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瑶瑶乡萤三下乡 | 以微弱萤火之光,照亮瑶乡前行路

 油岭瑶寨 2023-07-18 发布于广东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三下乡

瑶瑶乡萤

振兴瑶乡

七月的盛夏,一支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队伍,来到了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油岭村,与之相约。

这支队伍便是——瑶瑶乡萤。

01

瑶瑶乡萤之意

瑶即连南瑶族自治县,同音遥。萤则为萤火。

连南瑶族自治县群山连绵,瑶寨星罗棋布于深山老林,信息相对闭塞,我们希望能以自己微弱的萤火之光,照亮瑶乡通往外界的路,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连南瑶族自治县。

02

调研之旅

瑶瑶乡萤致力于挖掘和传播瑶族文化、让更多的人们感受瑶族文化的魅力,以此推动瑶乡振兴。

01

鼓王之语

在下乡期间,瑶瑶乡萤拜访了油岭鼓王唐桥辛二公,向他了解了瑶族长鼓。

瑶族长鼓工艺精细,主要用于舞蹈伴奏,即人们常说的长鼓舞。

在采访过程中,鼓王热情地为瑶瑶乡萤的队员展示了一段长鼓舞蹈,其舞步粗矿豪放,鼓声铿锵有力,极具魅力。

然而,我们从鼓王那里得知许多村民为了生活选择前往大城市打工,即使他们热爱长鼓,但也没有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长鼓。据鼓王所说,以前长鼓舞共有36套72节动作,鼓王师傅只传给了鼓王8套,1992年,鼓王自编第9套。目前长鼓共有9套,而在鼓王500多个徒弟里就只有20多个会9套的全部动作,其他大部分的徒弟则只会2-3套动作。这便是由于缺少时间与精力学习而致。

针对以上情况,瑶瑶乡萤认为: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将目前9套长鼓动作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避免长鼓动作的遗失。其次,政府应加强乡村产业的开发与建设,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吸引村民回村发展。

02

制鼓之程

为了进一步了解瑶族长鼓,瑶瑶乡萤前往了油岭村长鼓制作工艺工坊,对瑶族长鼓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唐大打大不公进行了采访,深入了解了长鼓制作工艺。

制作一副精美的长鼓需要经过选材、制作鼓鼛、调节鼓皮、修饰外观、调音、测试和调试6道工艺。

制作长鼓常用的木料有榔头木,鼓皮则主要为山羊皮、猪皮等动物皮革。长鼓的外观以红色为主。长鼓的两端瑶族特有的花纹图案略显神秘。

每一道工艺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每一副长鼓的背后都饱含了制鼓人的汗水。

03

义教之程

助力瑶乡振兴,瑶瑶乡萤不局限于挖掘瑶族文化,同时也注重对瑶乡儿童的教育。他们积极开展义教活动,提升瑶乡儿童的素养,希望能以教育带动瑶乡振兴。

1

体德需兼备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具强健的身体、一个健康的精神,对于山区小朋友而言无比重要。瑶瑶乡萤意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体、德两手抓的教学方式,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节又一节有趣而有意义的课程。

上课时间

手语舞蹈、啦啦操、趣味运动会……瑶瑶乡萤带领小朋友们挥舞双手,舞动青春,在娱乐中强身健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爱国爱党主题班会、普法小课堂……小朋友们的精神在课堂上得到充实。

2

本根勿遗忘

树无根,则无可谓树;根腐烂,则树无以长久。文化乃民族之根,文化消逝,民族无以振兴。

秉承着让瑶乡孩童勿忘本根的思想。义教组的成员安排了有关瑶族文化的课程。在课堂上,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学瑶舞、唱瑶歌,加深小朋友们对于瑶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鼓励他们传承瑶族文化,让瑶族文化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夏日蝉鸣

在瑶乡各处回响

夏日在延续

瑶乡振兴之旅也尚未结束

传承瑶族文化

瑶瑶乡萤永不止步

[END]

排版|唐小燕

文案|唐小燕

图片|瑶瑶乡萤

审核|盘鹃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