小伙接着用汉语唱“妹妹你坐船头”。

大家回唱“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

一人对大众的对唱就这样开场了。

渐渐地,对唱变成大联唱,只要有人起头唱一首歌的开头,大家就会一哄而唱。没有一首歌能完整地唱下来,想不起来歌词,便用哼来代替。到后来,不管新歌老歌,想起什么唱什么,大家搜肠刮肚,把几十年的新老歌曲翻唱了个遍。没有指挥没有伴奏,随性发挥,唱了一路,那次大联唱,时间之久,韵味之浓,至今记忆犹深。

有几首老歌的歌词大家却还都记得十分清楚,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打靶归来”等,接着,大家精神振奋,齐声高唱“愉快的歌声满天飞,一二三四!”嘹亮的歌声将旅途劳顿一扫而光。

歌声激发出人的原始本性,脱去都市紧裹的伪装,宛若腾云驾雾自由翱翔,又好似细雨绵绵款款而行。自然、愉快、忘我,自由,放浪形骸,都不足以描绘那一刻的感觉。

大巴车停在若尔盖高原草甸休息,漫无边际的黄花绿草展现在眼前,渺小的我,躺在在厚厚密密的草地上,童年,不再是遥远的过去。

六月初的九寨沟,天气还有点凉,导游提醒我们准备点厚衣服。出发时,以为去兰州,没有任何准备,儿子还穿着半袖制服,钱也带的很少,幸亏同事小何转借了点给我。

路过一个村庄,导游说有个卖衣服的,我们说去看看,看到卖衣服的家里摆放着一些牛仔服之类的,平常大概就是给村里人卖,没合适的,还都挺贵。有几个同伴挑了厚一点的外套,我给儿子买了一件尼龙线衣。

在阿坝,我们住了一晚,这已是在四川境内。小雨淅沥,从下车到第二天早上一直没停,山上云雾弥漫,寒气袭人。还有一辆旅游车的人跟我们一起吃早点,早点摊是个人开的,棚子用雨布遮盖,里面放着一些简易桌凳。早点的花样也很有限,自己随便取用,我吃完粥和饼,交钱给老板时说,我看见有人吃了不付钱就走了,你一个人看不过来吧。

老板长得矮胖,黑黑的,光头,他用四川话说,走就走了,这种人毕竟少,大多数人还是自觉的。我来这里不是为赚钱,是来避暑的,成都太热了!我每年都来住一个月。

世上还有不为赚钱的买卖,我真是第一次听说。见识了一扒拉成都人乐观、宽厚大度和享受生活的态度,以及爽朗、豁达、淡薄名利的性格。

 
作者与儿子在九寨沟    图片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从阿坝到黄龙,是去九寨沟最险峻的一段路。汽车在盘山路上走,沟里密密的野草森林,越往山上越稀少,雾却越来越浓,视线也越来越差,云雾在身边飘荡,宛若置身仙境。有人从车窗往后看,妈呀一声!原来,在狭窄的碎石山路上,汽车与对面车会车时,我们的车子后轮半个悬在悬崖边上,大家心惊肉跳,不觉倒吸一口凉气,紧闭双眼,听天由命。幸亏司机熟悉这段路,如果是生手,大家的命就此交代了。

快到山顶时,空气稀薄,呼吸变得急促,脸红胸闷,导游说已到海拔三千多米,是高原反应,好在很快转向下山,悬着的心才渐渐放下来。

同事赵子文是一位老司机,他坐在大巴司机后边,出于职业习惯,紧张地盯着司机,跟司机一样不断做踩刹车的动作,好像方向盘握在他手里一样。下得车来,他脚疼得一瘸一拐的,大家听了以后就笑。

半山腰,车开得很慢,一回头,看见有两个穿戴鲜艳的姑娘,手抓车后尾的行李架爬上来,身子紧贴车厢。我们直呼危险,让司机停车。司机说,这是羌族小姑娘,采虫草的,一会儿就下去了,果然,一会儿就不见她们俩的踪影。

