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鸟儿是不应该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羽毛太丰润了,当它们飞走……你会由衷地庆贺它获得自由。” 何为救赎? 救赎这一词出自《旧约》,是一个标准的宗教词汇。而在这部电影中,我认为救赎具有三重含义。 第一种救赎,是解救。 在解救之下,又分成安迪对自己身体上的解救,与灵魂上的解救。 身体之解救,是最为浅层与直接的。安迪被囚禁19年后,通过越狱的方式将自己的身体从那个无底的深渊中解救了出来。他用了十九年的时间挖掘出一条密道,在一切实际都成熟之时的一个雨夜,逃了出来,他在雷声中砸开了下水道,并在肮脏与恶臭中匍匐前进了几乎半里,最后利用多年间设下的巨大棋局,获得了崭新的身份,和典狱长贪污的巨款。那一夜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下安迪挣扎着钻出了下水管道,摔进了河里,满身狼狈,可那一刻他的心境却是极度的喜悦与激动在一种苦尽甘来的痛苦与不易中交织,他沐浴在雷雨之中,重获了自由和新生。 而心灵上的解救,在于他的挣扎与对抗。 瑞德说:“希望是很危险的东西,希望会让人疯狂”,这句话没有错,在这座高耸的监狱中,希望就像是一朵艳丽却带有剧毒的花,若自知无果,逐渐每一个都会放弃想要摘下它的渴望,但是,只有希望能让你重获自由。 安迪想要自由,他不能没有希望。 但在这座监狱中,没有人能逃过体制化的荼毒。体制化,是一种能剥夺你生而为人的本能的牢笼。瑞德说:“起初,你讨厌他,然后你逐渐地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他,这就是体制化。”它像是一种慢性毒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他们的体内,最终入骨、入心。高墙之下,囚犯们失去自由,在日复一日重复性生活中,他们适应了监狱,并依赖于它带给他们的“安全感”……最终,他们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和信仰,失去了希望,失去了对自由的向往与渴望。他们再也没有了“追求”的能力,追求属于自由者。他们只能永远被禁锢在这座监狱里,年复一年,甚至当自由降临之际,他们感受到的不是期待,而是恐惧。布鲁克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肖申克监狱中被关了五十年,早已习惯并依赖着这里的生活,而与外界完全脱节,于是这个垂垂老矣的囚犯在获得假释后,在他完全陌生的社会里感受到了何为格格不入。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而他带着最深的孤独感,走向了绝望与死亡。 体制化之下,是画地为牢。最终囚禁住肖申克众囚犯的,不是厚厚的石墙,而是内心中因体制化而为自己戴上的锁镣。 肖申克的囚犯们也许也曾想得到自由,但那只是一瞬,自由对他们来说是天方夜谭,是可望而不可即,他们敢(或说能够)追求的最大限度,不过是片刻的喘息。而安迪不同,他追求的自由,是真正对于身体与灵魂的解放,是摆脱,是希望,是豁达,是在漫长的反省与救赎之路尽头所体会到的真正的自由。 安迪必须把自己从这种被迫的沦陷中解救出来,他要对抗。他要和像泥沼一般逐渐将他吞没的体制化对抗;他要在“三姐妹”对他的凌辱中默默对抗;他要和自封为上帝的典狱长以及他的规则对抗;他要在无尽的黑暗中与日渐滋生的绝望对抗…… 所幸安迪有这样强大的毅力,也唯有这样一个隐忍19年,用一把小小的鹤嘴锄凿穿墙壁越狱的人;一个为了建造图书馆,坚持向政府写了六年信的人能做到。 他最终没有被希望抛弃,他自始至终都牢牢抓着那份希望,那是通向自由的唯一钥匙。 第二种救赎,是为赎救,也可以说是偿还。 “赎罪”一词,在基督教教义中,是为赎清原罪。安迪有原罪吗?有。 他持枪去找妻子和她的情夫,虽然最终并非他开的枪,但是他确实有过行凶的念头,此为原罪;他不善于向妻子表达,造成两人之间误会与矛盾重重,间接导致妻子死亡,此为原罪。 但他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正如瑞德所说,来到肖申克的囚犯,他们都认为自己是无罪的,安迪同样,我相信彼时他的心中一定有着不甘与怨怼。可是在确认自己无罪,并听闻典狱长射杀汤米后,他却对瑞德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老婆说她很难了解我,我像一本合起来的书,她整天这样抱怨。她很漂亮,我是多么爱她啊。我只是不擅表达。对,是我杀了她,枪不是我开的,但我害她离我远去,是我的脾气害死了她。” 那两个月的独囚监禁,对他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开始真正审视自己犯下的过错。 常人在突然意识到自己所遭受的的十几年苦难皆为冤屈,并永远无法洗清时,就算不疯也要陷入绝望,但安迪不同,他冷静地很快,在那两个月的黑暗与痛苦中,我相信他做出的最大努力就是审视自己,他正视着这十几年未曾想过的问题,也正视着自己,他主动去承担对于妻子之死中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责任。他为自己十九年冤屈的痛苦找到了一个宣泄点,开始承认自己的“罪”。 他在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清偿,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情绪与矛盾的抒发,我认为这一步是他对自我灵魂救赎的关键,因此他心中十数年来交错纠缠的矛盾才能归于平静,这是他找到的与自己、与世界和解的方法,此道名为救赎。并且他最后同基督山伯爵一般,用一种“替天行道”的复仇方式,最终完成了救赎,并以此来偿还自己的“罪”。 第三种救赎,是拯救。 电影的主角毫无疑问是安迪·杜弗仑。含冤入狱的是安迪,受尽苦难的是安迪,隐忍多年的是安迪,越狱重生的是安迪,救赎自己的当然也是安迪。那么为什么这部电影叫做《肖申克的救赎》? 答案是,安迪救赎的不仅是他自己,也救赎了整个肖申克监狱。 