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在肾”的发展规律及特点

 见青黄 2023-07-15 发布于河南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八百三十六。(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病在腎,愈在春,春不愈,甚於長夏,長夏不死,持於秋,起於冬,禁犯焠㶼熱食溫炙衣。腎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於戊己,戊己不死,持於庚辛,起於壬癸。腎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靜。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鹹瀉之。”——《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我们先来看原文∶“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焠㶼热食温炙衣。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这段话虽然有点长,但是讲的也是五脏治病的发展及时间规律,以及治则还有养生方法。按照惯例我先带大家从头到尾过一遍。

“病在肾,愈在春”,也就是肾脏有病是愈于春天的,春天要是不好的话,到了长夏这个季节就会加重。为什么是愈于春,春天对应的是木,肾对应的水,木克土,把土克伐了之后,土就弱了,土就不能克制水了,水就是肾,所以这时候肾脏有病春天就会好。要春天不好,到长夏病就加重。为什么长夏病加重呢?因为长夏对应的季节,对应的五行是土,土克水,所以到了长夏就会加重。(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如果长夏没有那么危重,到了秋天的话,病情就稳定了。为什么秋天病情稳定呢?因为秋季属于金,金能生水,就是滋养,肾脏的气足了,所以金生水,这个时候到了秋天的时候肾脏正气就旺,能够跟邪气相抗衡,这时候秋天病情稳定。到了冬季的话,叫起于冬,到了冬季就能好转。

再往后叫“禁犯焠㶼热食温炙衣”,焠㶼指的是用火炙烤过的食物。温灸衣什么意思呢?就是用火烘烤过的衣服,这两者都是燥热的。肾病的人本来肾水就不足,再用上这些燥热的东西一烘,肾根就拔了,肾根一拔,肾水不足,于是他就会加重。所以肾特别虚,水不足的这些人,不能用这些特别热的食物,或者是烘过的衣服,之后就会让肾水更虚,肾水更虚之后身体就出现问题了。

我们再往后看,“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其实跟前面的春夏秋冬是一个意思,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实对应的就是木火土金水,在这里肾病的人,病愈是在甲日乙日,如果是甲日乙日不愈的话。到了戊己日就会重,戊己日要是撑过去了之后,到了庚辛日,病情就会稳定。再到了壬癸日,病好转了。

其实这里边所讲的意思是什么呢?甲乙就是木,肾病本身对应的就是水,到了甲乙的时候,到了木的时候,木气就足,就能克土,土被木所克之后,土就弱了,土弱不能克水,水就强大,水强大之后,病就好了。这就是他的一个循环道理,到了戊己日的时候,戊己日就会土旺,土旺就克水,水弱了之后肾病就加重。到了庚辛日,庚辛是属于金,金能生水,所以肾病就能平稳。再回过来一圈,回到壬癸,壬癸日属于水,水自己就能旺这个水,水气旺了之后,肾病不就好了吗?所以就好转。这一段讲的跟前面讲的“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这样一个循环是一样的。(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