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神话背后的骗局——斯达汉诺夫运动

 走路once 2023-07-18 发布于辽宁

不知道屏幕前的铁汁们有没有看过一部叫《大国崛起》的历史纪录片?当年片子里面矿工斯达汉诺夫的故事给火箭留下很深的印象,那时年少无知,感动的稀里哗啦,直到后来了解了背后的真相,才垂死病中惊坐起,大喊一声:苏联误我!今天,火箭就说说苏联神话背后的骗局——斯达汉诺夫运动。

内容图片

故事还要从1935年说起。时年29岁的斯达汉诺夫,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他从小给人放牛,只上过三年小学,长大后听说挖煤挣钱,就来到中央伊尔敏诺煤矿成了一名挖煤工人。

斯达汉诺夫的梦想是攒钱买一匹马,他“以马为梦”,充满了干劲,挖煤时从不偷懒,屡次在劳动竞赛中获奖。命运的遽变在8月29日的晚上悄然来临,斯达汉诺夫一家人刚吃完饭,矿上的党委书记彼得罗夫就敲开了斯达汉诺夫的家门,一番家长里短之后,彼得洛夫对他说:小伙子看你表现不错,这里有个机会你要不要?斯达汉诺夫连忙点头,于是彼得洛夫开出了他的条件:我要你开采更多的煤,刷新采煤记录,如果能完成,奖金少不了。重赏之下,斯达汉诺夫欣然领命。

内容图片

8月30日晚上10点,斯达汉诺夫来到矿井,准备作业。现场有彼得罗夫和其上级马什罗夫亲自坐镇,一名报纸编辑负责记录,还有两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矿工鲍里先科和谢戈廖夫,他们负责协助斯达汉诺夫。当时,苏联采煤技术很落后,一个矿工既要采煤,又要经常放下采煤的风镐去清理和加固工作面,清理和加固完毕后,继续拿起风镐采煤,如此循环往复,效率很低。鲍里先科和谢戈廖夫的任务是清理和加固工作面,斯达汉诺夫什么都不用管,只负责用风镐采煤,一路向前推进。斯达汉诺夫连续工作了5个小时45分钟,中间没有停歇,一口气开采了超过100吨煤。彼得罗夫和马什罗夫很高兴,热情地拥抱斯达汉诺夫,并奖励给他200卢布,在此之前,斯达汉诺夫一个班只能拿到23-30卢布。

内容图片

斯达汉诺夫的事迹,很快传到了苏联重工业人民委员(相当于重工业部长)奥尔忠尼启的耳朵里,领导高度重视,要求下面提供详细报告。而矿区给奥尔忠尼启的详细报告里,只有斯达汉诺夫一个人的名字——把3个小伙子的产煤量,归功于斯达汉诺夫一人之手,这才能打破纪录,才能有轰动效应,才能引起领导重视。奥尔忠尼启没有怀疑报告的真假,或许在他看来,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宣传效果和政治影响。当时,苏联正在进行第二个五年计划,斯大林求急求快,迫切希望在短时间内把苏联变成工业化强国,为此他一再加码,要求各行各业提前完成年度计划,全国提前完成五年计划。揣摩圣意,向下面层层加码,并树立几个典型,是常规操作而已。在这个大背景下,斯达汉诺夫的事迹,恰逢其时。

内容图片

9月1日,苏联《真理报》尾版以简讯的形式,首次报道了斯达汉诺夫的事迹。5天后,《真理报》头版刊登了重磅文章《社会主义大力神:顿巴斯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和迪卡诺夫》。

此后,苏联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斯达汉诺夫的事迹,各地方各行业被要求宣传和推广斯达汉诺夫的劳动精神和先进经验,全苏联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斯达汉诺夫运动。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被称为斯达汉诺夫工作者,享有无上的光荣。11月,苏联举行十月革命十八周年庆典,斯大林接见了斯达汉诺夫。斯达汉诺夫回忆:那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斯大林同志,我的眼睛根本离不开他,只想离他更近一点。紧接着,全苏斯达汉诺夫劳动者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苏共大佬们以及全国各行各业的3000名斯达汉诺夫工作者参加了这次会议,斯大林高度评价了斯达汉诺夫运动。12月,联共中央为斯达汉诺夫运动召开全会,号召在全国大力开展斯达汉诺夫运动,赶超资本主义先进国家,把苏联变成最富裕国家。

在苏联官方的运作下,斯达汉诺夫的影响力迅速突破小小的矿区,成了全苏联家喻户晓的神话。他的回忆录《我的成长故事》被编进了中学教材,他本人被最高层特批为党员,又被“选”为全苏最高苏维埃代表,还获得了列宁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斯达汉诺夫告别了矿工身份,住进了莫斯科滨河街的高级公寓,每天的工作就是到全国各地做报告,参加各种会议和庆典,成了“工人贵族”阶层,后来还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内容图片

斯达汉诺夫的事迹,其实就是三人分工合作采了102吨煤,没有采用新技术(老式风镐),也没有科学精细的管理创新。即使如此,这个效率放在当时的苏联算是很高的了。但要明白,这个“高”建立在当时苏联普遍低效率的基础之上,与同期美国和西欧的效率相比,这个效率很一般。1936年,法国作家纪德,应苏联邀请出席高尔基葬礼,借此对苏联进行了2个多月的访问,他在《从苏联归来》中讲道:苏联人曾向他介绍一位斯达汉诺夫工作者,说这个人5小时干了之前8天的活。纪德这个人比较直,他没有说些场面话附和,而是反问道:他之前8天是不是干了5小时的活?搞得一旁的苏联人下不来台。是啊,你明明可以这么快,为什么之前那么慢?为什么要靠搞运动才能快起来?这是一个很深的问题。

最搞笑的是,连内务部的特务们也搞起了斯达汉诺夫运动,要提高逮捕、判刑、处决的数量。其时正逢苏联大清洗时期,特务们有充分的发挥空间。人们对大清洗的恐惧,和对斯达汉诺夫的推崇,并行不悖,两种不同的心理共同驱使着人们朝一个目标而忘我劳动,整个苏联社会就像一个拧紧到极致的发条,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生产建设场景。

斯达汉诺夫没什么文化,为人老实本分,不是混政治的料,不可能高升了,而且,作为一个符号,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了。随着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深入开展,苏联官方更关注运动整体及其效果,对斯达汉诺夫本人失去了兴趣,斯达汉诺夫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过着低调而富足的生活。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着手去斯大林化,斯达汉诺夫作为斯大林时代的符号,自然是被处理的对象。于是,斯达汉诺夫被取消了特殊待遇,还被赶出莫斯科,重新回到顿巴斯煤矿当工人。他的家人不愿被连累,和他划清了界限,没有和他一起回去。从云端跌落到泥泞,遭受事业家庭双重打击,斯达汉诺夫的精神垮了,他每天酗酒,几乎成了一个废人,长期大量饮酒以及心情抑郁,导致他精神出了问题。1975年,苏联举行斯达汉诺夫运动40年庆祝大会,参会人员中竟然没有斯达汉诺夫本人。1977年,斯达汉诺夫病死于精神病院,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和关心他的死讯。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提倡公开化,随着一大批档案解密,人们才知晓当年斯达汉诺夫的挖煤记录是怎么来的。

内容图片

小人物的命运是大时代的缩影。斯达汉诺夫的事迹确实激励了一代人,但有用的谎言,终究是谎言,造假总是不光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