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衍道人医案 腰腿痛,中医属于“腰痛”、“痹证”范畴,因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而引起下腰、腰骶、臀部等处的疼痛,或伴有一侧或两次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而现代医学可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退行性疾病、劳损性腰痛等疾病,其中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为多见。 患者一般会出现下腰、腰骶、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次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最常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征。 那么,在经典医书中,有没有相应的记载呢? 此症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湿气下临,肾气上从,当其时反腰脽痛,动摇不便也。” 认为,湿邪是造成腰痛的原因之一。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此处认为,腰为肾之府,腰痛与肾相关。 对于慢性劳损或者有外伤史的患者,书中记载:“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 我们扶阳经方医学继承以上的观点,创新性的应用扶阳医学的附子桂枝法、鹿角片法,或者川乌法等,配合经方中的专用药,临床疗效突出。 很多患者在腰痛突发的时候总是面临两难选择,去医院做手术呢?还是吃中药? 做手术,好像能快一点解决问题,但是,术后恢复时间长,好像也还容易复发。吃中药吧,很多中医确实也不争气,明明辩证准确,效果却不好。 今天,看过这篇文章后,您就不用再两难选择了,就选扶阳中医吧!我们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战役先解决症状,先把疼痛、气滞血瘀、寒湿痹阻等解除掉。第二战役就是填精补肾、充足气血,使其不易复发。 下面举一个例子,供大家参考学习。 张某,男,42岁 主诉:反复腰痛10+年。 现病史:10年来反复出现腰痛,严重时腰痛如折,自诉腰椎这一圈都是痛的,早上起床疼痛更明显,有股骨关节错位的感觉。饮食可,大便正常,睡眠可。 舌质暗红裂纹,苔薄白,脉整体沉弱,左寸弱,左关细紧,左尺紧逆,右寸滑逆,右关沉弱,右尺沉紧 处方如下: 炙黄芪,制川乌,太子参,白术,清半夏,川芎,炒杜仲,炙甘草,生姜,油松节,黄芩,炙麻黄,独活,细辛,桑寄生,淫羊藿,熟地,补骨脂,炒白芍 7付,煮成7天量,每日三次 患者服药7天后,自诉疼痛减轻70-80%。再转方添精补肾,服药3周后停药,后随访基本没有再痛了。(因药物特殊,故不写剂量,以免读者先入为主,照方抄用) 三衍道人按: 1、在日常生活中,腰痛的人还真不少。但是对这个病有认识的人却不多,很多人都习以为常,认为不就是个简单的腰痛嘛,吃点止痛药就行了,实在不行就去做手术。但是在我们多年当医生的经验来看,做完手术的人,该痛的还是会痛,并没有彻底解决问题。就算是吃钙片、氨基葡萄糖,或者是阿法骨化醇,甚至做手术、做骨髓泥,还是不能彻底解决症状。 因为这样做,容易忽略一个问题,就是“以人为本”,人身体的衰老、脾胃是否能吸收、寒湿是否能去除,都决定了腰痛能不能彻底解决。 2、千金三黄汤:此方出自《金匮要略》,原文是:“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麻黄五分 独活四分 细辛二分 黄芪三分 黄芩三分。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此方反应了仲景传变枢转截断的伏邪处理思维,用炙黄芪走太阴,细辛走少阴,独活走厥阴,将风寒湿枢转而出。用黄芩少阳截断,麻黄开太阳,使邪气由太阳排出。虽然简单五味药,却有五条经的思维,调节免疫,可谓面面俱到。我们扶阳经方医学就是完整的继承了这个思维,在处方中我们也用了这五个药,所以才能拔除沉疴。 3、《备急千金要方》卷八:独活寄生汤,处方:独活9克 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风 芎藭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6克。 制法:上十五味,哎咀。功能主治: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此方也是治疗腰腿疼痛的经典方剂。用当归川芎熟地芍药是为四物汤补血,人参茯苓甘草是为四君子汤,桂枝温阳驱寒,独活走厥阴祛风,细辛走少阴驱寒,秦艽消肿止痛,防风去三十六种风。再用桑寄生炒杜仲怀牛膝补肾填精。可谓温、补、气、血,面面俱到。其中独活、细辛都有止痛作用。防风可抑制免疫。 扶阳经方医学为朱韦两位老师首创,在继承了扶阳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经方、西医、现代药理等各种思维,以扶阳医学基本药物框架为骨架,以经方为筋,以西医为脉,以药理为肉,以各家学说为皮毛,独树一帜,应用于各种疑难杂症中,竟可见不俗的疗效。 注意:方中药物的特殊剂量配伍禁忌均为专业医生处方,专业药师严格煎煮,读者切不可自行抄录服用,笔者概不负责。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