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陈正兴 2023-07-15 发布于湖北

新天地壹号,历史上根据路名演变依次为蒲柏路429号、太仓路155-159号、太仓路181弄1号等。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改造前旧照 蓝色框内的即为新天地壹号原址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毛伯庸家族1940年代迁入新天地壹号。彬斋笔墨文具店于1941年6月在蒲柏路429号开张。

新天地分为南里和北里两个部分,南里以现代建筑为主,石库门旧建筑为辅。北里地块以保留石库门旧建筑为主,新旧对话,交相辉映。在北里,仿佛时光倒流,周围是上世纪初的石库门老建筑,内部则被改造成餐厅、酒吧、咖啡馆等。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露天位上满是不同皮肤的人们,消费也是国际化水平;南里耸立着一座巨大水晶宫,逛街、吃饭、看电影的一站式消费体验。昨天是今天的历史,明天是今天的创造。上海新天地改写了石库门的历史,对本已走向历史文物的石库门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1918年上海地图,Rue Eugene Bard为白尔路,呈Z字形。太仓路(顺昌路以西)最初为上海县城西门外的一条河流,城外农民摇船经北长浜(今延安东路西段)、打铁浜(今太仓路西段、顺昌路北段)、晏公庙浜(今自忠路东段)、周泾(今西藏南路)、方浜(今方浜西路)进入上海县城。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1899年6月,法租界第二次扩张,将打铁浜、晏公庙浜以北纳入法租界。原本作为上海县与法租界界河的打铁浜、晏公庙浜先后被填没筑路。1906年法租界当局填没打铁浜西段,以公董局总董E.Bard命名为白尔路(Rue Eugene Bard)

1921年以法国驻华公使M.Boppe更名为蒲柏路(Rue Auguste Boppe)1943年以江苏太仓命名至今。1913年填没打铁浜中段(今顺昌路北段)、晏公庙浜(今自忠路东段)全称为白尔路。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1936年,上海文学函授学院在此招生。1938年2月,私立新新小学校整体从南市迁入,校长为吴继贞。 1940年代,毛家买入后,部分建筑变为住宅,新新小学办学面积缩小一半,改从旁边的弄堂口进入。1951年新新小学整体迁出,与美德、松太、广明、上海中学附小合并为自忠路小学。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1948年行号图显示地址为太仓路155-159号,右侧1940年行号图显示地址为蒲柏路429号新瑞和洋行房东也是几易其主。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据上海道契,新天地壹号,旧时登记为英册B.C.12158号,地册1050号,占地0.886亩(590平方米)户主为Davies&J.T.W.BROOKE。Davies & Brooke,洋行中文名为新瑞和。设计师为L.S.ZIA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第三代礼查饭店 新瑞和洋行设计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人在困难时所做的决定,他日来到高处也会记得。门口多了一块铭牌,表明周总理确实住过此处。张爱玲的偶像毛姆也住过。当然,爱因斯坦是真没住过。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礼查饭店 新瑞和洋行设计

江西中路、福州路路口;它距离外滩仅300米。在上世纪2,30年代,外滩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大楼式建筑纷纷崛起,营造业达到了巅峰时代。江西中路180号,位于路口的东北角,竣工于1935年,都城酒店由公和洋行为沙逊集团设计所建,以其巴洛克风格的半圆凹塔建筑造型与装饰艺术派风格相结合与对面的汉弥尔登大厦相互呼应。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新瑞和洋行设计的建设大楼,位于江西中路181号。中国通商银行所建新楼,建成后转让给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所以名为建设大楼。陶桂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派风格。与汉弥尔登大楼、都城饭店大楼一样的英式风格,立面造型以竖直线为主,建筑上部逐层收缩,力求体现现代派简洁明快。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观渡庐 新瑞和洋行设计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约建于1910年。主体结构为三层,住宅为砖木结构,典型的近代外廊式建筑。主立面采用连续的外廊,清水红砖墙、拱窗和精细的雕饰是主要特征,拱券砖雕精美,拱心石用石材。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大门开在整幢建筑的东面,还有个门廊。大楼里的雕花大门、雕花木楼梯,走廊里、房间内,一色的硬木地板,楼梯边的窗玻璃还镶着彩色玻璃。内部靠北面有东大扶梯及西面通向附楼的小扶梯,各层均有公用卫生间。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最早是原民国代总理伍廷芳的住宅,后来卖给了大新香烟厂,之后又卖给汇明电筒厂丁老板,丁老板去了香港后,成为汇明电筒厂的第一宿舍。2005年被列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位于南苏州路上的“衍庆里”,是仓库建筑,新瑞和洋行1928年设计。

周湘云开发 “衍庆里仓库”建于1929年,采用石库门门头,以南北中心线轴对称,分东西两栋三层建筑,配上外墙的西色装饰,中西合璧,极具时代的沧桑感。如今是“国际时尚中心。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除建筑设计以外,也从事道契挂号,绍安里2号道契就挂在G.Davies& J.T.W.BROOKE名下,其中J.T.W.BROOKE(布鲁克斯)曾担任估价师及测量师学会主席。除了新天地壹号外,附近的黄陂南路330号(今黄陂南路328号)兴业路80弄吉平里的道契也是挂在新瑞和洋行名下。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始建于1906年的外滩22号,已经拥有百年历史,原是英国太古洋行在远东投资兴建的首个办事机构,由新瑞和洋行设计东部大楼,起初为一座四层的折衷主义建筑。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值得一提的是,彼时的地下金库曾是上海趋之若鹜的“风水宝地”。如今外滩中山东二路22号(原太古洋行旧址)经过整体升级,回归万国建筑群。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今天的外滩22号,顶层是后来加的。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建筑主入口面朝黄浦江,被列为上海历史保护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上海南外滩万国建筑群中的最后一栋老建筑。也是外滩第一立面中为数不多的百年红楼。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外滩22号

