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又名山萸肉,新鲜果样子像未采摘的成熟枸杞,鲜红鲜红的。 原先只知道六味地黄丸的成分中有山茱萸,但一直不知道它的作用,自从看了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他对山茱萸的独到使用经验之后,始知其效用非凡,真得是一味可以在关键时刻和人参媲美的救命仙药。 曾经误以为“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越椒”就是山茱萸,后来才知道自己文化的粗浅。 在详解山茱萸功效之前,先说一个用方感受。 前不久,感冒之后,出现高热,胃口也不好,总是觉得闷胀难受,以为是胃肠有积滞,当下之以缓其急。于是,想起曾经看到“陷谷穴”能够将胃中的食积“陷”下去,就“试试看”的在双脚面陷谷穴部位各揉按了几分钟,谁知两三个小时后,胃中即有空荡荡的感觉,也就是有些人所说的饿得受不了,需要立即吃点东西才行。 就这样,一连三四天,饭后不久就觉得胃里空得慌,吃口东西方可缓解。 关键是,从此之后,老是觉得气不够用,吸气长而呼气短,浑身无力。其实,这种气短的症状,很多人都有,去医院也检查不出毛病来,但是,患者就是有气无力,就是气短不足以息,有时还会头晕。 后来一想,这是不是张锡纯先生所说的大气下陷呢?赶紧买了一副升陷汤试试,喝了两次,就觉得气“上来”了。真是大喜过望,又买了一副。就两副,短气的感觉就没有了。 从此可知,张锡纯先生的升陷汤确是一剂治疗胸中大气下陷的妙方。 升陷汤:生箭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桔梗一钱五分、升麻一钱。 换算成现在的剂量:生黄芪18克、知母9克、柴胡4.5克、桔梗4.5克、升麻3克。 升陷汤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寒热往来,或咽干作渴,或满闷怔忡,或神昏健忘,种种病状,诚难悉数。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或六脉不全,或参伍不调。 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再加山萸肉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至复陷更佳。若大气下陷过甚,至少腹下坠,或更作疼者,宜将升麻改用钱半,或倍作二钱。 区区5味药,即有如此功效,组方之妙,不愧高手。 你会说方中没有山茱萸啊,是的。因为当时低烧刚退,时有自汗,觉得特别虚,就加了山茱萸15克,麦冬9克,气也足了,汗也不出了。 补肾的药有很多,补脾的药也不少,补肝的药并不多。《药品化义》山茱萸“为补肝胆良品”。 山茱萸能补肝,治肝虚自汗。肾在五行属水,肝在五行属木。它们的相生关系是水生木,也就是肾水的充足才能使肝木润泽。如果肾水不足,必然肝虚。肝木得不到肾水的滋润,势必燥热。所以,一些经常汗流浃背,一动就大汗淋漓的患者,往往与肝虚有重要关系,却被责之表虚不固或阳明气分热盛,从而用药乏效,久治不愈。若能从肝着手施治,不失为又一蹊径。 山茱萸味酸,酸可收敛,所以能收汗。酸味还有生津的作用。又有点涩,涩可固脱。 其实,在治疗自汗、盗汗的方剂中加上山茱萸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常见有人因为汗多买玉屏风,喝甘麦大枣汤,用龙骨牡蛎,加麻黄根,而汗出依旧,若能在相应的方剂中加上酸涩之性的山茱萸,其效立显。 经方不宜多做加减,至多加一减一,或加一二味,或减一二味。在使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虚汗怔忡时,不妨加一味山茱萸,既能补肝虚,又能协助龙骨牡蛎安魂定魄,敛精止汗。 有时,仅用一味山茱萸也有一方之效果,从张锡纯用药经验看,要达到药到病除,需要加大用量。最低一两,重者可用至二三两。用于病危患者,非大量不足以起死回生。 汗出过多,肝虚益甚,易生内风,此时用上山茱萸可熄内风。 山茱萸又最能补肝肾,所以钱乙将其用于六味地黄丸。 《神农本草经》:“味酸,平。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从《本经》中看,山茱萸的主要功效是“治心下邪气,除寒热,温中,祛除寒湿痹症。 张锡纯对单味药的使用可以说最有经验,他在《山萸肉解》中说,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人在病危的时候,大汗淋漓,正气不能支撑时,用大剂量山萸肉能把正气给敛住。