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平、周勃协扶汉文帝登基成功臣,为何又争相推辞右丞相之位?

 凤凰山居士 2023-07-16 发布于江西

气节文史

2022-03-07 19:04

南方边境既然安排妥当,刘恒很快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刘恒当代王时也许是厚道的,但是如今厚道的代王终于将屁股挪到了皇帝的宝座上,这一挪问题就出现了。当年作为代王,刘恒是心安理得,勤俭爱民。莫名其妙突然被一大帮精兵良将拥护着当上了皇帝,坐上了天子的宝座,刘恒的心,七上八下,大汉王朝丞相陈平首先发觉出形势不妙,皇帝有二心。

陈平分析,虽然刘恒是我等协扶着登基的,但既然登基了,人家就是皇帝了,是名正言顺的君主,我们再厉害,也只是个臣子。我们做不了吕后,她立的皇帝都听她的,谁不听就杀了谁。刘恒曾经那么谨慎地对待吕后,是因为他深刻地知道吕后的难缠啊。如今我们既然是他的拥立者,又是手握重权的臣子,我们的存在会不会碍着皇帝他的眼了?陈平深知,做臣子就应该想些臣子应该想的事情,倘若臣子和君主对抗,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搞计谋出身的陈平,政治嗅觉那是相当灵敏,既然皇帝不喜欢我多事,我先避避风头。于是,没过多久聪明绝顶的陈平就开始装病,他还带病去见皇帝,谦称自己诛除吕氏家族时,功劳不如周勃大,恳请皇帝做主,把自己的右丞相位置让给周勃。这个陈平的确了不得,把事情一推,和自己没什么关系,接下来就是周勃的事情了!

周勃就算有点儿小聪明那也是跟陈平学的,如今天下太平了,他每天都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一心一意好好干活。因此听说陈平生病了,要辞官,让他当右丞相,当就当,反正都是丞相,这左丞相右丞相还不都是干活,况且还升了一级,本来我就比陈平那小子功劳大些,我冲锋陷阵那会儿,陈平不就是在温室里要耍嘴皮子,就骗了个最大的官当着,想着这事我就特别憋屈。看来皇帝还是英明的,知道我的功劳大,陈平就两片嘴皮子,给我升个官也是应该的,我天生的劳苦命,辛苦辛苦也不打紧,于是高高兴兴地接受了

既然一个愿让一个愿接,皇帝也就做个顺水人情,很快,周勃升任为右丞相陈平则降职为左丞相,位次第二。刘恒欣慰地看了陈平一眼,不错不错,是个好长工。他当然知道陈平是故意谦让,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你这一让,同时也向我表明了你没有野心,这让我很安心呐,刘恒心里喜滋滋的。既然皇帝很高兴,大家都欢喜。陈平既然如此乖巧,得给他赏赐。于是刘恒马上宣布,赏赐陈平黄金千斤,增加封地三百户作为补偿。陈平的问题解决了,紧接着就是另一个大功臣周勃了。

对于周勃,刘恒的脸色就没那么好啦,老实说,让周勃当右丞相,刘恒心里还真是不愿意,可是不让他当的话,又没有人镇得住这一大帮子人啊?没有办法,只好暂且忍气吞声。没过多久,刘恒就想到了一个让周勃难堪的主意。有一天上朝的时候,各位大臣提出的政事都处理完毕了,大家也都散了,刘恒让左右丞相留下来,留下来干什么呢?打算给他们开个小灶。于是刘恒很诚恳地问周勃:“周丞相,朕想请教你一下,这天下一年大概总共要判多少起案子呀?”

不出刘恒所料,大老粗周勃当即傻眼。周勃,一个织篾席出身的粗人,让他砍砍杀杀还在行,这个算盘他还真玩不来,再说了,这些事情是他关心的吗?报表审计的事情自有手下众多的胥吏去办,就算看过报表,咱周老伯一把年纪了,也懒得去记这个数字呀,结果就是,周勃摇摇头,说不知道。刘恒心里暗笑了一声,他还不满足,于是紧接着追问道:“那么全年的钱谷收入和支出究竟是多少呢?”

