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出吴茱萸用量

 中医闫大夫 2023-07-19 发布于山东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81)

《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吴茱萸汤,吴茱萸投量一升,很大;后世只开6-9克,十分悬殊,功力不显之因,出在量上,幻影摇铃不足10克之重,等于钻木取火光焰甚微。火神派没把它放在和附子、乌头同样地位,进行深入研究,实属一大缺失。吾曾遇到父子农民医家,对脾虚、胃肠停寒常开本方,将吴茱萸升至30克,水煎,分两次服,无不良反应,亦未昏目、发生毫芒即怪的现象;却药下如攫、患者满意、道友称奇。
老朽从事临床活动数十年亦不断效颦,量大分三次饮之,确如影随形,疗力倍增。1969年诊一慢性胃炎,灼心、泛酸、疼痛、且吐涎沫,就给予人参10克、吴茱萸30克、生姜6片、大枣10枚(擘开)。原方未加损益,共七帖,病情得到控制,减量三分之一,继续十天,便证消人安。
小郎中按:本文中张老提到吴茱萸的用量问题,临证中选择使用吴茱萸时由于此药口感较差,一般剂量都不大,6-9克为多,且有报道说服用过量吴茱萸后会有眩晕头胀之感,因此后世使用较为谨慎,小郎中临证中一般也是使用6-9克,很少有超过此剂量,还要求患者可在含有吴茱萸的药方中加入适量红糖或者蜂蜜以减轻此药的刺激作用,目前还没有收到一些不良反应的反馈。今日看张老在本文中分享吴茱萸还可使用这么大剂量,开拓了用药思路,不过张老在文中提到药物剂量过大时可以多分几次频服,这样也可减轻药物带来的刺激。
吴茱萸汤的经典方证原文是:1.食谷欲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其方证要点是:干呕、头痛、吐涎沫,舌淡胖苔白或水滑,脉沉弦或沉滑。其根本病机是肝胃虚寒,浊阴上逆。文中张老也点明了此方针对的病机特点是脾虚、胃肠停寒之证,这点需要医者牢牢把握。
张老在文中分享了一则医案,本案中的特征性方证要点是疼痛、吐涎沫,因此才选择了吴茱萸汤,舌脉没有提示,因此医案不完整。临证中舌、色、脉、症这些四诊资料我们最好都要详细记录,以便后来参考复盘。在此小郎中还想提示一点,当我们遇到胃中烧灼感、泛酸时会不会想当然地在吴茱萸汤的基础上加入一味黄连,合一个左金丸方,什么时候会选择加?什么时候不加?诊断依据和使用标准是什么?诸位可思考。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