后来,在路边,又遇到三个羌族姑娘,司机停车开门,她们一拥而上。最小的两个不过十二三岁,梳着马尾,最大的二十出头,穿紫色长袍,头顶用布缠了一圈,戴着首饰,很漂亮,导游说她像个新媳妇。还说最富有的是已婚的藏族姑娘,仅仅系藏袍的腰带就值一万块钱,不知他说的是真是假。

羌族姑娘不怎么会汉语,问什么只是摇头。她们的眼睛,亮晶晶的,纯洁无暇,好像一潭清澈的泉,直蹬蹬地望着陌生的我们。

在高原的一块空地上,我们见到当地的许多药材,我没见过虫草,也不懂用来做什么,出于好奇,买了一小把。晒干的虫草,状如卧蚕,略粗于发卡,长一寸左右,一元钱一根,粗一点的两到十元一根不等。

还有卖项链手镯的,儿子买了几串细细的五彩手环,戴在手腕上像个小女孩。
九寨沟的美,美在她的原生态。已经过去好多年,许多东西都已忘记,现在单单凭记忆用文字已无法描述她当时的美丽。懊悔当时没好好记载,觉得十分遗憾。

 
图片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九寨沟最美的是水。层层叠叠的五彩池莫不是天上的瑶池?彩虹似的挂在半空中,给我眼目以美妙的享受。

泉水格外美,它们从一大片平坦的小树丛中穿梭而过,哗啦哗啦地川流不息,唱歌似地在石缝间奔腾,我光脚在水里走,泉水仿佛小鱼用嘴咬着我的光脚趾,我蹦蹦跳跳,欢呼雀跃。


作者在九寨沟留影    图片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九寨沟有好多湖泊,从山脚到山顶,星罗棋布。那湖水蓝得通透晶莹,沁人心脾,仿佛镶嵌在大山里的蓝宝石。那种美丽的蓝色,即使是名画家也难以调出这种色彩。比起黄果树瀑布,九寨沟的瀑布不算高大,也没有那么澎湃雄伟壮观的气势,像一幅小巧可人,端庄素雅的美人图。它不张扬,静悄悄地流着,却美得令人心动,久久不愿离去。

在九寨沟住了两天返回时,当天的目的地是文县。早上刚出沟不久,遇到泥石流,堵车的空儿,我看见路旁有一个很小的小卖部,进去买了两包钙奶饼干和一瓶橘子饮料,以为午后就到,没料到,走走停停,堵了多半天。

快到文县天已漆黑,汽车轮胎又坏了,大巴司机趴在汽车下换轮胎。我们走出车厢,看见四面群山环抱,黑幽幽的,神秘而孤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大家就像搁浅在沙滩上的鱼,无可奈何。刚下过雨,路旁的白龙江波涛汹涌,黑水仿佛就要涌上河岸,令人心惊胆战,赶忙退后,万一落水,有去无回。

亮着的车灯招来半个巴掌大的蝴蝶,一群一伙的钻进车厢乱飞乱撞,赶也赶不走,车灯一关就不见了。

到了文县,已是第二天凌晨两点,大家饿的前胸贴后背。看见有个饭馆开门,一屁股坐下再不想动。男士们等着好酒好肉解乏,女士们凑合有什么吃两口,赶紧回旅店,没有洗澡间,就用脸盆冲凉,洗漱完赶快睡觉。

在文县住了一宿,有勤快的,一早去路口买了好些花椒,便宜质量又好。

从陇南往回返,路越来越平坦。在一个名叫宕昌的村子(此地人发音摊昌),赵行长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个红军革命遗址。

村子里有一个摆地摊卖收回来的旧衣服的,三到五元一件。那些衣服今天看来,即使在农村,现在也没人穿。


作者的儿子在九寨沟留影  图片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2009年去成都开会,会后安排游览九寨沟。回来他伤感地说,什么也没有了,好多景都被地震掩埋,根本看不出原来的模样。本来我还想带老伴再去一趟九寨沟,一听这样,只好作罢。

原始美丽的九寨沟只能永远留在我们的心底了。

人生,趁年轻,就应该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否则,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却不是那晚的月亮。错过,也许一辈子就永远错过了。

唐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人错过与美人相会,懊悔不已。

其实风景何尝不是这样呢。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