1908年,由新瑞和洋行设计的上海第一栋钢混建筑。原是德律风电话公司,解放后成为上海电话局大楼,现在是中国电信的办公点。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德律风大楼旧址 江西中路240号近汉口路

原版建筑为哥特式风格,有非常精致的尖顶、腰线和装饰性山墙。改建后,非功能装饰全部消失;整栋建筑也直接从古典风格被爆改成了现代风格。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大北大楼电报局 Great Northern Telegraph Corporation Building

延安东路34号 原名大北电报公司。新瑞和洋行设计,1922年竣工。新古典主义风格。立面中部为巨柱式构图,每层窗口、窗裙有不同的古典装饰。室内有表现丹麦国家的装饰符号。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繁华的南京路、霞飞路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商街拓展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时期呈现出公寓大楼成片崛起、娱乐设施不断兴盛、商业繁荣,南京西路上公寓大楼在这一时期成片崛起,20年间,由东向西先后落成东莱大楼(1927年)、同孚大楼(1934年)、德义大楼(1930年)、泰兴大楼(1934年)、大华公寓(1932年)、花园公寓(1926年)、平安大楼(1925年)......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建筑风格:现代派,立面中高两低对称造型,中间主体后退形成主入口前场,中间竖线条构图,两翼横线条构图。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新瑞和洋行设计 泰兴大楼

青岛市市南区汇泉路7号的“东海饭店”,在今天看来不是特别显眼。但在上世纪30年代的青岛,无论从那个角度审视,这都是一座绝对堪称地标级的代表性建筑。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新瑞和洋行设计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新瑞和洋行作品 东海饭店

 我们按照由远及近的视角,从汇泉湾、太平湾、汇泉路等视角看去,当时的“东海饭店”是一座荡漾着时代新锐气息的新生代建筑。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青岛的城市建筑发展迎来了一个短暂的多元探索时代。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当时的青岛之于中国,其国际化程度无疑是位居前列的,这一点从聘请的设计方和建筑所秉持的理念上可见一斑,因为“新瑞和洋行”大有来头。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饭店楼高六层,局部七层,已是20世纪30年代青岛最大的饭店和最高的建筑物的。整体布局采用一体两翼的格局,一层与二层为水平伸展的基座,主入口位于两翼交汇之处,两根圆石柱支撑挑台,挑台下两侧有汽车通道。主入口通过建筑形体变化与纵向窗带被加以强调。在入口上方可以清晰看到日语“东海饭店”的招牌,至于“亚细亚酒店”的名称更换不知具体为何时?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饭店一层与二层采用自由的平面布局,西面直接滨水的一侧在一、二层的屋顶设有露台,以宽大的台阶彼此衔接,形成在水平方向上优雅伸展的姿态。建筑“L”形的上部将酒店房间调转45度,并与相邻房间错位布局,再结合阳台的弧形实墙围护,使立面形成波纹的光影效果。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纤细的铁艺阳台栏杆扶手、下方平行的影线与平整的抹灰墙面都和简洁的建筑立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曾被称为“东亚一景”的东海饭店,其内部设施配套也是十分完备的。饭店内除了各种类型高端客房外,另配备有高档餐厅、多功能厅、咖啡酒吧等,垂直交通已配有电梯,楼顶设有露天电影院,地下一层设有健身房,饭店南部还有专用的海水浴场。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饭店内的阳光餐厅/多功能厅饭店共设有有88间房间,因三面环海,全部客房均可观赏到海景,规模为当时青岛饭店之最。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历经八十余年风雨沧桑,这座当时青岛乃至中国北方最大、设备最完善的假日旅馆,时局变迁,几经更替,却一直屹立于汇泉湾畔。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新瑞和洋行作品 青岛东海饭店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上海 新天地壹号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壹号会所天井回廊,是按照历史进行恢复性重建的,回廊的木扶手是新做的雕花铁栏是1925年保留下来的。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其实早在1910年上海地图,在新天地区域纳入法租界之前,这里已经有永庆里、永吉里、始德里等石库门建筑,后来的永庆坊沿用了永庆里的名称。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在黄陂南路338号(原永庆坊1号,现太仓路181弄6号)墙角界石看到“盛庆记”三个字,旧时兴建永庆坊的业主。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 “敦和里”牌坊因为托运站的历史记忆被保留

2001年,新天地壹号经过修复,已恢复了往日的光辉,现为新天地发展商香港瑞安集团会所。在整个新天地广场中是保留最完整的一幢建筑。这幢四层的建筑并不属于石库门房子,外形上属于“弄堂公馆”式建筑,目前在上海的老式住宅中已经相当罕见。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海派建筑阅读 遇见新瑞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