电影开场不久,通过瑞德的视角,我们就得知了,安迪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闷声不响的,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是异类,他像……在公园散步,无忧无虑,仿佛身披隐形衣。” 而随着时间推进、故事发展,安迪对于肖申克的影响似乎不止于此。与自诩为上帝实则为魔鬼的典狱长相比,安迪是神,是个来此受难的神。在影片中,安迪露出过两次神秘的微笑,一次是在向狱警海利提出自己能帮他免除继承的遗产所带来的高额税务,他在用命赌,赌这位贪婪的狱警一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赢了,为他的狱友们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的报酬,那一天,他大汗淋漓地靠在墙边,看着他们畅饮冰啤酒,突然笑了。第二次,是安迪冒着巨大的危险,对着整座监狱放唱片中的音乐,莫扎特《费加罗的婚礼》,“那美妙的声音直插云霄,飞得比任何一个人敢想的梦还要遥远。就像一些美丽的鸟儿扑扇着翅膀来到我们褐色牢笼,让那些墙壁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那一刹那,肖申克监狱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安迪再次笑了。 这两次,显而易见,安迪让肖申克的囚犯们都体会到了久违的自由,他们被尘封的那颗追求与渴望自由的心,似乎开始松动了。 他在克制着自己不被肖申克监狱改变的同时,也在尝试着改变肖申克监狱。 他为他们带来片刻的自由,他帮助他们建造全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他帮助汤米识字、学习,帮他们考取文凭……他使这些“汲汲而死”的囚犯们找到了活着的意义和乐趣,他教会了他们何为“汲汲而生”。 而最终,安迪离开后,一封举报信和他带出来的证据,终结了典狱长和狱警在肖申克犯下的罪恶,从魔鬼的手中拯救出受到控制和摧残的囚犯们,又何尝不是一种救赎? “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 瑞德(Red)可以说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他的名字很有意思,Red,也可以说是redemption的简写,是救赎。他是这个关于救赎的故事中除了安迪以外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是被安迪感染最深的人。 瑞德是安迪来到肖申克监狱后的第一个朋友。他与这座监狱中的其他人,既相似又不同,他活得很清醒,却同样无望。他能清晰地意识到他们都在被“体制化”蚕食着,他清楚他的假释申请也许永远不会得到批准,他对这监狱里的一切有着再分明不过的认识和了解……他早就对自由失去了希望。直到安迪的到来。 他发现这个人有太多的不同:他冷静且克制,他看似不堪一击实则内心极为强大,他有着近乎危险的睿智,有着超乎常人的忍耐力……最重要的是,他在这虎穴龙潭中却仍没有被摧毁,他心中的希望与渴望反而与日俱增。 瑞德就这样在与安迪的相处中,心态在一点一点地发生着改变,微小到甚至连他自己都没有发现,但就是这点滴微弱的改变,编织成了最终带他脱离苦海的绳索。而且瑞德能够被拯救,离不开安迪临走前为他铺下的路:他让他去巴克斯顿,他说那里有为他留下的东西。 我很难以忘记的一个镜头,是瑞德出狱后体会到了和当初布鲁克一样的感受,觉得寂寞、不适应、孤立无援。于是按照曾经安迪对他说的话,独自跑去了巴克斯顿,在那个长长的矮墙尽头的那棵大橡树下,搬开了黑色玻璃石,找到了安迪留给他的东西,找到了他的“希望”。口琴婉转悠扬的声音响起,我看着那个坐在矮墙边的黑人,不住地为他感到激动。 如果不是安迪的拯救,瑞德可能就是第二个布鲁克。 他坐在巴士上,将头伸出窗外,终于闻到了自由的气息是多么的美妙: “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不能静静地坐下来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获自由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即将揭开未来神秘面纱的激动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万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梦中的一样蓝:我希望……” 镜头随之转变切换,一望无际的海洋,透着沉静而深郁的如同琉璃般干净的蓝,洁白的沙滩边泊着一艘小船。在那座太平洋中的小岛上,老友从船上跳下,拥抱住了他。 他带着他的希望,追寻到了他的自由。 我想瑞德一定不会后悔他当初输掉的那两包烟。 《基督山伯爵》与《肖申克的救赎》同是两部堪称伟大的作品,在设定与精神上也有许多的共通之处,我能看出《肖申克的救赎》中有着对基督山的致敬,可以说肖申克是基督山在精神上的延续。 唐泰斯和安迪,一个是不公世界的审判者,一个是自我命运的救赎者。但我们今日的重点,不在于论安迪和唐泰斯在经历与复仇中的相似性,我想说的是,他们二者都传达出的一个信念:希望是多么的珍贵。 基督山伯爵留给了马克西米利安一封信,安迪也留给了瑞德一封信,同时表达的,都是希望。在这种微妙的联系中,基督山伯爵和安迪,这两个垂名文学史与影史的虚拟人物,跨越百年,在冥冥中向对方伸出了手。这两个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都在希望与自由中品尝到了极度的幸福,懂得了活着有多快乐。 “永远不要忘记,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基督山伯爵》) “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肖申克的救赎》) 愿安迪·杜弗仑在芝华塔尼欧,那片没有回忆的海,度过他身心都得到救赎的余生。 敬希望和自由。 |
|
来自: 新用户8357TuwT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