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门造像之《太妃侯造像记》

 寻梦向天歌 2023-07-14 发布于甘肃


清心寡欲,字生精神,是亦诚中形外之一证。

北魏迁都洛阳后,统治阶级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四十年来得以洛阳为中心的北魏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得刭了空前的发展诸多汉仕政策中尤为著名的有汉化服装,易拓跋为汉姓元,自命为洛阳人,并以死葬北邙为得其所归等,洛阳出土的北魏墓志是记载当时历史的宝物史料。墓志指放在墓里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墓志分上下两层,上层称为'盖',下层称为'底',底部刻有墓志铭,盖上刻有标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太妃侯造像记》全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记》,又称《侯太妃造像记》,为《龙门二十品》之一。北魏景明四年(503年)七月刻,位于现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古阳洞内。造像记上方凿有一像龛,内为一佛二菩萨像,现佛像大部皆已残损,在其左右各上下凿有四尊较小像龛,同样内为一佛二菩萨像。造像记铭文为楷书,铭文部分主体高0.25米,宽0.4米,呈横式长方形。铭文共计29行,155字。主像下部字体较大,22行,每行6字,共132字,内容为第三代广川王的祖母太妃侯氏的发愿内容,一为吐露她“孤育幼孙,以绍蕃国”的“冰薄之心”,二为祈求“胤嗣繁昌、帝祚永隆”的美好愿望。左部最下处像龛下字体较小,7行,每行4字,共23字,内容为工程建造者的落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该称号始自清代。其中有十九品在古阳洞,仅有一品在位于老龙洞外的第660窟(慈香窑)。这些造像记中的功德主多是北魏的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有道高僧。他们为孝文帝歌功颂德或为祈富欀灾而开龛造像。他们的名字多在史书上有所记载。这些造像记中往往涉及当年的史实,因此,龙门二十品不但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魏碑书法的代表作,也是具有研究价值的史料。

从龙门造像记诞生以来,人们逐渐习惯把这种粗放朴拙的书风作为北魏楷书的代表。但随着清代金石学的发展,洛阳周边北魏墓葬不断发掘,金石学家和书法家们又发现了北魏楷书的另一种风格,即精致的北魏墓志书法。

北魏迁都洛阳后,统治阶级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四十年来得以洛阳为中心的北魏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得刭了空前的发展诸多汉仕政策中尤为著名的有汉化服装,易拓跋为汉姓元,自命为洛阳人,并以死葬北邙为得其所归等,洛阳出土的北魏墓志是记载当时历史的宝物史料。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