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人物之一】曹操(张奕玮同学)

 新用户8357TuwT 2023-07-18 发布于河南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若是用一个字来形容曹操,那么大多数人一定会想到“奸”这个字。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以及明朝初年的毛纶、毛宗岗(三国修订者)为了鼓吹封建伦理观念以维护封建统治,大肆宣扬封建正统观念,将刘备封为“英雄”,而曹操,却只能被扣上“汉贼”之名。

刘备曾这样评价曹操:“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皇后太子,鸩杀见害,剥乱天下,残民毁物。”可是,刘备就真的“仁义”,而曹操就真的是“剥乱天下,残民毁物”吗?

曹操二十岁时步入仕途,在洛阳任北部尉时,申明禁令、严肃法纪,将皇帝喜爱的宦官绳之以法,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并在济南国严惩那些贪官污吏。可见,曹操拥有着治理国家的才能,是“治国之能臣”。

汉灵帝死后,朝纲败乱,各地军阀割据,起义四起,人民急需一位能叱咤风云的人来拯救。这个人当然不是残暴的董卓、不是有勇无谋的吕布、也不是不听谏言的袁绍,同样也不是空有“皇叔”称号却优柔寡断的刘备。刘备有严重的妇人之仁,拘泥于小节,不敢冲破世俗束缚。但曹操不同,他有匹夫之勇,只身一人刺杀董卓;他谋略过人,在进军时无水源的情况下想出来一招“望梅止渴”;他唯才是用,招揽了郭嘉、程昱、张辽、典韦、司马懿等人才……无怪乎李瓒称赞他:“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

不错,“英雄”确实比“汉贼”更恰当些。当时东汉已四分五裂,皇帝昏庸无能,宦官横行、百姓凄苦。向来皇位是能者居之,既已应该改朝换代,又何来“贼”字一说?更何况,他关心人民疾苦,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不仅有治国之能,又文武双全,难道不比汉室正统仰仗身份、以卵击石要好得多吗?

再者,许劭说他是“奸雄”。奸者,邪恶、狡诈也。曹操打陶谦、战张绣、攻刘备,每一战中都杀人无数,这是事实,可他并没有说自己“仁义”;刘备打曹操、攻袁术、战孙权,难道死伤之人就少于曹操吗?可他却偏偏为自己留下了“仁义”之名。况且,生于乱世,不凶狠就治不了暴民反贼,不使阴谋伎俩就无法成为胜者,说他“奸诈”就太过了。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将曹操与刘备相比,一面歌颂后者之仁,一面批评前者之狠。事实却并非如此。刘备想取西川,却说什么与刘璋同姓,不愿做不仁不义之人,但最后还不是找了个借口把刘璋给灭了?习凿齿评论:“刘备袭夺璋土,权以济业,负信违情,德义俱愆。”与其如此假仁假义,倒不如像曹操那样直截了当像个君子!

不得不说,《三国演义》为了所谓的正统观,使曹操受了不少“冤屈”,当他在乱世中上阵杀敌或舞文弄墨之时,可知道竟被后人说是奸雄汉贼吗?我倒要说,曹操是个拥有帝王之才的真英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