山茱萸还可以固涩滑脱,比如滑精、遗精等等,用它可以固涩。有些人经常出汗、大汗淋漓也可以收住。 在张锡纯看来,山茱萸是阳气欲脱的回阳救脱药。只要量用够了,有力挽狂澜之效。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一则医案:民国时,有一少年,'素伤烟色'(不但吸鸦片,还沉溺于美色)。身体底子一直很差。—次患感冒之后,医生给他开了解表的方子,稍有好转,一天后却突然开始浑身出冷汗,心里怔忡异常,像是气息马上就要断了似的。家人连忙去请张锡纯看病。 张锡纯诊得脉象双手浮弱、无根。认为这是大病之后,身体没有复原,气虚欲脱的症状。必须使用收敛之药,同时补气。 他对患者家属说:'这个病确实很难治,但是如果能够买到一味药,则可转危为安。'什么药?张锡纯说:'山萸肉四两,人参五钱,就可以了。” 张锡纯用二两(100克)山萸肉煎汤,给患者服用,服用后,患者心气定了,汗也止住了,气也能上来了。接着,张锡纯用剩下的二两山萸肉煎汤,把人参切成小块,用汤药送服人参块。服完以后,患者的症状全部消失。 浑身大汗,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必伤心阴,心阴不足,则会出现怔忡恍惚。这种情况下,中医往往会想到独参汤,独参汤价格昂贵,张锡纯用廉价可得的山茱萸代替,收敛散失之元气,固脱救逆,胜过人参,挽大厦于既倒。 《药品化义》:“心若散乱而喜收敛,敛则宁静,静则清和,以此收其涣散,治心虚气弱,惊悸怔忡。”汗多必伤心阴,津液耗散如同耗血。所以,许多动辄大汗淋漓的人,心脏都比较脆弱,会出现心悸、心慌、怔忡,甚至心律不齐。 有人会说,不就是出汗吗,有这么严重吗?汗多伤心。因为汗为心之液,汗是从心里出来的。津血同源,伤津就是伤血。因此,治疗多汗一定不要忘记山茱萸。酸涩之功居功至伟,其鲜红的颜色也是专门入心的“心药”。心病需要心药医,舍山茱萸还有几何? 山茱萸的功效有多强大?张锡纯说:'一息犹存,即可挽回。'这是他悬壶一生所得出的结论。 所以,当你习惯用附子振肾中阳气,用人参振心肺阳气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了山茱萸能作用于心肝肾,不仅疗效稳健,而且药源充足,价格低廉。 因其味酸主敛,所以能治遗尿、止遗精、收汗液。 各家本草,详尽其功,惟《药性解》曲尽其妙。曰:“味甘酸,微温,无毒,入肝、肾二经。主通邪气,逐风痹,破症结,通九窍,除鼻塞,疗耳聋,杀三虫,安五脏,壮元阳,固精髓,利小便。” 为何涩剂能通九窍?山茱萸酸涩,涩可固脱。《经疏》云:“精气充则九窍通利。” 味酸入肝,肝主藏血,血能充肤热肉,所以逐周身寒湿之痹。 民间有用一味山茱萸泡酒治疗风寒所致腰腿痛有效。 六味地黄丸用山茱萸,盖取其固精补肾。《本草新编》:“夫阴虚火动,非山茱萸又何以益阴生水,止其龙雷之虚火哉……故山茱萸正治阴虚火动之药。” 山茱萸的酸涩之姓性,决定了它能收敛,能固脱。前面已经说过能止汗,能固即将散失之元气。其实,凡是因肾虚造成的滑而不固的东西都能将其收住。比如五更泻,滑精、遗精等。 很多人失眠,用酸枣仁汤无效,用温胆汤也不灵,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也不理想。失眠究其原因,就是肝血不足。肝血不足导致的失眠,主要症状是入睡困难,或者半夜惊醒后无法入睡,或者在夜间11~3点这个胆经和肝经当令阶段醒来。 不妨在辩证的方剂中加上山茱萸,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酸枣仁的酸是徒有其名,而山茱萸的酸才名副其实,于酸枣仁汤加山茱萸一味,增其收敛之功,效果大不一样。 每一味有名气的草药,几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山茱萸亦然。 颈椎病不就是肾虚吗?山茱萸能补肝肾,所以治好了赵王的颈椎病。 怎样用山茱萸?只需要记住张锡纯的几句话即可。“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芪更胜”;“救脱之功力十倍于参芪也”;“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山茱萸草药中的一颗灿烂明珠。 更多文章: 阅读后,感谢您点一下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