周勃又傻眼了,他真的还是不知道,于是晃晃脑袋说:“臣该死,臣不知道。”刘恒心里再次暗笑,于是转头问陈平。陈平是谁,简直就是天朝第一心理学家,只见陈平不慌不忙,胸有成竹地回答“陛下,这些事情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啊。”刘恒说:“哦,是嘛?那是哪些人掌管的呀?”陈平回答:“陛下,您如果想知道国家一年判多少案件,应该去问廷尉;倘若您想知道全国全年的钱谷出入情况,应该问农业部长兼财政部长。”

关键问题来了,刘恒马上客气地说:“这些事都有专门的人进行管理,那么要你这个丞相干什么呢?”陈平马上不紧不慢地说:“陛下,丞相这个职务,往上是帮助皇帝调理阴阳,理顺四季的;往下,是让天下万物各得其所的;对外,则是镇压或者辅助四方诸侯;对内,则是让百姓亲附,使卿大夫个个尽心尽职丞相可不是用来管理断案、钱谷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啊,丞相是作统筹事务的。如果陛下觉得哪个官员不合格,那就是丞相的责任了。

陈平的对答得到了皇帝的好评。旁边的周勃羞愧得无地自容。等他俩退出之后,在一个偏僻无人处,周勃拉着陈平埋怨道:“你小子,太不够哥们了,咋就不早点把这些教给我,搞得我今天丢脸。”陈平心里也暗笑了一下,回答道:“对不起,兄弟!我也实在是冤枉,代替你回答了这么多的问题,还要挨你训。你坐在右丞相这个位置上,我本来还以为你早就知道自己该管什么了。没想到你——不是我说你,周勃,断案和钱谷这种事,你竟会觉得是自己应该管的?

周勃在陈平的教育下,又长了见识。正在翻来覆去地思索着,有个门客出来讲话了。门客给他分析道:“君侯您诛杀了吕氏,迎立当今皇帝,立下了大功,可谓威震天下。皇帝给君侯那么大的奖励和那么丰厚的赏赐,你以为他只是感激吗?皇帝是希望安抚你呀,赏赐越多,说明皇帝越对你不放心。君侯你却一点都不知道谦让,赏官就当官,赏钱就去领钱,这恐怕不妥?要知道,功高震主,反而容易生祸患呀

周勃听门客这么一说,大长见识,本来心里就有点儿不踏实的周勃心想,自己虽然说功劳很大,但是毕竟已经做到右丞相,再赏赐也赏不出什么花样。我跟着高祖皇帝打天下,也经历了不少的风霜雪雨,皇帝如今这么疯狂地进行赏赐,肯定说明他自己心里特别虚,没有底,怕别人造反。怕谁造反呢?不是功臣就是其他刘氏弟兄。功臣不就我和陈平两个主力吗?当日政变时,北军被自己一个人就策反了,皇帝能对自己放心吗?要不然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把陈平的右丞相给罢免,让自己做右丞相呢?

政治上这点事情真是太难懂了,立功得赏如此复杂不说,居然深藏祸患,这一想,周勃冷汗直冒,照门客如此说来,我的小命都难保了呀。罢了,我也称病,先休整休整,待时机来了再做打算。于是,周勃上了一道奏折声称年老病重,要辞掉相位。到手的高官说辞就辞了,还真是万不得已呀!也许周勃在心里还留有一丝希冀,以为皇帝可能会挽留他,毕竟他也确实没有做什么不得当的事情呀。不曾想刘恒一接到奏折,马上批准——还是让陈平当右丞相吧。

文帝二年陈平病死。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事,请谁来管呢?汉文帝刘恒想来想去,还是去找周勃吧,他为人厚道,也不拉帮结派,曾经主动辞去高官厚禄。于是,周勃又得到了重用,担任丞相一职。说来,周勃还真是跟着陈平学聪明了不少,以退为进,他知道陈平挺不了多久,自己辞职一来可以避免皇帝的猜忌,二来等陈平死了,马上能够被任用,也不耽误前程。

刘恒已经当了四年的皇帝了。话说做一件事情四年了,熟练程度该是比较高了。刘恒兢兢业业四年,终于称得上是基本巩固了朝廷的局势,自己多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质的飞跃。处理国事家事均得心应手。既然如此,绛侯周勃出来接招吧。

