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约稿件】那些微小的大英雄(梁辰老师)

 新用户8357TuwT 2023-07-18 发布于河南

诺兰导演第一部基于史实的电影,戴着镣铐一曲舞罢,你才知道,“诺神”这个称呼绝非浪得虚名。

敦刻尔克的故事不再赘述。一部战争片,你会看到什么?炮火连天的战场,运筹帷幄的将军,宁死不屈的士兵?或者还有带着未婚妻照片分分钟立好flag的士兵。你会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走进影院去观赏一部战争片?买好爆米花和可乐,等着大场面和爆破似的音效,等着血肉横飞的时候挤出点儿眼泪,或者不时刷刷手机看电影什么时候结束。

在《敦刻尔克》,以上一切都不会发生,因为这根本就不是一部战争片,而只是一部故事背景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悬疑片”。

一周,一天,一小时。防波堤,大海,天空。三线叙事,天才式的交错剪辑。台词甚少,靠画面讲故事。搭配汉斯季默几乎“可视”一般的精准配乐,搭配像要将你吞噬一般IMAX大银幕展现的瀚海和碧空。

你到底会看到什么?

你会看到战争之下每一个小小的个体到底经历了什么——命运这双大手下的提线木偶,每一刻都身不由己,眼神却晶莹闪烁——那场战争当中,那些看似细碎的、微不足道的英雄主义。

最喜欢的还是瀚海篇的故事。船主道森先生——这个和《泰坦尼克号》里杰克同姓的老人家——甫一出场便好像自带外挂一般根据出了战机的引擎声分辨出了敌友。柯林斯的战机落水,全片中道森先生唯一一次情绪轻度失控:小儿子彼得反复同他讲,迫降的战机没有降落伞弹出来,可能人已经活不了了。道森先生紧握船舵,厉声说道,“我听到你说什么了!”幸而,千钧一发之际救出了柯林斯。再到后来柯林斯发现道森先生很懂战斗机,道森先生说,“是我儿子救了我们”,小儿子补充说,“是我哥哥,他作为飞行员参战三周后阵亡了”。你忽然就像拼拼图一样拼出了道森先生之前所有行为背后的原因。

学徒乔治,登船时只是一念。道森先生说,“你知道我们要去哪里吗?我们要去战场啊。”乔治淡淡地说,“我会有用的。”他的死来得全在意料之外,你在伤感之外感觉到的更多的是对人生无常的震惊。彼得跑到报社帮他登新闻——“敦刻尔克的大英雄”,根本却说不上是慰藉。

墨菲饰演的发抖的士兵登船,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发作直接导致了乔治的重伤和死亡。在发抖的士兵在协助士兵们登船稍稍冷静些之后,询问小儿子彼得“他(乔治)还好吗?”那时乔治已经过世,彼得眼神游移了两秒,之后坚定地吐出,“还好”,扭头就看到道森先生忧伤却带着肯定的眼神。乔治的尸体下船上岸,彼得不自觉地寻找发抖的士兵。那士兵站得不远,扭身回望,一言难尽的表情,再回头,已经消失在人海。一切不过是为了那句,你要给他时间回到现实,或许有些人,“永远回不去了”。

不禁想到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都有一些PTSD的阴影埋藏其中。两部片子不像两位大导的其他片子那么得人的原因,大概也有一点,就是在战争背景下,选择了和一般战争片大相径庭的表达路线,那些可贵的人性,还有那些无常的命运。

不禁又想起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里那个老梗,何书桓一脸“运筹千里之外”的表情说道,“八年抗战就要开始了!”这么对比虽然似乎让两方都很尴尬,不过我还是想起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细节。结尾,当你以为故事在夕阳西下汤姆哈迪视死如归的平静表情中黯然落幕时,画面一黑,再次点亮时出现的是主人公汤米读完丘吉尔的演讲后又似复杂又似苍白的脸——那或许才是面对战争的表情吧。

每一个战争里的平凡故事,都是一场命运未知的摆弄。从来没有天赋异禀,从来没有稳操胜券。每一个微小个体在惶惑中茫然地做出一个又一个选择,那些自知又不自知的选择,却暗暗镶嵌着细碎的钻石,只要出现在阳光下,便可光芒万丈。

和平万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