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新四军唱着“别了,三年的皖南”,北上抗日。张玉辉后来将在皖南山区里的日子称为“一段艰难的历程”,但真到了离别的时候,他却不舍了。 1月4日,他挥别山区人民,踏上了云岭头,此时的他还未曾料到,接下来的两日将发生怎样惨烈的变故。 皖南事变起:身陷囹圄,前往营救 张玉辉在雨水中告别了山民们,新三团一营为了隐匿行踪,特意选在半夜行军,前头是陡峭狭窄的山路,后头是山民们的不舍的哭声。 队伍跨过了青戈江,来到了茂林。短暂的休整之后,全军兵分三路向着太、旌、泾边境前进。作为一个行军多年的老战士,张玉辉很少有这样的时候,他越走越快,越走越不安,心中隐隐有着不好的预感。 但张玉辉并未在第一时间表现出来,刚刚下过雨的山路泥泞不堪,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简直苦不堪言,身为副营长,他最基本要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而不是毫无证据地凭感觉行事,如此想着,张玉辉又招呼众人:“走快点,到了下一站就休息。” 几年后,当张玉辉出现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时,他才终于承认,一个老兵的直觉,有时候最没道理,却是最准确的。 “有埋伏——”到达皮岭的先头部队在毫无防备的状况下,倒下了一批又一批。 等到张玉辉他们反映过来时,早已来不及了,所有人都意识到,这是一场来自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阻击。 “他们的兵力在我们的十倍以上,我们的行军路线早就被人家摸清楚了。”张玉辉沉重的语气并未击垮斗志昂扬的战士们,他们唾骂,“不怕他们”、“必须去救兄弟们”。 张玉辉在第一时间向首长发出了申请:“新三团一营要求立即开赴皮岭,歼灭敌人。”他的考量更为周全——一营是最适合也最有必要去营救前锋部队的,敌人来势汹汹,一营若撤,必败无疑。 第二天傍晚,指挥部批准了一营的要求,命一营部队立即经团仓向着皮岭前进,他们的目标是攻打皮岭主峰。 险中生变:带领600人突围 皮岭地势形似驼峰,中间凹两头高,两头悬崖峭壁奇险至极,唯有中间一条低谷,是唯一的通行道路。 国民党反动派封锁了这条路,为了前进,他们只能选择冲锋。冲锋号响起,漫山遍野都是嘶吼声。 “一个战士冲到山腰,就把绑腿放下来拽引下面的战友,我看到,有些战士正揪着绑腿往山腰爬,忽然就被流弹打中了,手一松,就跌倒山谷里去了。”口述那段经历,对于张玉辉而言,无疑是一种酷刑。 一营600多名战士,有的身上、脸上全挂了彩,还是不管不顾地往上爬,只要还有一口气,都会端起冲锋枪向着敌人扑过去。 “我们的装备很差,机枪很少,迫击炮也只有几门,都是以前打仗缴的。有不少的人没有枪,就用棍子、手榴弹。”因此,当张玉辉带领着战士们缴获了两挺机枪后,战力大大提升。 激战4小时后,一营取得了皮岭首战的胜利,歼灭了国民党一四四师的一个营。但这并不意味着战争结束了,他们遭遇的是体力充沛、装备精良的一四四师,他明白,之后的仗只会更难打。 一鼓作气,张玉辉带领战士们占领了新潭镇,他利索地发号施令:“第一连防守在新潭河浮桥附近,你们的任务是监视敌人动态;第二连继续进镇搜索;第三连和营部驻守外围,作为预备部队。” 没等他们在这和残兵周旋多久,就有消息传来:“部队已经开始向着高坦转移了。” “我们且战且退,饿了就嚼生米充饥,日日夜夜都紧绷着精神,但是我们还是牺牲了很多兄弟。” 张玉辉还记得,他背着另一名受伤的副营长沈开运一直跑了一里多地,才敢停下来喘一口气,当他将沈开运放在地上,询问伤情时,沈开运却吃力而坚定地将手枪摘了下来,随后,又将自己兜里所有的钱都递给了张玉辉,嘱咐道:“你走吧,老张,这个钱和枪你拿着,你还有任务,我实在不行了。” 张玉辉红了眼,敌人的攻势越发猛烈,他和沈开运已经落在部队的后面了,见状张玉辉只好招来了一个通讯员,让他背着沈开运。 寻了半天,张玉辉将两人安置在隐蔽的山林中,交代稍后会有人来接应他们后,便拼命地向前走。 等他追上部队时,已经时天黑时分,他接到了新的任务:今天晚上拿下高坦外围山头,扫掉敌人的排、连哨。 张玉辉知道,高坦的背面全是石井坑和东流山,要想穿过这一带,直取高坦,谈何容易?但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保证完成任务!” 回到营部,报告完安排后,他们在一片漆黑中悄悄行动了。要想找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排哨,在广袤的山区,这是极为困难的,但若是在黑夜,这个任务就有了一定的可行性。 “看!”在距离张玉辉小队数百尺的地方,出现了一闪一闪的火星,他乐了,那是敌人抽烟的烟火。 就这样,他们用手榴弹轰掉了敌人,在原地不到半里远的正前方,找到了敌人的排、连哨后,不见敌人有任何动静,张玉辉不敢放松,他让兄弟们将机枪架在松树上,等待激烈的争夺战。 从当夜至第二日下午六时,张玉辉在战斗中扔出四五十颗手榴弹,打光了五百发子弹。等到转入高坦休息时,他才问一旁的官光辉:“你扔了多少颗手榴弹,是不是一百四十多颗?”一直看到官光辉微微点头,他才咧嘴一笑:“等着吧,他们撑不了多久的。” 火力持续了几天几夜,作战双方早已力竭,但所有人都知道,战局已经隐隐逼近突围阶段,张玉辉和营部战士们作为左路突围部队在狮形山以北的右路发起进攻。 1月13日凌晨1时,张玉辉这支部队冲到了茂林,对身处茂林的国民党一四四师指挥部及其师直属部队进行了猛烈的突然袭击,这一支筋疲力尽的队伍出奇制胜,消灭敌军400余人,生擒俘虏百余人。 1月14日,张玉辉带领部队经过中村、何家湾、凤凰山等地,在铜陵以北的沙洲渡长江到达无为县,这一支队伍是皖南事变突围保全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 授衔大校:战功累累,安然老去 张玉辉后来抵达苏北,历任华中财经部税警营政治教导员,税警团政治处主任。高邮县独立团政治委员、江苏省宝应县独立团政治委员等等重要职务。 在解放战争期间,张玉辉前往苏中军区二分区四团担任政治委员,后由调任苏北军区扬州军区政治部主任,他在“七战七捷”中大放异彩,参与了盐南、苏中、通榆上岗保卫战、淮海、渡江等著名战役。 在后来的邵伯保卫战中,张玉辉更是以一部之兵力,血战四个昼夜,战胜了声名在外的国民党整编二十五师,创造了继600人突围后的另一个战争奇迹。 新中国成立后,张玉辉曾任福建军区龙岩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安徽芜湖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安徽省宿县军分区第二政治委员、安徽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 1955年,张玉辉被授予大校军衔,1982年,离职休养。1988年,张玉辉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