贾谊给刘恒出了个主意,让各个封国的诸侯都回自己的地盘去,别都留在首都,这当然触犯了这些诸侯的利益,先是以周勃为首不从,后来还是乖乖就范。周勃自从回到封地绛国之后,一直非常惶恐,功高震主的人,能有什么好下场呢?刘恒可不是省油的灯啊,他是那样勤勤恳恳,步步为营。但是就这样放下一切权力,回家养老,周勃实在也不甘心。

在朝一日,自己手里还有点儿权力、身边还有几个帮手,可是孤身一人回到封地去,说不定哪天皇帝心血来潮或者听信哪个长舌闹事者说了几句,杀心顿起,随便给你安个罪名,把你杀了也不无可能。功臣是干什么的?用来安邦定国的,如今国家安定了,功臣就是用来给他人嫉妒、让皇帝疑心的。

周勃越想越不对劲、越想越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周勃将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安保工作做得非常严密。总之就像一只惊弓之鸟,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也没有什么幸福感可言。具体表现在每次河东太守和都尉来巡视绛国的时候,周勃就很惊慌。他总是怀疑这些人是汉文帝派来杀他的。

周勃的封地绛县是个侯国,是河东郡的管辖范围。按照规矩,郡太守和都尉每年都要定时到自己所管辖的县邑巡视,考察地方官的政绩,还可以顺便断几件拦路告状的冤案。周勃是绛县名义上的统帅,每次那些太守和都尉来了绛县,必定客客气气地盛装前来拜访他。周勃却总是怕自己被刘恒嫉恨,怕被这些官员诱斩,所以为了安全起见,每次见面周勃都如临大敌,郑重其事地披上重甲,同时命令奴仆们全副武装,警惕地环卫四周。周勃这样一折腾,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

那些拜见他的太守和都尉们在刀光剑影下和这位身穿盔甲的老侯爷小心谨慎地吃酒聊天,心里那个别扭就别提了,心情当然不会好。结果,周勃的自我防卫被人上书给刘恒,告发周勃有意谋反,当然,告他的人是这么想的,我告你谋反,那我算是揭发有功了,这是个只需要动动笔头就能拿奖金的活计,换谁都愿意干!

要说,告发者也不是无中生有,哪有这么招待贵客的呀,喝个接风酒而已嘛,居然搞成如上战场的架势,从表面上来看,周勃确实像造反。周勃要造反的告发信送到刘恒手里的时候,深居皇宫的刘恒立刻欢喜得不行。这就怪了,功高权重的周勃要造反,刘恒的喜悦从何而来呢?刘恒的回答是:等的就是你造反!他早就巴不得有人告发周勃了,这个状纸一到,刘恒马上派兵去抓周勃。

该来的到底是来了。唉,人生就是这么奇怪,人的意志就有这么神奇,周勃还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而这个所谓的“什么”,说不好还真是周勃自己盼来的,当初他不这样想,不那样接待,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逮捕。现在说这些都无关紧要了,逮捕的队伍已经到家门口了。或许这样的情景在周勃的梦里出现过千百回了,今天终于算是梦想成真了。

也许周勃起过“老子和你们拼了”的愚蠢念头,但想想,那样不就正中了刘恒的下怀么,除了死路一条,估计没有别的变故了。所幸周勃不算太傻,他最终没有拒捕,老老实实地坐上特制的囚车,被运到长安,关进廷尉牢房。

既然周勃如今已经是谋反分子,自然是不能轻易被皇上接见,皇上是唯恐避之不及。所以周勃被捕时还想到京城好好跟皇帝解释,但现在已经没有机会了。一到京城,周勃就被关进了大牢,进了牢房就得天天受审讯,周勃当年也是大兵出身,无论是在战场还是政治场合,都堪称打了一辈子胜仗,从来都是他审问别人,断没有别人审问他的道理。所以一开始,这角色转换也有点儿难度。

周勃天天坐在牢房里,痴痴呆呆地看着囚窗外的树叶,神情变得恍惚起来,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他早知道主人要杀他了,左等右等,终于被牵往屠宰场了,求生的欲望和求死的解脱一起折磨着他,神志不清的周勃如今就是那只待宰的羔羊,神情恍惚的他在狱中回答狱吏的问话也是驴唇不对马嘴。

狱吏们是何许人也,他们能有多大学问呀。即便很多人都还记得这个神武的周勃曾经飞黄腾达过,但大多数目光短浅的人只会这样想:周老头,你活到头啦!于是对着他作威作福,没有现实的好处谁的账也不买,周勃自然没有得到好脸色。

久经沙场就是久经沙场,周勃在监狱坐得久了,慢慢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等他一旦将自己的角色转换过来后,智力也逐渐恢复正常了,在又一次审问时,周勃赶忙许诺拿出千金送给狱吏。一千万钱是多大的诱惑呀,狱吏一辈子也花不完。因此狱吏看到周勃终于开窍后,马上喜笑颜开。想收许诺金得把事情办好才能兑现,毕竟周勃人现在在牢房里,许诺归许诺,诺言的兑现必须靠大家的努力。

狱吏很讲义气,收钱就办事,他马上在文书简牍的背面写上一行字,暗示周勃:找公主帮忙!这里裁吏说的公主,就是汉文帝的女儿,也就是周勃的儿子周胜之的夫人。得到贵人点拨的周勃马上托狱吏送信给儿媳妇:速来救公公!

然而这者儿似乎并不管用,原来这个公主和周胜之的夫妻关系很差。当时正在忙着闹离婚呢,根本没有心情管周勃的事。周勃的钱算是扔水里听了个响。不过这当然不能怪狱更,公主家夫妻关系不好闹矛盾,小小个狱吏怎么会知道呢?儿子儿媳两人闹矛盾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老爹这命还是非常重要。或许是狱吏的主意启发了周勃,激发了他的求生欲望,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要说周勃还是相当有远见的,当年刘恒为了笼络人心,不是要给周勃增加封地么,周勃特别讲义气,全部转送给好兄弟薄昭了,所以他和薄昭的关系向来很好。现在铁哥们下狱,薄昭当然不会冷眼旁观,于是就去向妹妹薄太后求情。女人嘛,向来是顾念娘家人的。薄太后也不例外,她一听哥哥为周勃的事伤心地前来哭诉,当即勃然大怒,命令左右:“把刘恒那个不孝子给我叫过来!”

刘恒是出了名的孝子,从小与薄太后相依为命,如今一听说太后盛怒,叫他过去,马上跑到长乐宫来拜见。薄太后见了刘恒,气得不得了,也顾不得形象问题了,一把将自己的头巾狠狠地从头上揪下来,嗖的一声就向刘恒扔过去,嘴里大骂道:“你这个畜生,我白养你啦!谁让你这么乱来的?你说周勃造反,那简直就是荒谬透顶。想当年周勃官为太尉,手握着北军军权,可谓是威震天下,他不在那个时候造反,如今孤独地躲在一个小县城,反而造起反来,你长没长脑子呀?”

刘恒被薄太后这一阵狂风骤雨般的乱骂吓得不轻,于是赶忙跪下请罪,解释说自己也是不相信周勃会反,只是误听人言,请周勃前来把话讲清楚。现在案子已经审理完毕,的确是捕风捉影,马上就可以放出来了。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刘恒当即命人持着节信去廷尉狱中赦免周勃,并承诺他的爵位不变,薄太后想想也还不错,于是作罢

周勃莫名其妙地狱,又莫名其妙地被放出来,仰头看看京城上空火辣辣肆虐的太阳,他深深地感觉到,很多事情已经离他很远很远了,他也终于发现,长安的太阳和几年前已经不一样了,他和与他的那些开国功臣兄弟们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如今的长安,是新的皇帝和新的文法吏的天下。周勃如今能做到的,就是摸摸自己的脑袋,对着天空感叹:“想当年,我打了无数的仗,曾经手握百万重兵,哪里想得到如今连一个小小的狱吏居然也可以如此这般地在我面前要威风!”

结语

刘恒虽然没有杀掉周勃,但是严重挫伤了周勃的精神。自此以后,周勃再没有什么声响,或许是完全灰心丧气,只想着夹着尾巴安度余生,或许是看破红尘,只求平安老死,反正从此以后,在汉朝政治史上,再也不见了周勃的踪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